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富集培养,从休闲5个月的土壤中检测到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休闲土播种大白菜后,土壤含菌量7天内提高10~3倍.在人工接种的大白菜根际土中,病菌数量随寄主生长持续下降,但可在寄主整个生育期检测到。在幼苗生长50天期间,病菌都可从根系侵入,侵入所需接种菌量低限为3.8×10~2CFU/ml;根系侵入菌量与土壤含菌量呈正相关关系。病菌从种子萌发2天的幼芽侵入后,可进入生长中的根、茎、叶各部位潜伏侵染,以茎组织含菌量最高;组织含菌量随大白菜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可在整个生长期检测到。  相似文献   

2.
用大白菜4个品种进行的测定表明,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从寄主根系侵入的菌量与它对寄主根细胞表面吸附的菌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测定的寄主根组织两种物质中,细菌凝集素(BAG)含量的高低与病菌的根表吸附量和根系侵入量的高低呈正相关趋势;随幼苗的生长,吸附菌量和侵入菌量与BAG含量呈平行下降趋势;细胞壁蛋白质(CWP)含量与病菌吸附和侵染之间也有类似关系。结合以前的研究分析认为,BAG是作为吸附中的植物识别子而影响吸附和侵入的,而CWP则作为一种菌体粘联因子对吸附和侵入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受试菌菌悬液浓度对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文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对鸡大肠杆菌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菌悬液浓度(10^3CFU/mL、10^4CFU/mL、10^5CFU/mL、10^6CFU/mL、10^7CFU/m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对两类细菌的MIC值不受接种的菌悬液浓度影响;多西环素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受菌悬液浓度影响较小,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随菌悬液浓度升高而升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和阿米卡星对两类菌株的MIC值均随菌悬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增大的幅度因药物和受试菌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诺卡氏菌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诺卡氏菌Nocardia对影响氨氮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降解菌在30℃,pH7.2及氨氮初始浓度0~30mg/L范围内保持高活性,最大降解速率达3.5mg/L·h。当底物浓度大于50mg/L时,平均降解速率线性下降。当接种量(菌悬液/反应液)为20mL/100mL时氨氮的降解是高效与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是1株能杀死松材线虫的松树内生细菌,研究该菌株能否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抗松材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年生马尾松苗根部施用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灭活的菌悬液后4 d再接种松材线虫,以观察不同处理的病情发展。测定该菌诱导处理后4天内和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28天内马尾松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42 d,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效果达54%和33%,且发病时间延迟。接种NJSZ-13菌株后,马尾松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松材线虫后,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这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菌株的马尾松苗。总体上,菌悬液处理比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显著。【结论】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能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并且菌悬液的诱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董汉松  曲建军 《山东科学》1993,6(2):36-42,56
文章首先测验了3种培养液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和赤星病菌在培养液中产生毒素的能力,据此选出查彼培养液用于产生毒素的培养。病菌在查彼培养液中生长28天后,表现出最高的毒素活性,毒素活性临界值(TWE50)为32。然后用毒素粗提液处理幼苗,以幼苗悬滴接种法为对比。烟苗在12小时内可见对毒素发生明显反应,表现为根部变褐和须根脱落,对悬滴接种的反应要到72小时后才可鉴别。毒素处理后36小时内烟苗进而萎蔫,21个品种的萎蔫程度与12小时内的根部反应趋势一致,根部反应和萎蔫的程度又同时与品种对悬滴接种的反应趋势相一致,3种反应间的吻合度平均近80%。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实验室内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制备的志贺氏菌DNA探针诊断试剂盒进行了检测试验。1 材料与方法 检样用不带志贺氏菌与沙门氏菌的正常人大便,以保养液稀释成10%的悬液,并以其为阳性对照;志贺氏菌(F_2a)经肉汤培养24小时再加上述10%的悬液等比稀释成含志贺氏菌为10~7、10~6、10~5、10~4、10~3、10~2、10个/ml的不同稀释度的志贺氏菌菌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对实验室分离纯化的黄单胞杆菌进行固定化,开展了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条件的优化研究。首先,确定了海藻酸钠浓度4%,菌悬液的添加量为5ml/100ml海藻酸钠溶液,向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活性炭粉末0.2g/100ml海藻酸钠溶液,有利于提高脱硫率;其次,固定化过程中钙化液的浓度3%,钙化时间6h;第三,用己二胺溶液对菌小球进行表面处理,可增强菌小球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9.
