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类较差储层,但长6^1储层相对较好,次为长6^2储层,长6^3总体较差,以差储层、非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分析成果,对志丹油田长3储层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长3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粒内溶孔其次,粒间溶孔及晶间孔少量,局部伴有微裂缝;孔喉结构复杂,特征参数变化大;孔隙直径一般在20~200μm之间,喉道半径一般在0.11~1.13μm之间;孔喉结构主要为大孔粗喉型、小孔—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组合;依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及曲线特征参数变化区间,将长3砂岩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共四种微观结构类型;统计结果表明,微观结构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Y73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该区主要产油层段为长6油层组,该段储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细粒、细-中粒、中粒及粉-细粒长石砂岩。微观孔吼组合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宏观储层物性以低孔、特低渗为主。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陵探区隶属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是本区主要目的层位,为研究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物性差异的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孔喉特征,并分析储层物性原因。本文通过电镜扫描、物性分析、恒速压汞等方法对该区域长6油层岩石样品测试,研究其微观特征,定量表征孔喉参数。结果表明:长6油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岩屑溶孔和粒间孔,溶孔主要为长石颗粒溶孔;恒速压汞分析,样品平均孔隙较低,说明储层比较致密,物性差,孔隙平均值为0.5%,喉道半径平均为0.4μm;孔隙特征与物性变化有明显关系,孔隙度、渗透率越大,物性较好。综合表明,储层物性、孔喉组成,岩石学特征是影响微观特征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学、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显微镜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油田金庄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喉道类型、孔喉结构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地区主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庄地区长6油层组碎屑岩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灰绿色、灰褐色细砂岩和中-细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和云母,杂基与胶结物的含量变化大,为1%~33%,主要集中在4%~22%,平均为约9%.砂岩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类型为溶孔-粒间孔和粒间孔-溶孔;孔喉结构主要为大孔-细喉型和中孔-微细喉型,是研究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具细粒结构,分选好,磨圆度中等.储集性能具有中孔、低渗的物性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为长2油层组的三角洲沉积背景以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与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长6、长8储层的伤害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长8砂岩主要为低孔、低渗的中细粒长石砂岩,其孔喉类型为细孔—小喉型。砂岩填隙物中的黏土矿物是造成储层敏感性伤害的主要因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喉道细小以及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都是降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因素,也是储层伤害的因素,因此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以储层微观特征及孔隙结构分析为手段,对高南油田低渗储层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南东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中起决定作用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及长石粒内溶孔;喉道主要为片状及弯片状,发育了大孔粗喉型、大-中孔中-细喉型、中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微细孔喉型等5种孔喉组合类型;高南东三段60%以上的储层属低渗储层,砂体成因类型、成岩作用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等是控制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多数低渗储层属于分流河口砂坝成因,压实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关键成岩作用,储层中喉道直径均值较低及喉道类型是决定研究区储层低渗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延平  张鸣 《科技资讯》2010,(29):103-103
子洲油田长4+52和长6油层组是子洲油田何家集区的主要含油层段。长4+5油层组(长4+52)和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子洲油田何家集井区处于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以细砂岩和中细砂岩为主,极少量中砂岩及粗砂岩。总体特征表现为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西区油田长8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8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呈强-中等非均质型;储层砂体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类型以小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细喉型为主;研究区长8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与烃类充注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陕北志吴定地区延长组长_6油层组储集层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陕北志吴定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陕北地区中生界主力产油层,研究表明其储集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砂体,砂岩储集层属典型的长石细砂岩,对孔隙形成和改善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及蚀变作用;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型;储层物性总体上为中—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在纵向上自下而上物性逐渐变好,平面上在河口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物性较好;孔隙结构为小—细孔细喉型和细孔细喉—微喉型.长6油层组砂岩储集层综合分类评价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3.
三叠系地层为塔北隆起主要目的层系之一 ,油气主要分布于轮南断垒、桑塔木断垒及解放渠—吉拉克地区 .通过常规分析 ,分析、总结了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物性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及储盖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 ,得出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通过对川口地区长6油层组的划分与对比,结合特征的岩相组合、骨架砂体的几何形态、盆地古地理背景的综合分析,以及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的环境演化代表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历史;曲流河道砂体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长61段和长62段是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岩芯、测井和地质模型等资料,对濮城南区沙二上4~7储层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组合为主;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小,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渗透率较低。储层质量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低渗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其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表征方法难以精确表征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空间分布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实现了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的定量表征。基于不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差异性的分析,优选采用MIFA方法求解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在2.042~2.324),相关性最佳;确定了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变异系数以及均值系数作为储层孔喉分布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的综合表征参数;基于恒速压汞分形维数的求解,发现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程度呈中小孔喉大于微小孔喉,喉道分布大于孔隙分布的特点;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损害率的实验结果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且应力敏感性的损害程度也将加剧。低渗砂岩储层分形维数的计算可用于室内实验结果的定性预测和判断,也可作为油藏工程中应用相渗曲线时的重要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7.
根据9口井369个岩心压汞资料,研究了三叠系储层的主要流动唯道半径平均值(Rz)、吼道偏离系数(α)、喉道结构系数(F)等孔隙结构参数和喉道类型,得出了孔隙结构参数与储层物性相关分析式。做了有效应力下水平单向流动压汞试验,第一次取得了地层应力条件下的孔喉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层开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长8、长6超低渗储层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开发难度大.该类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室内实验与现场试验研究,探讨了超低渗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排驱压力大;可动流体饱和度低;启动压力梯度大;应力敏感性强;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注水启动压力高,视吸水指数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难以建立有效压力系统.由于传导能力差,注入水主要集中在井眼附近,使得地层压力增大,渗透率升高.生产特征是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压力下降导致储层骨架发生塑性变形而造成孔隙减小、渗透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层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从长7烃源岩生排烃影响原油运聚及长6、长8沉积、成岩的差异性研究入手,总结成藏差异。结果表明,长7大面积分布的烃源岩为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运移动力;该区发育的长6、长8连通性砂体和构造裂缝提供了运移输导条件;长6、长8大规模叠置砂体形成了良好的储集体;沉积、成岩差异形成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发育区控制着油藏富集区的分布。长6层成藏模式表现为长7油源先向上运移至长6成藏,而后侧向沿连通砂体继续运聚成藏,直至扩展到远离长7烃源岩分布区,形成沿北东向砂体大面积展布的油藏;长8层成藏模式则主要为长7烃源岩向下运聚成藏,二次侧向运移较少,油藏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资料,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储层岩石特征及其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混杂、属低渗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及晶内微孔、溶蚀孔及微裂缝5类孔隙类型,以中细孔细、微细喉孔隙结构类型为主;储层孔隙小、喉道细,分布区间宽,孔喉参数变化范围大,分选和均质程度低,孔喉比偏大,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储层退汞效率与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认为储层退汞效率与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随孔隙度、渗透率增大退汞效率迅速降低,而随孔喉增大退汞效率缓慢减小,喉道分选性与驱油效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差,另外,驱油效率随岩样束缚水饱和度增加而增大,随岩样孔隙体积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上,储层驱油效率随孔隙结构的变好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