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按照调查线路和固定样地,分四个季节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天然林、优势树种——白桦、杨树、山桃、华山松林的害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到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有害虫286种,隶属于昆虫纲的7目51科198属.其中鳞翅目(Lipidoptera)24科117属174种,占总种数的60.84%,为第一大类群;鞘翅目(Coleoptera)11科42属61种,占总种数的21.33%,为第二大类群;半翅目(Hemiptera)21种,同翅目(Homoptera)17种,分别各占总种数的7.34%和5.94%;其余有直翅目(Orthoptera)10种、膜翅目(Hymenoptera)2种、竹节虫目(Phasmida)1种.  相似文献   

2.
山杨锈病是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中对山杨林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害。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该保护区内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病原真菌进行了采样、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发生的山杨锈病病原菌属于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该病原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表现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山杨开始发病,6月下旬危害程度逐渐加重,7月中、下旬病害快速蔓延,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到7月底感病率达到100%;8月中、下旬约有60%叶片发黑,30%的叶片脱落,山杨的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区域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为该林区山杨林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杨锈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灵宝大枣近年来受炭疽病为害,品质逐年下降。为了摸索大枣炭疽病病原及病害的发生规律,灵宝园林研究所等单位,从1980~1982年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明确了病原为毛盘孢属真菌所致,病原主要以菌丝在枣吊上越冬。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为害苹果等数种寄主,  相似文献   

4.
2007-2009年,对演丰、三江、灵山、大致坡、红旗、长流、西秀、府城等重点养殖区的罗非鱼(Tilapia sp.)、对虾(Penaeus sp.)养殖水体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近3年病害的种类、流行、发病特点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是罗非鱼、对虾的主要病害,特别是白斑病、红体病、链球菌病、底死症、高温综合症等发病非常普遍.7-9月份为罗非鱼发病高峰期;3-5月份和9-11月份为对虾发病高峰期.多数病害在调查区域均有分布,发病后死亡率较高.2007-2009年海口市水产病害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81万元.  相似文献   

5.
望天树天然林幼苗更新及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环境因子与望天树天然林更新的内在联系,为保护望天树天然林、建立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以广西田阳县和那坡县的望天树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所有望天树进行每木检尺并调查环境因子,使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方法分析望天树更新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更新苗中,5级更新苗(幼树,H≥1 m,DBH5 cm)分布数量最大,3级更新苗(50 cm≤H75 cm)在过渡到4级更新苗(75 cm≤H100cm)的过程中死亡率较高;望天树幼苗更新密度与空气湿度和林分郁闭度的关联度最高;空气湿度与望天树更新苗的树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更新密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望天树天然林更新苗的树高地径与更新密度、郁闭度、土壤铵态氮、植被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速效钾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雄居内乡县北部伏牛山脊背南坡的宝天(山曼)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33°25′—33°33′,东经111°53′—112°00′,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南北气候交错,地势高差起伏,山体海拔500—1845米,是河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由国营内乡万沟林场代管。整个林场有16个林区10866.7公顷,其中保护区的核心区有8个林区54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林间平均郁闭度达0.8。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国营内乡万沟林场联合考察组1984—1986年的调查,本文对宝天(山曼)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应,作初步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灵宝大枣栽培已有400余年历史,是我国著名果品之一。多年来,灵宝大枣生产受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的为害,日趋严重。根据灵宝主要枣区后地、老城、辛店、西阎、沙坡等地的调查,常年产量损失20—30%,重病年损失60~80%左右;受病果实品质降低,甚者,失去经济价值。为此,我们在1980—1982年对该病害的症状、病原、越冬方式、传播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坡体病害地段隧道变形类型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山区铁路干线许多隧道变形实例的调查分析,系统论述了坡体病害(错落、滑坡等)地段隧道变形类型、地质结构模式、相互作用机理.可供今后此类病害防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了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平板扩散法研究了肉豆蔻挥发油对6种细菌和6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研究了高温对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和肉豆蔻挥发油对煮熟土豆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从肉豆蔻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31种化合物,主要含有肉豆蔻醚(35.84%),4-松油醇(19.36%),细辛脑(11.19%)等物质.挥发油对6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6种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弱.高温加热减弱肉豆蔻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肉豆蔻挥发油对煮熟的土豆保鲜10d不变质.  相似文献   

