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电极膜内脱氮速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生物电极脱氮过程中膜内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能够表现生物膜内脱氮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在生物膜内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氮被还原为氮气从而彻底将其去除.模型综合考虑了膜内物质迁移、扩散等对脱氮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时去除硝酸氮的动力学方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假定生物膜厚度和反硝化菌脱氮活性不受生物浓度、时间和电极位置影响,并且认为生物膜内各反应物质的有效扩散系数约为其在水中分子扩散系数的80%.采用Runge-Kutta法和Shaoting Mathal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厌氧条件下,分别以葡萄糖、甲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电子供体对NO3--N进行厌氧反硝化实验,每种电子供体设定两个C/N比,分别为4∶1和10∶1.实验结果表明:在2种C/N比情况下,葡萄糖与甲醇作为电子供体时,总氮的去除速率一致,且都比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电子供体时要快.当C/N=4时,总氮的去除速率要快71%,而当C/N=10时,总氮的去除速率的差距只有7%.不同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电子供体时,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菌落检出情况表现出3个反应体系中具有各自优势的厌氧菌群、硝化及反硝化菌群明显特征.该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反映出不同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反应系统状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污水生物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环境条件初步探讨了通过严格控制DO、污泥龄、温度、pH值、有机碳源等参数和条件来提高生物脱氮效果,并分析了形成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全程自养脱氮后带来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厌氧一低氧(0.15—0.45mg/L)条件下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充水比对低能耗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充水比为O.3(SBR—A),O.5(SBR—B)或0.785为碳源(SBR—C),系统中均发生同时生物氮和磷的去除,低氧阶段氨氮被全部氧化,并且没有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随着充水比的增加,系统中厌氧末磷的释放量逐渐增加,PHB的合成量减少,PHV和PH2MV的合成量增加,糖原的代谢量增加;低氧末磷的剩余量减少,硝态氮的累积增加.充水比分别为O.3,0.5和0.785的SBR—A,SBR—B和SBR—C系统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4%,81.1%和46.4%,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75%,97%和100%。  相似文献   

5.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废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艳春  彭茹冰  王文富  张伟锋 《科技信息》2010,(35):335-335,364
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物质之一,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氮排放的日益重视,传统的生物脱氮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多种脱氮工艺组合或通过理论创新而开辟的新型生物脱氮路线成为新的发展应用方向。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面,短程硝化、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提供了可能有效解决此类废水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脱氮机理、影响因素、控制途径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探讨了实现HNO2积累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物脱氮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新近开发出的一些污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这些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是基于新的氮素转化微生物及新的氮素转化途径,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好氧反氨化生物脱氮等。  相似文献   

9.
选取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为载体材料,通过改变向生物膜的供氧途径,并在一个膜生物反应器内完成同步除碳脱氮的最佳条件,实现去除氮污染的目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当面接触时间为11.5h,有机物去除率达到73%,TN的去除率达到62%,NH4+ -N的去除率约为62%.  相似文献   

10.
氮的环境污染是严重的,多种形态的氮(氨氮、硝氮和亚硝氮)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是氮环境污染物的一种表现.由于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它们可相互转化,单独去除其中某种状态的氮意义不十分重要.介绍了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途径,以及氮的转化和几种脱氮技术——ANAMMOX、SHARON、OLAND等.这些技术的探索为含氮污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应用基础,也可对氮的区域污染控制、面源氮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SBBR中DO对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南方地区城市污水,在气量从30L·h^-1提升到100L·h^-1(平均DO范围为2.75~5.20mg·L^-1)的过程中均能有效地实现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综合反应时间和脱氮效果,气量为60L·h^-1(平均D0为4.25mg·L^-1)时具有最佳脱氮效率,可以作为处理南方地区城市污水SBBR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人工配制的城市污水,通过控制泥龄成功实现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并考察了不同COD/N对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适宜的泥龄下,在控制适宜的pH、DO及COD:N为6.5左右的条件下,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5%、99%左右、90%以上.因此,适宜的泥龄时,控制反应器内适宜的COD/N,可以使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谐波电流对电力电容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如何减小和消除谐波电流对电力系统影响的问题,分析了有谐波源的电力系统中装设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谐波电流对电力电容器的影响,确定了谐波电流在电容器支路中放大、分流、谐振和发生并联谐振的条件及对电容器的影响,提出了在系统中谐波电流较大时,设计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支路应采取在该支路串联电抗器的措施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了交流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的电磁场、极板电荷面密度和电流面密度的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Semiconductor properties of the passive films formed on 316L and 2205 stainless steel were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in the high-temperature acetic aci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220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316L,and the passive films formed on 316L and 2205 stainless steel showed p-type and n-type semiconductor behavior,respectively.Destruction and self-repairing of passive film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constant current polarization method.The result...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的脱硝效率,将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应用到湿式氨法脱硫工艺中,建立了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的脱硫脱硝试验装置.考察了液气比、氨水浓度、烟气流量、烟气温度、NO初始浓度、SO2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同时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液气比、增加氨水浓度、减少烟气流量、降低烟气温度、减小NO和SO2初始浓度都可以提高脱硝效率,而试验范围内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当液气比为10 L/m3、氨水浓度为4 mol/L、烟气流量为10 m3/h、烟气温度为85℃、NO初始浓度为3.5×10-4、SO2初始浓度为1.0×10-3时,该试验装置的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分别为99.6%和69.4%.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TiN和(TiTa)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阴极弧电流的增加,沉积温度线性上升,薄膜由(111)织构向无择优取向转化,阴极弧电流对TiN薄膜的显微硬度影响较大,而对(TiTa)N薄膜的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此外,讨论了阴极弧电流对TiN和(TiTa)N薄膜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关联度熵分析方法,分别以SUFR(螺旋升流式反应器)系统缺氧区反硝化以及反硝化吸磷效果为目标,研究导流参数对该系统缺氧区影响的相关性及其重要性顺序.试验结果表明,各导流参数对SUFR系统缺氧区反硝化以及反硝化吸磷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反硝化而言.各机械导流参数对其影响的顺序为:导流转速大于导流叶片的折角大于导流叶片的串联层数大于d/D;对于反硝化吸磷而言,各机械导流参数对其影响的顺序为:导流叶片的折角大于导流转速大于导流叶片的串联层数大于d/D.导流参数对反硝化及反硝化吸磷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导流参数的变化对反应器内剪切环境和流动状态产生了影响,但导流参数对反硝化及反硝化吸磷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乙酸对聚硅酸絮凝剂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硅酸金属盐絮凝剂因硅酸聚合胶凝而失活的问题,依照Si-Mo比色法的原理,对乙酸存在时的聚硅酸形态及其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酸性氛围下,当有乙酸化合物存在时,聚硅酸溶液中的硅酸组分与钼酸反应的速率总是要比不含乙酸时的大得多;溶液中存在的Sia和Sib形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乙酸化合物的存在,能够有效减缓硅酸溶液中聚硅酸颗粒物的生长速度,但聚硅酸的总体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的模式并没有因为乙酸的存在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