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嵊县农科所对“春大豆—汕优6号制种”耕作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田制种比麦田制种省肥,而且能提高制种产量。春大豆品种为“菲斯克”,4月2日播种,7月6日成熟,亩产290斤。“珍汕97”  相似文献   

3.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4.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早籼“8—65”这个品系为我所1975年用“蜀本一号”做母本,“军协”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9年曾定型参加鉴定试验,1980年参加品试口多点大区对比试验,1981年组织全县区试,并进行重点生产示范,三年多来表现都较好。首先在产量上、1979年鉴定试验亩产为1042.5斤,比“梅珍”增产12.7%,与“广陆矮四号”亩产1080斤相接近。1980年品试亩产996.7斤,较“梅珍”增产16.2%。同年参加全县中熟组品试10个点有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1.1斤,较“梅珍”增产11.7%。大区对比五个点平均亩产916.5斤,较对照种862.8斤增产6.2%。1981年我所试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农经杂志预计,1980年美国耕地面积维持现状。人口将以1.3%的增长率(1950~1969年增长率为1.6%)增至2.35亿。饲料谷物总产比1967~1969年增加40%。玉米仍将是主要饲料谷物,总产将达3,048~3,251亿斤,比1967~1969年增加30%以上。面积将为35,448.8万亩,比1971年低8%万左右。亩产将为878斤,比1971年增加20%以上。根据试验用铝箔反射器取得亩产3000余斤的启发,预计到1980年,最高亩产可达4,200余斤。将使  相似文献   

7.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8.
广西1976年种植杂交水稻43.5万亩,其中早稻2.8万亩,平均亩产835斤,晚稻一般亩产700~800斤,高的1000多斤,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0~20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培育多蘖壮秧,严格掌握季节,带土浅插,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9.
菜薯双季稻一年四熟的试验,在嘉兴农校实验农场进行多年,一般青菜亩产3000斤~4000斤,春马铃薯亩产2500斤左右,两季水稻合计亩产1300斤~1400斤。在浙北稻区,人多地少劳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以粮食生产为主体,适当扩种和套种一些经济价值高,生产效果好的作物,乃是当前落实农  相似文献   

10.
春播油菜     
我县横村公社富乐科技组和胜峰公社板头科技组,去年从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引进6503品种,经过一年小面积春播试验,表现为早熟、高产、抗病、抗倒,株型紧凑,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6503油菜是四川省农科院用“川油2号与沪州5号”杂交选育而成,据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1971~1973年试种结果,产量从每亩220斤提高到347.2斤;1974年富乐大队科技组试种7厘多田,收菜籽13.5斤,折亩产193斤左右,板头科技组试种3厘多田,收菜籽5.2斤,折亩产168斤。播种前油菜田还可多种一季蔬菜,改三熟为四熟,同时春播油菜全生育期比冬播  相似文献   

11.
“十勿要”系属夏大豆,原产临安,1964年引入本所,历年来清种表现较好,1978年以来用该品种作田岸豆,获得显著增产。折合每千米产量,有的队达到1368斤,比兰溪大白豆增产42%。“十勿要”作田岸豆一般株高60—80公分,每株约100荚至200粒左右,百粒重22克左右。生长茁壮不徒长,茎杆粗壮不倒伏,有利边行稻通风透光,做到稻豆双丰收。它抗  相似文献   

12.
丽水县水各公社旭光大队,为了探索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节约制种面积,在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一九七八年开始采用1:10行比制种试验,近五年来连续取得高产。据五年试验推广,一般亩产可增40—56%。  相似文献   

13.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农科院用“印尼花龙水田谷”与晚造“塘竹”杂交所获得的第四代,与该省的早造农家抗病品种“鸡对伦”杂交,于1971年育成中熟品种,命名为窄叶青。去年在龙川县农科所试种,表现熟期与珍珠矮相近;本田生育期89天,全生育期123天,而且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品比试验中,未施基肥,只施一次氯化铵作追肥的情况下,窄叶青9号亩产862斤,比珍珠矮11号亩产739斤多收123斤,增产16.6%;比龙珍矮亩产780斤多收82斤,  相似文献   

15.
丹玉六号是辽宁省农科所用自交系——旅28作母本,自交系——“331”作父本配制成的单交种。1973年引入试种,1974年春播对比试验名列第一,亩产967斤,比老品种半黄亩产468斤增产1.6倍,比郑单2号亩产687斤增产40.7%。表现秆矮、整齐、粗壮、清秀、抗病、蒲形好,颇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社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丹玉六号面积迅速扩大,1974年全社1612亩夏播旱地杂交玉米,丹王六号有820亩,占53%。作三熟制水田秋玉米栽培,在低温、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在缺肥的条件下,仍表现抗逆、抗病和抗倒等良好性状,稳产高产,适宜于我地春播、夏播旱地玉米和早熟早稻后  相似文献   

16.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两省杂优稻的生产及科研进展。1976年湖南省推广杂优稻占全国1976年推广面积的65%。全省每一个县都不同程度地试种了杂优稻。绝大多数比当地当家常规种增产。据统计,全省双季晚杂优稻平均亩产610斤。比常规种一般都能增产150—200多斤。该省过去双季晚稻的亩产水平一向比较低,1975年全省双季晚稻平均单产仅为350斤,对比之下,显得杂优稻的增产幅度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8.
我所地处浙西,系低丘红壤新造田。1974年前栽培“早熟三号”大麦,亩产在350斤左右。随着土壤的不断改良,1974年试种“908”小麦2.31亩,亩产424斤。1976~1977年扩大到18.8~22.2亩,亩产475.2~409.4斤,1978年47亩,亩产496斤,丰产田亩产超过600斤。本文以丰产田资料为主,就“908”小麦苗蘖动态结构,叶面积及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等方面,结合几年来单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亩产600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丽水县峰源公社庞山大队地处丽水、云和、青田交界的峰源山区,群山环抱,四周山峦叠嶂,云雾飘渺。530亩耕地,分布在102条山沟里,共有4200多丘,层层梯田落在海拔740——950公尺的山坡上,山高、谷深,气温低,阳光少,长期以来是“浸冬田,单季稻,老品种”。庞山被人们认为是新品种、双季稻的“禁区”。文化大革命后,庞山大队的广大干部、社员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积极响应毛主帝“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战胜了旱、涝、寒、风、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了1971年空前大丰收,全大队平均亩产达912.9斤,粮食总产量比1965年增加70%,比1970年增产37.82%,其  相似文献   

20.
高树洋芋又名高树山西,是缙云县大洋农民从山西洋芋中选育而成。历年来,表现高产、抗病、优质,深受缙云、青田、永嘉、仙居、永康等县社员欢迎。缙云县前村公社前村大队农科队1979年试验,2.92亩高树洋芋平均亩产4074斤,比0.6亩克新1号每亩增产28%;1980年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