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东庆 《科技信息》2009,(32):I0257-I0259
中国动画加工,是一个长期的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外包动画加工和原创动画加工之间的问题,如中国动画加工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外包动画为中国动画产业提供一定的机遇,长期为外国加工动画给中国原创动画造成哪些影响,应该怎样妥善对待当前中国动画加工的局势,经济危机给中国加工动画和原创动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动画应该注重自身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为他人创意进行加工,出卖的更应该是创意,而不是体力。动画加工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但不是长久的道路。在保护原创动画的同时,我们应该逐步将中国的劳动力从机械加工中释放出来。中国动画要发挥独创性,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手法来展现本土文化,中国的文化是让世界着迷的,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大胆地想象和展示。  相似文献   

2.
孙友全  陈睿 《科技信息》2010,(20):272-272,274
在当下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极端功利化态势,国内动画从业者也是焦躁不安;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目标极端功利化掀起的中国动画产业化的大跃进不仅使国产动画丧失了中国动画的风格特征,而且阻碍了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发展目标.文章通过立足娱乐泛化这个角度来讨论中国动画的现状,强调动画创作本位意识的回归,提高动画创作的质量,不能否定动画创作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主题学研究理论,从主题、母题视角探究民间艺术,是当代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研究的新视域。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宗教艺术有密切联系,是这三种艺术的基础,具有母型性质。民间艺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母体文化,具有典型的文化矿藏性质。从多维度思考,以主题学视角探讨民间艺术,研究传统民间艺术发展演变的文化路径和真实脉络,是更立体地看待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研究民间艺术相关主题、母题,不仅能丰富中国艺术史学体系,而且更有利于深层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真正做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动画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一定差距的现实面前,高等动画院校肩负的培养动画人才、振兴中国动画的使命更显迫切。认清高等动画院校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结合本国国情,才能分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张源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51-152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领域中,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作品日益增多,对世界动画产业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分析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对现代中、美、日动画的影响与现状,有助于动画创作者们更好的探索传统文化与国产原创动画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浅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各国的影响是不言喻的。在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动画冲击下,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在一度的消靡之后,开始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大师及作品,但是,中国动画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文章就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亮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38-138
中国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却出现缓慢趋势。由于受到美日动画的冲击,同时也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9.
动画设计中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内容,由故事内容、动画角色、动画场景设计的风格及形式达到表达动画故事的主题,所以动画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将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徽文化”融合在动画场景设计中,无疑是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自小我就深深喜爱中国水墨的写意山水,花鸟画,每次看到中国经典的水墨动画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单纯,自然,细腻动人,这里的墨中情内敛,简洁,更意蕴深远.水墨动画片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丰富的层次感和生动的晕染效果,因此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直以来就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中国的动画并不成熟,目前水墨动画并没有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而创新,它还是保持在刚出来的状态,再提起中国水墨动画的辉煌,那已经成为了历史,数字动画技术的推广使用虽在制作工艺上提升了水墨动画的效率,但在水墨画笔韵效果以及水墨语言的情感表达上都远远达不到早期动画艺术家们所创作的经典水墨动画效果,如何更好的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去实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使数字水墨动画能在技术上与艺术上达到完美的结合.如果在创作上可以取得突破,水墨动画片必定能够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霍燃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36-236,238
角色性格的展现至关重要也是动画作品成功的关键。分别从中国传统动画与欧美动画进行分析,中国传统动画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人物生动,风格突出;欧美三维动画占据当今动画市场主流,夸张与想象是美国动画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大胆的将各类事物拟人化。  相似文献   

12.
李奇辰  史启新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45-146,152
中国动画曾经在全世界屡获佳绩,足以证明国产动画是具有很强实力的。可自九十年代至今,国产动漫停滞不前让人望而叹息。从今昔动画对比思考,剖析当代国产动画的不足之处,对动画创作重新认识。在华夏文明之中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力图挽回国产动画的衰败之局,找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范玲 《科技资讯》2008,(29):220-220
动画艺术作为世界性的文化,从诞生以来各国的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的动画已经历了80多个个年头,在这80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部优秀的动画都具有鲜明的原创性,都是本土动画的代表。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动画的原创性遭受到了阻碍,从而造成了原创作品不足。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积极探索,让中国的动画在创辉煌。  相似文献   

14.
郭立业  孟红霞 《科技信息》2010,(7):224-224,246
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如何运用中国民族文化风格来创作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动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将围绕创作有中国民族化特点的动画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为创作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维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原创动画片种——水墨动画的延续物,其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未得到足够关注.通过对中国三维水墨动画现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思考,从而为发展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三维水墨动画,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为当前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动画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动画世界这块全球孩子们都喜爱无比的硕大蛋糕,在世界动画业界的全力打造下,越发美轮美奂.纵观目前的动画影视领域,我们看到,当今的动画王国,美、日仍在引领潮流;高科技手段迅速渗入制作过程;使当今动画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颠峰.中国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正在奋起直追,可以相信,在广大动画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一定会名列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派"动画在美术造型方面借鉴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融合传统艺术的色彩系统,因独特的美术造型与色彩语言轰动国际动画界而获得"中国学派"的美称。然而,过于重视造型图式而形成的图像叙事方式,艺术追求与商品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中国学派"动画在短暂的繁荣后走向衰落。从传统艺术对动画造型的正反面影响出发,以期寻求"中国学派"动画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国电脑动画艺术的发展之路.从解析中国电脑动画的优劣势开始,结合国外电脑动画艺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关于我国电脑动画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伟孝 《科技咨询导报》2009,(24):152-152,154
民间艺术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艺术群体。它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传统艺术一直被保存延续至今。它也逐渐对现代美术造成深远影响。此论文从两个方面说明民间艺术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动画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产业,是我国目前大力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但中国动画产业链的断裂从根本上阻碍了其动画产业的发展,从动画创意内容,动画设计制造,动画营销服务上、中、下游三个方面来构造动画创意产业链就显得尤为必要,以期为中国动画创意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