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命的质量。可是一个人为什么要睡眠?这个问题一直是科学家想要彻底解决的问题。最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们针对睡眠的原因提出了几种说法,从养精蓄锐的浅显理论到涉及记忆处理的复杂理论,对人类的睡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良好的睡眠,特别是深度睡眠,是一种天然的抗焦虑疗法。睡眠不足可导致焦虑程度上升30%。该论文已于2019年11月4日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实验中,18名测试者在通宵熬夜和饱睡一晚后分别观看一段令人紧张的视频,并随后接受大脑扫描和焦虑程度的专业评估。结果发现,熬夜之后,能帮我们控制焦虑情绪的脑区——内侧前额皮质几乎处于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了人类,人们就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着。这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其实蕴含着"人与天地相应"的哲学道理。通过对人类白天劳作、夜晚睡觉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古人认为,人的睡眠形成是身体适应自然的结果。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的交替出现。昼属阳,阳主动;夜属阴,阴  相似文献   

4.
2022年5月22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记录到1只食蟹獴捕食中华蟾蜍一例,该獴进食后出现倒地、侧卧和仰卧等痉挛动作,经过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267次行为并进行比对,认为该獴出现痉挛动作与取食中华蟾蜍的相关显著,符合一些哺乳动物的蟾蜍中毒症状。经查阅相关文献,有獴属动物捕食其他种类蟾蜍的记录。经分析认为,食蟹獴能够捕食中华蟾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食蟹獴把蟾蜍按在地面上翻滚摩擦,擦除了一些体表受刺激时分泌的毒性浆液;二是避开了含毒量高的头部和背部的皮肤,仅吃肌肉和内脏。  相似文献   

5.
《科技园地》2005,(2):41-41
睡眠时间长短对健康影响较大,睡眠姿势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但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杨渊 《少儿科技》2008,(Z1):83-83
当夜幕降临,人们进入甜美梦乡时,海洋中的鱼儿在做什么呢?它们也会睡觉吗?当然,鱼儿也天天睡觉,只是它们都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这个习惯很特别吧。而且,鱼儿睡眠还有些鲜为人知的"怪"。半梦半醒  相似文献   

7.
蟾蜍在自然界冬眠是个体的分散的.为了给教学、科研提供可靠随心应手的实验材料而对蟾蜍冬眠期间的储存进行了探讨研究。冬眠也叫冬蛰,是动物休眠现象的一种,休眠期的蟾蜍,经过调查,在济南地区和附近五县(长清、平阴、济阳、齐河、章丘)的蟾蜍,一般生活在湖泊水库,沟渠池塘,稻田苇湾,水底泥坑或生活在陆地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在杂草、堤岸边,石缝洞穴中,也能见到个体分散的蟾蜍。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自然环境趋于恶化时,则通过降低新陈代谢率进入麻痹状态,等待外界条件有利时,再苏醒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的生殖系统进行了比较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无尾两栖类的生殖系统存在一定差异.中华大蟾蜍的左右输卵管和输精管在末端均有合并现象,然后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通泄殖腔的背壁,雄性蟾蜍具有毕氏器,残存有米勒氏管,雌性蟾蜍有时也存在毕氏器;黑斑蛙的左右输卵管、输精管末端均无合并现象,各自独立开口于泄殖腔,雄雌个体均无毕氏器,雄蛙没有米勒氏管.  相似文献   

9.
一、将北京所产的6种无尾两栖类作相互杂交实验。除了狭口蛙一种没有成功外,其余5种的互相杂交可以归并于下列5类:1.能够发育成幼蟾或幼蛙者有大蟾蜍与花背蟾蜍或黑斑蛀与金线蛙的相互交配。2.发育至蝌蚪期的有金线蛙♀X 花背蟾蜍(?)的少数受精卵。3.发育至囊胚期的有哈士蟆♀X 黑班点(?)。4.只能使卵产生不规则的卵裂沟的有黑斑蛙♀X 花背蟾蜍(?)或哈士蟆(?),金线蛙♀X 大蟾蜍(?),金线蛙♀X 花背蟾蜍(?)的多数精受卵。5.没有卵裂现象的有大蟾蜍♀X 黑斑蛙(?)或金线蛙(?)或哈士蟆(?),花背蟾蜍♀X 黑斑蛙(?)或金线蛙(?)或哈士蟆(?),黑斑蛙♀X 大蟾蜍(?),金线蛙♀(?)哈士蟆(?),哈士蟆♀X 大蟾蜍(?)或花背蟾蜍(?)。二、自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相互杂交得到在形熊上不同的蟾蜍,说明了大蟾蜍和花背蟾蜍的卵细胞质是不同的。虽然自相互交配所得的杂种蟾蜍的染色体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卵细胞质或其含物的不同,也能够影响它们的胚胎发育,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蟾蜍俗称癞哈蟆,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它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药用经济动物。蟾酥是由蟾蜍的耳后膜及皮肤腺分泌的浆液加工而成。目前,药市上蟾酥价格已达到每公斤两千元以上,而且价格仍不断上升。然而大量捕檐取酥,若方法不当会导致蟾蜍大量伤亡,破坏生态平衡。为保护野生资源,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最好采用人工养殖蟾蜍。1蟾蜍的养殖(1)养殖场的建立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养殖场要建在长有杂草、有水源的地方,四周筑围墙防进。围墙内留有杂草、菜地,供错技栖息和活动。匕)繁殖繁殖方法可以先捕捉体大健壮无病伤的…  相似文献   