在煤样中加入甲烷氧化菌AEM1235菌悬液,充入CH4或CH4与O2的混合气体进行等温吸附实验以测定甲烷氧化菌对CH4的氧化能力.在两种充气条件下的吸附与脱吸附实验结果均显示出气体中CH4量显著减少和CO2增加的变化.在充气5.0 MPa、添加菌液量为18.75%条件下,充CH4气体、CH4与O2的混合气体时的CH4减少量分别可达其饱和吸附量的121.18%和244.39%,表明在高压、缺氧或充氧的条件下甲烷氧化菌对煤样中吸附的CH4均具有吸收和氧化的作用,这种作用随菌量增加或压力升高而加强,并且有O2存在可以促进甲烷氧化细菌对CH4的吸收和利用.该结果表明在地下煤层的高压和缺氧的条件下甲烷氧化细菌仍然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氧化煤层中结合态CH4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青枯雷尔氏菌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阴性对照(CK)、番茄青枯病菌阳性胁迫处理(RB)和拮抗菌K+番茄青枯病菌处理(KRB)3个盆栽番茄土壤样品进行了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K5菌落呈乳白色且表面光滑,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通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23.20%,K5菌株在接种48 h后能诱导番茄根部抗病基因表达,CTR、ETR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表明K5通过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并能有效地抑制青枯病菌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青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厌气技术诱发软腐病,测定了大白菜幼苗茎组织的5种生理生化反应和病菌在组织内的数量及果胶裂解酶(PGTL)作用的变化。组织电解质渗漏(EL)最早发生,同时伴有还原糖(RS)、特别是总可溶性糖(TSS)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下降。10小时后,组织内病菌数量明显增高;20小时后,病菌PGTL作用加强,酶解活性平稳提高,并在80-96小时后达到高峰。随病害诱发的持续,EL及RS、TSS、FAA含量的下降持续发生。在上述反应的同时,寄主细胞壁蛋白质(CWP)含量最迟在24小时后增高。CWP在体外测定中对病菌PGTL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组织二元酚含量随诱病过程而呈阶段性升降变化。以上反应在抗感不同的品种间有明显差别:感病品种在发病前RS、TSS、FAA含量高;CWP、二元酚含量低,发病后RS、TSS、FAA含量下降快,CWP含量或下降或提高的时间推迟,二元酚含量升降幅度小;病菌数量增加快,PGTL活性高;而抗病品种的反应大致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精油作为抗菌剂的实际使用量,研究了对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蔬菜腐败菌)的群体感应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精油成分组合。基于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分级抑菌浓度,从9种精油成分中筛选出与己醛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4个精油成分组合,利用紫色杆菌CV026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筛选其中对二者群体感应具有协同抑制效应的精油成分组合,进一步利用能够判别两种物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的金氏公式验证,发现己醛只有与香叶醇组合才具有较好的群体感应协同抑制效果,而且有效浓度仅为己醛和香叶醇单体最小抑菌浓度的1/8和1/16。该组合对紫色杆菌CV026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群体感应相关指标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群体感应指标中的产紫色菌素、游泳运动、群集运动、产胞外多糖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52.91%、58.19%、51.49%、65.03%和69.8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到己醛联合香叶醇对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协同抑制腐败菌群体感应作用的己醛与香叶醇组合,可以在降低精油成分实际使用量的同时,有效抑制腐败菌的腐败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