10.
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及水质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指示生物方法,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湘江长沙段3个样点的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3属61种.浮游植物在区系组成上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裸藻(Euglenophyta)3个门为主,优势种类主要有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菱形藻(Nitzschia)和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衣藻(Chamydo-monas),裸藻门的绿色裸藻(Euglena)等.所有采样点的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指标.指示生物评价方面,藻商评价结果显示湘江整体上属富营养型;污染程度分带评价显示湘江长沙段整体达到α-中污和β-中污水平.此外在湘江各样点鉴定出多种耐有机污染和耐重金属污染藻类,显示江水受到有机物,很可能也受到重金属镉、锌和铜等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指示生物方法来评价湘江水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植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有维管束植物 1 85科 92属 2 5 0 3种 ,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维管束植物 40 0科 740属2 932种 .按照相同系数公式 ,得出两地属相同系数为 5 2 .1 % ,种相同系数为 2 7.6,因而从属的水平上显示了两地间的联系 ,从种的水平上显示了差异  相似文献   

12.
海南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海南岛蕨类植物有56科、140属、438种,其中有8个优势科.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得知,海南岛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的97.5%、属的92.5%、种的83.6%为热带分布类型.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分析,它们分属于5个生态分布类型.并根据其用途,把海南蕨类植物分为观赏蕨类、药用蕨类、食用蕨类、工业用蕨类、手工业用蕨类等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岛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如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宣传等等.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近十年城市绿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多样,为了能够科学地利用这些植物服务于城市绿化建设,在两年的调查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城市绿化植物区系研究,揭示了城市绿化植物区系、性状和生态习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与三亚市在城市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方面把握住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优势植物与物种多样性相结合和热带植物与非热带植物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和充分反映了热带滨海城市的特点的基本原则,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已经发现有838种绿化植物,隶属145科,475属,其中有15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子;但藤本植物与耐阴植物运用较少,分别为46种和74种,影响了空中和立体绿化建设的发展。同时必须指出的是,海口市与三亚市在绿化树种选择方面,表现出过高的相似性,这对发展海南省具有南北特性的城市不利,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闽南气候条件优越,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有地道药材、闽台草药、药膳植物以及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物种.但引种栽培较少,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且综合开发和保护管理药用植物资源的经验不足,使用中草药时存在品种混淆现象,由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琼中县湾岭地区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栖息地野生维管植物物种的调查,发现共有维管植物100科193属241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5属17种;双子叶植物68科143属178种;单子叶植物18科35属46种;无裸子植物.按其经济价值划分,药用植物有125种,观赏植物46种,用材植物31种,蜜源植物28种,纤维植物27种,野生果树21种.对其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取野外调查、室内试验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海岸线、漳州海岸线和泉州湾等滨海区耐盐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至少有各类耐盐园林绿化植物40科,58种,其中48种属高度耐盐,10种中度耐盐.目前只有47种耐盐园林绿化植物已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应用,占81%,尚有11种未被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展华南滨海耐盐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湘鄂交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县境内。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九个植被型。植物区系成分中很多是古老珍稀植物种,且具有多样性及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有 《松辽学刊》2004,25(2):56-58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它在法医学鉴定、物种起源进化研究、动植物及微生物DNA指纹资料库的建立、畜牧科学研究、癌症的研究、疾病的诊断、亲子鉴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仪LI-6400和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对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5种主要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的气体交换和荧光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黄瑞木、油茶、羊角藤、芒萁之间Pn和Tr差异达显著水平;芒萁与黄瑞木、油茶、羊角藤之间Pn、Tr差异达显著水平;黄瑞木、油茶和羊角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马尾松、油茶和羊角藤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黄瑞木和芒萁为单峰型;马尾松、油茶和羊角藤存在“午休”现象且限制因素不同,马尾松光合午休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油茶和羊角藤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随光照的增强,5个树种均发生光抑制,表现为最大荧光产量、有效量子产量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上升,但物种间各参数变幅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