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批实验方法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Sb(Ⅲ)和Sb(Ⅴ)在蒙脱土表面的吸附与解吸行为,以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Sb(Ⅲ)和Sb(Ⅴ)在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pH值在3~10时,随介质pH值的升高,Sb(Ⅲ)和Sb(Ⅴ)的吸附均减弱;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不显著,Sb(Ⅴ)的解吸量随吸附介质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法研究pH值对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扩散和吸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pH值对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和扩散影响. 结果表明, 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扩散随pH值升高而减小, 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皂土密度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迁移起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与Fick定律理论计算值一致.  相似文献   

3.
研究Cr(Ⅵ)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吸附行为,以及其吸附机理.探讨pH值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绘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Cr(Ⅵ)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时间约需2.5 h;吸附作用随pH值的升高而减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这说明其吸附机理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4.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了pH值对放射性核素152 154Eu在紧密皂土中的吸附和扩散影响.实验结果与Fick定律理论计算值非常一致,与近似条件下其他方法的测量结果非常相近,表明毛细管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152 154Eu(III)在紧密皂土中的扩散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152 154Eu(III)在紧密皂土上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Eu(III)在皂土上吸附的分配系数随皂土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皂土的密度(皂土的空隙数)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扩散和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热力学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春南湖水体培养生物膜, 研究自然水体生物膜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特性及pH值对生物膜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影响. 结果表明, Freudlich方程、 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膜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 生物膜吸附苯酚、 对硝基苯酚的过程中表现出对酸、 碱的缓冲能力, 具有两性表面特性. 生物膜对苯酚的吸附在pH=5~9范围内, 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 生物膜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 溶液中pH值的变化, 改变了酚类化合物的存在形态, 从而影响生物膜对酚类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采用磁力搅拌法,研究三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锰(α-MnO2、γ-MnO2、δ-MnO2)对Cr(Ⅲ)的氧化作用以及溶液pH值、温度和氧化锰表面吸附PO43-离子对Cr(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晶形的氧化锰对Cr(Ⅲ)氧化能力为δ-MnO2>α-MnO2γ-MnO2.溶液pH值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可以降低Cr(Ⅲ)氧化速率和程度.吸附于氧化锰表面的PO43-对二氧化锰吸附Cr(Ⅵ)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Cr(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栗黄枯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abala vishnou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的病毒粒子蛋白(Virion Protein),简称TV—NPV—VP,在不同pH值条件下于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将TV—NPV—VP在中pH值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谱)与它的一般拉曼光谱(OR谱)作了比较分析。样品在不同pH值条件的SER谱反映了其不同的吸附特征,说明分子的表面几何状态随pH值的不同而改变.TV—NPV—VP和银胶表面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增强机理具有短程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了pH值对放射性核素^152+154Eu在紧密皂土中的吸附和扩散影响.实验结果与Fiek定律理论计算值非常一致,与近似条件下其他方法的测量结果非常相近,表明毛细管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152+154Eu(Ⅲ)在紧密皂土中的扩散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152+154Eu(Ⅲ)在紧密皂土上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Eu(Ⅲ)在皂土上吸附的分配系数随皂土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皂土的密度(皂土的空隙数)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扩散和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1期平面变胞机构及其结构分析………………………………………………………………………郭宗和(1)具有脉冲的多时滞差分方程的振动性与渐近性………钟晓珠,葛礼霞,郑允利,张涛,孙静(5)pH值对铕(Ⅲ)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和化学形态影响的研究……………陈磊,于先进,田庆华(8)超窄带调制的乡农极限解释………………………………………………邓小涛,高俊,林京娜(12)移动式流体喷射试验装置的研制…………………………………………孙杰,杜瑞成,蔡善儒(15)基于Windows的VxD和WDM驱动程序的设计……………………………………………贾鹏(20)基于…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醛与多酚的交联反应低成本地制备了原位固化木麻黄树皮(YGMS),并考察了YGMS对稀土金属离子Dy(Ⅲ)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YGMS对Dy(Ⅲ)的吸附容量大,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达205.5 mg·g-1.YGMS对Dy(Ⅲ)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拟二级速度方程.随着Dy(Ⅲ)初始质量浓度和pH值的升高,YGMS对Dy(Ⅲ)的吸附容量增大,但pH>5后溶液出现沉淀.随温度的升高YGMS对Dy(Ⅲ)的吸附容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就大孔膦酸树脂(简称PAR)对铽(Ⅲ)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在pH为5.6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进行.在实验条件下,树脂吸附铽离子的吸附速率随铽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树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研究结果表明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反应为快速反应.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Ⅲ)易被氧化为Sb(V),一部分Sb(V)会从高岭土表面解吸进入溶液中.溶液的pH值对Sb(V)的解吸有显著的影响,且pH越高,Sb(V)越容易从高岭土表面解吸.吸附前后高岭土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表明,高岭土表面的≡Al—OH、≡Mg—OH及≡Si—OH基团参与了Sb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载Fe(Ⅲ)树脂除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Ⅲ)改性大孔磺酸型树脂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氟在载Fe(m)树脂上的吸附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该吸附剂对氟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热力学方式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且代表性竞争离子对氟在树脂上的吸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颗粒状椰壳活性炭对HAuCl4水溶液中Au(Ⅲ)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Au(Ⅲ)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当pH=2.5时其吸附率可达96.3%,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方程符合较好.热力学计算表明,椰壳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是放热过程且具有自发性.  相似文献   

15.