11.
奇异之雨     
《科学世界》2003,(6):53-53
鱼、老鼠、蟾蜍:从天上不时地降下这种无奇一有的雨。在古代,“超自然”一词来自苍天,所以对这些超自然现象,一直就有着迥然不同的解释。如果苍天“发疯”了,在地平线上就会出现令人忧郁的先兆。因此可心理解,为什么当青蛙、蛇、整群的鸟,还有晰蝎和其他的小动物雨点般地降落在我们先人的头上时,他们表现了了惊愕和恐惧。然而就是在现在,也还有人相信,这些五花八门的雨是不祥之兆。  相似文献   

12.
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吗?人每天都需要花费一天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睡觉,否则精神状态就严重下降,最终逼迫人不得不倒头大睡。人的睡眠当然是受自身的生理控制的,这一点生物学家已经完全了解了。但对于睡觉,科学家还需要找到下列问题的最终答案:生物,包括人在内,为什么一定要睡觉?为什么要按现在的方式睡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处理后的蟾蜍的心率和心电图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蟾蜍的心率与心电图中的R波的电压值均与氨基甲酸乙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心电图中的P、T波的电压值直到给药30 min后才呈显著的负相关,而蟾蜍心电图中的各间期时值与氨基甲酸乙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蟾蜍的心率与心电图中的P、T、R波的电压值以及蟾蜍心电图中的各间期时值与氨基甲酸乙酯剂量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高浓度组在给药后出现窦性心动徐缓、心律失常及心搏停止现象。由此可见,氨基甲酸乙酯对蟾蜍的心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心电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据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大脑皮层》杂志的一项研究,在睡眠时收听新学习的外语词汇能够帮助强化对单词的记忆。该研究中,六位说德语的学生被要求在晚上10点的时候学习从未见过的一些荷兰语词汇。随后一半人可以听着单词录音去睡觉,而另一半人则继续保持清醒地学习单词。科学家借助脑电图扫描仪对那些睡眠学生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睡眠期间他们处理语言的大脑顶叶同样出现了脑电活动增加的  相似文献   

15.
金蟾蜍之死     
忆语 《青年科学》2010,(8):22-22
1966年,美国动物学家杰·萨维奇在位于哥斯达黎加境内的蒙特维德云雾森林自然保护区里发现了一种通体金黄的蟾蜍,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黄蟾蜍平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地洞里,每年4月份雨季到来时它们钻出地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松果体在中华蟾蜍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记录了不同温度下(5、10、15、20、25和30℃)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表明,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有5种放电形式(单个放电、连续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不规则放电),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形式放电单位所占比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果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在30℃时达到最大;放电幅度在25℃时最高,30℃时略有降低,证明松果体参与了中华蟾蜍的体温调节,可能与热敏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但热敏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蟾蜍,在我国司空见惯,然而大蟾蜍举行集体婚礼,却是罕见的奇观.今年四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八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南郊杂草丛生的沼泽地里,发生的蟾蜍集体婚礼规模之大,盛况之久,场面之壮观,更是空前的.每天有千只以上的大蟾蜍,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从四封山水库出发,横过马路,奔向沼泽地.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是婚礼的高潮期.大蟾蜍行进时的密度,每平方米有时高达5~6对.先期到达沼泽地的是雄蟾蜍,它们争着卖弄歌喉,发出嘶哑的叫声.实际上它们在唱"求婚曲",以此求得雌蟾蜍的青睐.雌蟾蜍听到美好的"爱情之歌",争相前来"赴约".在雌雄蟾蜍的婚礼进行中,雄蟾蜍为了争得意中的雌蟾蜍,发生了一场混  相似文献   

18.
A: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人体睡眠周期说起。人体每晚的睡眠是由两个时期——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期)和REM睡眠(快速眼动期)交替组成。人从NREM期入睡,经历4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其中第3和第4阶段是整个睡眠过程中睡眠程度最深的时期,也被称作慢波睡眠(SWS),这是人体恢复能量和体力的时期,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阶段。NREM睡眠期大概持续70~90分钟左右,接着进入REM睡眠期,在此期间,大脑对白天或者更早以前的事情进行整理和巩固,模拟白天的直觉体验,将角色、场景、情感以及语义信息等组合在一起,产生梦境中的情景片段。  相似文献   

19.
切除蟾蜍脑下垂体对皮肤颜色的影响,这是生理学实验的传统内容。其实验目的是通过切除脑下垂体,观察蟾蜍皮肤颜色的变化,从而了解脑下垂体间叶释放的黑色细胞刺激素对皮肤黑色细胞活动的影响。但是,以往做该实验时往往效果不佳。有的实验在切除蟾蜍脑下垂体后出现皮肤颜色变淡的结果;也有的实验在切除蟾蜍脑下垂体后出现皮肤颜色变深的结果。为了找出引起这两种完全相反结果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其关键在于切除蟾蜍脑下垂体的手术方法。目前生理学实验指导书籍对该实验方法介绍过于简单,对两栖类动物脑下垂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的特点未加说明。为了使实验取得理想的结果,有必要改进以往的实验方法。现将我们改进了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200ug)引起达乌尔黄鼠总睡眠时增加,占总记录时的87.4%,对照为82.2%慢波睡眠与总睡眠时比值显著增加,占总睡眠时的92.4%对照为79.6%。异相睡眠与总睡眠时比值显著减少,占总睡眠时的7.7%,对照为20.4%。这一现象和前人所发现的在自然入眠期冬眠动物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相似无疑,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后这种睡眠—觉醒周期改变,尤其是慢波睡眠时间增加有利于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同时也间接说明在自然情况下冬眠动物入眠可能存在着一种“自我去交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