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尾藻的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南海6种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海域的马尾藻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与海岸和紫菜比较,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马尾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褐藻淀粉,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优质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合理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为80 ̄88之间,远高于海带和紫菜,其余成分与海带,紫菜接近,可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物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2.
三种马尾藻的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扩大马尾藻应用范围,提高其开发利用价值,对山东荣成鼠尾藻、海黍子及铜藻等3种马尾藻的主要营养组成及功能活性成分物质进行研究。【方法】测定分析马尾藻中的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氨基酸、微量元素、褐藻胶、褐藻淀粉、岩藻黄素等成分的含量。【结果】3种海藻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他物质的含量如下:粗蛋白14.1%~19.1%,粗脂肪1.8%~2.5%,粗纤维5.4%~9.6%,不溶性膳食纤维14.7%~19.6%,褐藻胶12.4%~26.2%,褐藻淀粉0.04%~0.38%,岩藻黄素0.26~0.74mg/g,褐藻多酚1.34~6.48mg/g,甘露醇0.43%~0.45%。【结论】3种海藻属于蛋白质适中、脂肪低、膳食纤维高、其他活性成分较高的藻类,可作为良好的食品添加剂及海藻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以及特殊成形性,相对于其他吸附材料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染料、抗生素、农药、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文章介绍了海藻酸钠交联水凝胶、互传网络凝胶、海藻酸钠小颗粒吸附剂复合材料以及磁性复合材料吸附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海藻酸钠复合材料脱附后可以重复使用且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激光散射及旋转粘度汁等技术,较系统地检测了经受不同热处理时间的新配制的海藻酸钠水溶液的行为。发现溶液分层、各向异性和粘度等特性都发生规律性变化:前二者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加速、加大,并表现出明显的液晶行为;后者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马尾藻对水中重金属Ni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马尾藻对水中重金属Ni^2 进行吸附,研究了溶液的pH值、初始Ni^2 浓度、马尾藻的粒度及处理温度等因素对Ni^2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佳pH值范围4~7及pH值6.62时最大吸附量0.668mmol/g,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前者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4%CaC l2作为交联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包菌量,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和小球直径4个因素对海藻酸钠包埋菌株的脱氮性能的影响,以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为指标,优选包埋条件.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包埋条件下,包埋的脱氮菌株的脱氮性能与其游离状态下的脱氮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7.
选取最佳的海藻酸钠包埋浓度,并对肝素钠在海藻酸钠颗粒中的释放效果进行研究.采用的是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钠的含量,以此测得肝素钠的包封率及其缓释效果.海藻酸钠包埋的最佳浓度是5mg/L,肝素钠的包封率是86%,海藻酸钠包埋的颗粒对抗凝血时间延长了一半.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性质与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行为和亚浓溶液的流变特性,得到体系粘度与海藻酸盐浓度的幂次关系,幂指数为2.9;探讨了在不同外加盐浓度条件下体系的特性粘度,Huggins与Kraemer常数的变化情况;亚浓溶液的剪切行为表明,在体系的表观粘度ηa与剪切速率的幂次公式ηa∝b中,b值不仅取决于海藻酸盐的浓度,也是剪切速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以海藻酸钠为成膜主料,添加增塑剂、增强剂等,研究壳聚糖、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各组分的添加对海藻酸钠膜拉力、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厚度的影响.确定海藻酸钠复合膜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海藻酸钠5%,甘油2%,聚丙烯酸钠0.1%,玉米淀粉2%,壳聚糖2%,测得复合膜拉力为5.2 N,断裂伸长率为93.3%,水蒸气透过量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规格海藻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讨论了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与浓度的关系,对温度的依赖性以及海藻酸钠溶液液晶的形成和溶致液晶行为,为海藻酸钠在纤维纺织工业得到更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丙酮沉淀法对海藻酸钠原料进行了提纯,对纯化后的海藻酸钠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和凝胶渗透色谱测试,并测定了提纯前后海藻酸钠样品中剩余蛋白质的含量.此外,通过CaCl2-海藻酸钠、CaSO4/GDL-海藻酸钠和Ca-EDTA/GDL-海藻酸钠3种交联体系制备了多种海藻酸钙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2.5%~3.0%的海藻酸钠所制得的Ca-EDTA/GDL-海藻酸钙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中微孔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大,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该支架有可能用作组织工程和细胞工程中培养细胞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海藻酸钠溶液的温度和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SEM测试技术,分析了海藻酸钠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以双氧水为发泡剂的体系中,随着海藻酸钠溶液掺量的增加,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适量的海藻酸钠,可降低发泡孔径、促进水泥和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水化以及增强孔壁的密实度,从而使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三元复合水凝胶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含水率,采用燃烧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水凝胶材料组成均匀,各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具有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该复合水凝胶材料可作为一种人工软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鱼明胶单网络凝胶的性能,利用复凝聚法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鱼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研究其表观特征、色度值和流变性质,并以单一鱼明胶凝胶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明胶质量浓度提高(0.06~0.10g/mL),单一凝胶弹性增加,网络结构更加优良,但在较低质量浓度(0.06、0.07g/mL)时,凝胶脆性大、易破碎;复合凝胶整体展现了良好的凝胶特性,成型效果较好,且随着海藻酸钠质量浓度的提高(0.01~0.03g/mL),凝胶强度持续提高。由此表明,海藻酸钠的加入可以改善复合凝胶的凝胶强度。通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鱼明胶与海藻酸钠在不同阶段的凝胶性质,为二者复合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新型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海藻酸钠改性的膨润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交联剂、引发剂、中和度、海藻酸钠、膨润土及单体质量比等因素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膨润土质量分数为30%时,该高吸水性复合材料仍可吸收自身重量1 200多倍的蒸馏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单体与矿物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将血红蛋白(Hb)、葡萄糖氧化酶(GOD)溶解在海藻酸钠(SA)溶液中,GOD和Hb均能在裸的玻碳电极(GCE)上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GOD(pH=5.0)和Hb(pH=7.0)分别在裸的GCE上有一对很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其式量电位(E°′)分别为一0.406V和~0.413(vs.Ag/AgCl),且不随扫速而变。GOD和Hb分别在裸的GCE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分别是(1.46±0.62)s^-1和(1.36±0.50)s^-1,在298K,其吉布斯自由能(△G)分别是79.35kJ·mol^-1和37.49kJ·mol^-1对葡萄糖和H2O2的电催化实验表明,海藻酸钠溶液形成了GCE与GOD或Hb之间实现“软接触”的生物环境,保持了Hb和GOD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新型共混膜: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示量热扫描等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透光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汽透过率和吸水率.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材料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壳聚糖/海藻酸钠吸附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吸附剂用量和交联度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了该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同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4.0~6.0、吸附时间为120min、在100mL 50mg/L的Cu2+溶液中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10g时,平衡吸附容量达46.4 mg/g;该等温吸附在低浓度时的吸附过程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高浓度时较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44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