复合铁铝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痕量磷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复合铁铝吸附剂,研究了磷浓度、pH值、温度及共存离子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复合铁铝吸附剂除磷效果显著,吸附容量随溶液磷浓度升高而升高,同等条件下,吸附容量是活性氧化铝的3.5倍;对磷的吸附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磷在吸附剂表面同时存在着非特性吸附和强的特性吸附;CO32-对除磷效果产生较强干扰,CO32-与PO43-在吸附剂颗粒表面存在着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脆硫锑铅矿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脆硫锑铅矿和乙硫氮、乙黄药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极电位ψh小于矿物的腐蚀电位ψcorr时,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产生化学吸附,形成吸附膜,起缓蚀作用;在腐蚀电位附近,吸附能力达到最大,并产生钝化作用.当ψh≥ψcorr时,矿物表面主要表现为捕收剂-金属离子沉积盐,并随电位的升高而氧化分解.化学吸附是乙硫氮与脆硫锑铅矿相互作用的主要特征.乙黄药在脆硫锑铅矿表面产生化学吸附,又形成双黄药.同乙黄药相比,乙硫氮是脆硫锑铅矿更好的捕收剂;当ψh<ψcorr时,电化学吸附受pH值的影响较小;当ψh≥ψcorr时,随着pH值升高,电流密度增大,电极过程主要受自身的腐蚀反应所控制,黄药对此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吸附溶液体系温度、pH值和电解质浓度等对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AA-MPEGMA)梳形聚羧酸共聚物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的影响。聚羧酸共聚物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聚羧酸共聚物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是一个放热反应。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吸附热为17.4kJ/mol。聚羧酸共聚物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标准吸附自由能<0,吸附是自发的。吸附量随着体系pH值的增大、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羧酸共聚物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是通过分子结构上羧基与Ca2+间的配合作用实现的,说明这种吸附是一种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8.
湖南锡矿山地区的采矿活动使当地水土锑污染严重﹒基于此,本文采用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方法,结合红壤土基本理化性质,阐明了不同浓度、温度、时间、pH值条件下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浓度的增加,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2)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且吸附过程为发生在均匀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3)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红壤土在高温时吸附效果好,其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反应迅速阶段分别在0~110和0~90min,且二者的吸附效果差异与Sb离子在吸附剂表面电位以及界面扩散有关;其对Sb(Ⅲ)的吸附均能被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拟合;其对Sb(Ⅲ)的吸附既有物理扩散也有化学吸附,对Sb(Ⅴ)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4)pH值增加不利于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u(Ⅲ)在天然红壤、去氧化铁红壤、去有机质红壤3种红壤上的吸附行为,重点讨论了pH、接触时间、离子强度、温度、腐殖酸等对吸附的影响.在pH<7时,Eu(Ⅲ)在3种红壤上的吸附受pH及离子强度影响很大,而在pH>7后,影响相对较小.在低pH下,腐殖酸(HA)对3种红壤的吸附均有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pH<7时,不同红壤对Eu(Ⅲ)的吸附以外层表面络合或离子交换为机理,pH>7后内层络合吸附则为主要吸附机理.不同组成的红壤吸附结果表明:氧化铁等对吸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质对吸附在一定的pH及温度范围内有强化作用.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对吸附过程进行较好地描述.而以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够对吸附热力学过程进行较好模拟,同时,计算了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3种红壤的吸附均是自发和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对Au~(3+)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锰酸钾改性的颗粒活性炭(MAC)为吸附剂,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MAC投加量和Au3+浓度对Au3+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随着pH的升高MAC对Au3+的吸附率先升高后降低,在pH=2.5时吸附率达到98%;在体系25℃,pH=2.5的条件下,MAC对Au3+的吸附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Au3+的吸附量随MAC投加量和Au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Au3+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规律,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0.332 4 mmo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