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明侠 《科技信息》2009,(33):T0370-T0371
诉讼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环节.环境权制度不仅包含对实体环境权的规定,也包含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实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进行保障是由环境权本身性质决定的;环境权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环境权在我国得不到行政公益诉讼救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法对环境权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环境权自身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环境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救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郑毓枫 《科技信息》2010,(30):I0092-I0093
目前,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环境权只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人权。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实践,笔者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同时,要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使公民的环境权从纸上的权利成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如何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问题及环境权入手,引出了公益诉讼的概念,通过分析国内立法的不足,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社会公共环境权益已成为社会焦聚的话题。我国法律体系中存在针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障碍,环境诉讼的效果弱化,构建合理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在处理环境纠纷时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制约我国环境纠纷处理的主要因素为我国有关环境方面的立法不完善。故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环境权实现机制,在环境诉讼司法救济上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树立最终屏障。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的法律保障是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法律上确认、保障环境权,对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剖析环境权的概念和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较为完善的环境权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环保法草案》将诉讼主体限定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议,然而这种争议多半停留在诉讼类型化视角下对环保行政机关、检查机关、NGO等组织自身的优劣势等方面进行具体技术角度分析,并未真正找寻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理论逻辑基石——公众环境权。因此,从权利构造角度入手,确立公众的环境权,进而理清诉讼原告资格的纷争,赋予公众环境公益诉权,是当前《环保法》修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最近几十年"环境权"的出现扩大了环境法的范围,然而关于环境权法律关系主体范围问题存在争议,文章试图通过对环境权的解读来从理论上论证环境权的人权属性,从而在理论上否定动物、植物成为主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徐媛媛 《安徽科技》2008,(12):46-4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类工业化和无限度的改造自然所带来的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法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法逐步发展起来.遗憾的是,作为我国根本法的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环境权为基本权利,其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环境权的某些内容,但过于原则,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影响了其他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规定,使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姿态,不可能实现对公民环境权的充分保护,不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0.
许朋伟  彭强 《科技信息》2008,(9):387-388
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环境诉讼资格,是公众实施环境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行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公民对于侵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没有诉讼资格,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环境法的实施以及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刍议环境权     
环境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环境法基石的环境权理论的发展历史也很短,它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和无限度的改造自然所带来的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环境权理论的探讨,学者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环境权是指人类以及法人和其它组织享有的,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笔者拟从环境权的主体,性质等方面入手,谈谈对环境权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公民环境权逐渐为国际性法律文件和各国立法所承认 ,环境权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实然的权利 ,而且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一些国家司法实践亦认可环境权的私权性质 ,因此探讨环境侵权责任对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对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的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对环境侵权的救济措施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将环境问题列为世界第三大问题,环境权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来,学者们从不同的法律视角,提出了自己对环境权的认识。民法上的环境权既有较大意义也有固有的缺陷,因此民法上的环境权不能代表宪法上的环境权,而且最终要上升到宪法层面。环境权理论对我国的宪法从观念到条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环境行政诉讼的现状,总结出我国一般性的环境诉讼问题,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设想:突破传统原告资格、拓宽司法审查范围、设置诉讼前置程序、优化奖励机制等,这将为我国环境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法律渠道。  相似文献   

15.
甘乐 《科技信息》2008,(6):37-38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国家和大众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境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加,危害不断加大.如何通过强有力的程序保障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无疑是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希望总结出对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可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学者从我国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建议制定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制度。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确认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而对已经形成的环境公益侵权事件中被害人权益救济问题,则鲜有人关注。对环境公益诉讼中被害人权益进行救济,可以为环境侵权事件中的被害人找到一条司法救济的途径,从而为我国立法部门制定后续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和执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无限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是现代社会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对公民环境权保障的规定明显滞后,制约了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本文从环境权的性质出发,揭示了我国公民环境权保障机制存在的缺陷,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如何完善我国公民环境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环境公益诉讼问题日渐突出,关注环境公益诉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成为我国司法实务界目前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法律规则设计和具体司法实践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事后救济性的特征,难以从源头上全面预防和化解生态环境损害.究其原因,当前侵权法以损害为中心的诉讼体系和行诉法整体架构设计是关键所在.因此,在生态侵害尚未产生之际,亟须发挥预防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救济功能,与当前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事后救济功能相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理论渊源、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和分类,指出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不利。并提出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