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以及大学办学水平衡量标准的不断变化,使得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日渐式微,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各高校必须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从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评价体系建设等层面着手重塑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核心地位,以此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有教育者、学生、企业。各种主体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都面临许多困境,需要从政策层面、教育者与企业的沟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解决主体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张世勇 《科技信息》2009,(15):169-169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有教育者、学生、企业。各种主体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都面临许多困境,需要从政策层面、教育者与企业的沟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解决主体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根源、问题的解决三个层面,讨论了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才培养提供的有利帮助,以期达到人们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理念、教育者们对其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封杰 《当代地方科技》2011,(8):154-154,160
大学人才培养理念是一个总体性的称谓,涵盖一切关于大学人才培养问题的理念体系。传统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侧重点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事实上忽视或不重视人格品质、个性素养、道德素质、创新精神方面的培养,这已不利于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本文将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创新、通识教育四个方面探索新时期大学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6.
地方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相互相承、双赢共荣的关系,地方大学要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发挥作用,地方政府也应该在政策、经费投入等方面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正面临着认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的双重困境,主要受到知识民主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严重冲击。为秉持大学精神文化之鹄的,需要坚守和发扬大学哲学性格。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策略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理念,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志趣,塑造理性的大学学术精神,并在开放过程中变革大学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稿为研究主线,分析了两所名校的百年校庆国家领导人讲话的政策内涵以及政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完善大学的财政拨款机制,实现大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大学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完善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大学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尊重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等。  相似文献   

9.
科教融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将科研与教学统一结合,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3个层面定义科教融合的内容;结合职称级别、学历等级、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整理、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我校教师对"科教融合"理念认同与实践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得出我校教师认同"科教融合"理念,能够达到基本实践程度。同时,为促进高校教师走科研育人之路,创新高校教师教学理念文化,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机制,能够引领更多的高校教师将"科教融合"的理念认同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学数学对当今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就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索精神以及提升、开发创造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