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固体菌种常规培养周期长,菌龄不一致,影响菌种质量.为了缩短原种或栽培种的制种时间,我们参考了有关资料,采用试管斜面母种——液体菌种——玉米颗粒菌种的制种工艺,经试验获得成功.这项技术以液体菌种作为生产玉米颗粒原种和栽培种的繁殖,兼具液体菌种和玉米颗粒菌种两者的优点,能快速有效地缩短制种时间和提高菌种质量.使其达到出菇整齐、高产优质的目的,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杏鲍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规模不断扩大,对菌种的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液体菌种与传统固体菌种相比,具有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产周期短、制种周期短、发菌速度快、污染率低的优势,有利于杏鲍菇栽培的工厂化和现代化。详细介绍了液体菌种在杏鲍菇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芒草料制凤尾菇栽培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芒草料培养基上,凤尾菇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均能生长,且液体菌种优于固体菌种制种。  相似文献   

4.
茶薪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茶薪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pH、最适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及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茶薪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初始pH为6.0-6.5,最适温度为25℃,摇瓶装量为50-70ml/250ml三角瓶,摇瓶转速为120-150rpm,最适培养基配方为以麸皮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灵芝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的菌丝可获布于整个液体之中,所以菌丝发育比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我们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灵芝液体发醇培养的适宜温度,摇瓶装置,摇瓶振荡频率,培养基初始PH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6℃,摇瓶装置为120ml/500ml三角瓶,摇瓶振荡频率为100-120次/分,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6.5。  相似文献   

6.
五种食用和药用真菌发酵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酒曲发酵菌丝体制酒是一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五种食用和药用真菌为材料,通过液体摇瓶培养菌丝体,采用四种方法处理培养物,然后加入酒曲进行发酵,发酵液经离心沉淀得到澄清的发酵酒;该酒色泽美观,味道可口,是极佳的保健饮料。同时,试验中还对菌种、菌丝体的菌种、菌丝体的生长情况作了观察比较,选择出较理想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大肠杆菌生产重组人γ-干扰素摇瓶发酵工艺条件,分析摇瓶发酵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方法在摇瓶中研究了种子菌龄、接种量和诱导时机等因素对工程菌生产rhIFN-γ和质粒稳定性的影响,及优化条件下工程菌发酵参数。结果最佳条件:种子液为OD6000.5~1.5,接种量为6%,培养至OD600为1.5时42℃诱导表达4 h。在此条件下,在摇瓶中使用M9II培养基时,质粒无丢失,摇瓶中rhIFN-γ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3.2%,光密度为3.3。对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总氮和pH的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培养基中碳源、氮源丰富,而溶解氧的不足和pH值偏酸性可能是整个培养过程的限制性因素。结论构建的工程菌发酵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rhIFN-γ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放大依据。  相似文献   

8.
增加新霉素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种生产新霉素的新工艺.该工艺除去摇瓶发酵原培养基中的玉米浆、花生饼粉及玉米淀粉,添加促进剂甘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蛋氨酸,不改变原菌种遗传性状(DNA)36℃培养.摇瓶发酵周期由136 h缩短到112h,产素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产抗生素的量)提高30%以上,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富硒金针菇深层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遥瓶体积、摇瓶装液量、接种量、菌种、摇速、培养天数、培养液含硒浓度以及菌种加Se驯化与否等因素对富硒金针菇001号深层培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深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 ̄25℃,500ml三角瓶装液100ml,接种量3 ̄4块,菌种加Se驯化7d,摇瓶转速为110r/min,培养天数15d,菌丝体干重收率达1.6%(w/v)。为工业化深层培养富硒金针菇菌丝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摇瓶发酵过程中OUR,CER和RQ的在线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一种特制摇瓶可在线检测摇瓶发酵过程中N2,O2,CO2的浓度变化,继而能进一步得出过程中摄氧率,二氧化碳释放率和呼吸商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并以酵母菌为对象菌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大理州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制种是目前为大田玉米生产提供种子的唯一途径。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州已形成了一定的制种规模,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2006年达43253亩,主要分布于宾川、弥渡、祥云、巍山、洱源、大理和漾濞等县(市)。杂交玉米制种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州已形成了一套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增加玉米制种产量行之有效的技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州、县种子管理站已退出种子生产经营.我州种子生产经营由民营种子企业承担,总结我州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对促进全州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摇瓶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化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摇瓶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摇瓶系统地考查rhG-CSF茵株培养温度、诱导时机、pH值、溶氧、种子茵龄、接种量等工艺条件,选择出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结果 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在7.0~7.2;装液量20%;摇床转速180r/min;种子菌龄在A600为1.0~1.5时接种,并在对数生长前期(A600=1.0)时诱导4h。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在摇瓶中使用优化后的M9培养基时,rhG-CSF的表达量占茵体总蛋白的36.5%,光密度达5.85。结论 构建的rhG-CSF工程菌发酵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rhp-CSF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放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肯链霉菌突变株ZL-1在斜面生长时问为4 d,母瓶培养时间为48 h,摇瓶发酵时间为5 d,摇瓶效价为2 867 μg/m L.与出发菌种SL98-2-8的3 024μg/mL相比,虽然其摇瓶效价降低了5.2%,但其斜面生长缩短了2 d.母瓶培养缩短了6h,摇瓶缩短了2d,总发酵周期缩短了4d,而且传代10代后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报道从啤酒厂的废啤酒酵母制备甘露聚糖后所剩残余物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利用枯草杆菌液体摇瓶发酵生产α-淀粉酶,此研究为综合利用食品与发酵工业废物以及保护环境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范贵增  熊国真 《江西科学》1992,10(3):175-182
报道了香菇菌摇瓶发酵试验结果,发酵工艺程序与抗生素发酵基本相似。以香菇菌Cr-021为材料,研究了8种营养物质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应用L_9(3~4)正交试验得出了匀浆化培养基和摇瓶发酵培养基。通过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温度为25℃,振荡频率220r/min,装量50ml等。用匀浆化菌种代替传统工艺中直接用斜面母种作为一级摇瓶种源,使发酵周期缩短了2—3d。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CDG等三种摇瓶培养基并进行摇瓶发酵分析,其中CDG产干菌丝重6.8g/100ml,氨基氮含量为0.24mg/ml。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家庭简易制种新模式湖北省宜昌市四0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历经10余年潜心实验,研究出食用菌家庭制种场生产技术新模式。该模式立足城乡家庭特点,能就地取材,全部设备耗资不足200元。免除了传统制种所需的高压锅、灭菌灶、接种箱等系列设备。经2人协同配合操作,用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树木枝条或玉米、小麦等任选1种,每日可制菌种1000瓶,价值达1500~3000元,8~10大培养成熟,比常规制种早熟20~30大,成品率可达99%。所制菌种抗性特强,能耐40℃高温和-25℃低温;用于稻、麦等整草和玉米…  相似文献   

17.
人工瘤胃饲料生产设备简单,制作方便,菌种可就地取材,适于农村社队集体猪场应用。生产过程人工瘤胃饲料的生产流程一般可归纳如下表。瘤胃液(瘤胃液作七倍扩大)/(40℃.PH6~8.温育2~3天)—→一级发酵液(一级发酵液扩大四倍)/(40℃.PH6~8.温育2~3天)—→  相似文献   

18.
本报道了以玉米为主要原料,采用红曲霉菌,通过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其相关工艺条件的选择。摇瓶结果表明,按最佳培养基配方,以8-10%的接种量,在32℃经过72-96hrs的摇瓶培养,发酵液红色素色价基本稳定在120u/ml。最高达150-160u/ml,湿菌体收率为培养液的12%,湿菌体色价为800-1000u/g。  相似文献   

19.
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及其摇瓶发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菌种,以及摇瓶发酵的实验条件。确定米根霉碳源、氮源、底物浓度和通气量等因素对产酸的影响。在摇瓶发酵中采用两步法: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当发酵培养基采用葡萄糖10% 时,产酸率可达74.80% ,对糖的利用率达95.04% 。  相似文献   

20.
利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作为甲醇蛋白生产菌种,探究甲醇作为糖类替代碳源时毕赤酵母对甲醇的利用情况,并对甲醇蛋白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优化.依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了摇瓶水平发酵各因素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9%,发酵温度采用30℃,初始p H值为5.0,装液量为40 m L/250 m L摇瓶,转速为21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甲醇蛋白最高产量(细胞干质量)为1.63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