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早白垩世演化过程长期存在争议.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盆地内主要断层及其东缘的郯庐断裂伸展活动在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肥盆地东部白垩系朱巷组、响导铺组、张桥组的断裂-沉积响应.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伸展活动的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持续至古近纪末.同时采用2DMOVE模拟软件对断层的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认识.该时期合肥盆地呈现复合式断陷构造格局,盆地东西部受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与吴集断裂的伸展作用控制,出现了北北东向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同时,盆地北界及内部近东西向南倾断裂(寿县-定远断裂、肥中断裂、肥西-韩摆渡断裂)的伸展活动,又控制出现了近东西向、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式盆地,总体上为复合断陷盆地,其伸展活动发生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与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
伸展构造是煤、油田中常见的构造型式,伸展率是反映其水平拉伸运动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推导出单一断块和各种伸展断层组合剖面伸展率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这些公式计算出汾河地堑系北部霍州煤矿区的构造伸展率。  相似文献   

3.
丽水、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利用剖面平衡技术,计算了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研究了丽水、椒江凹陷的伸展演化特征。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伸展量有所差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也有所不同。空间上,盆地伸展率由南向北依次减小;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最大伸展时期,南部早北部晚,南部在晚白垩世,北部在早古新世。盆地的伸展是在拉张应力场或右旋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铲式或坡坪式正断层及幕式正断层的水平离距和断块的掀斜伸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K2-E)的伸展活动及其对合肥盆地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郯庐断裂带于晚白垩世 -老第三纪 (K2 -E)时期卷入了广泛的伸展活动 ,其伸展结果是沿着早期先存的走滑断裂产生了伸展正断层 ,构成了合肥盆地的东缘断陷边界。在断裂的西侧控制了合肥盆地上白垩统 -下第三系的同沉积可容空间 ,而断裂东侧张八岭隆起进一步抬升 ,由此形成合肥盆地充填的物源系统。与此同时 ,盆地内先存近东西向逆断层也相应产生了伸展活动 ,并控制了盆内近东西向的沉积。在伸展断陷盆地内均有明显的沉积响应。文章从合肥盆地 K2 -E的沉积响应特征探讨郯庐断裂带伸展期对合肥盆地的控制机理 ,提出了该阶段盆地的沉积可容空间受双向伸展断裂的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伸展断层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伸展断层是沉积盆地中的主要构造形迹。伸展断层作用不仅控制着构造圈闭的形成及积体系的分布,而且也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上伸展断层及其邻近地层中的次级断层活动产生的“地震泵”作用是油气二次运移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在复杂断块区,与“地震泵”所毗邻的储集层是主要的油 富集层段。在判断“地震尕”作用的层位及深度时,可以采用构造几何学方法与局部平衡剖面法进行综合 部平衡的面换复所得到的关键油气运移期的  相似文献   

6.
伸展断层是沉积盆地中的主要构造形迹。伸展断层作用不仅控制着构造圈闭的形成及沉积体系的分布 ,而且也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由伸展断层及其邻近地层中的次级断层活动产生的“地震泵”作用是油气二次运移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在复杂断块区 ,与“地震泵”所毗邻的储集层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层段。在判断“地震泵”作用的层位及深度时 ,可以采用构造几何学方法与局部平衡剖面法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局部平衡剖面恢复所得到的关键油气运移期的局部伸展量变化曲线 ,可标定出某一断块区的主干伸展层段 ,确定出主干伸展层对预测油气富集的地质层位 ,据此可指导勘探目的层的优选。本文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是中生代大陆内裂谷盆地,以伸展作用为主,同时受到后期走滑作用的改造,构造形式复杂。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是在伸展活动发生复杂而有规律的运动中进行的,表现为水平伸展运动、垂直升降运动、掀斜或翘倾运动等,这是裂谷盆地的主要特征。该盆地的各时期掀斜角度不同造成凹陷的差异性,限制了沉积生油岩的范围,从而决定着油气资源分布。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会抑制模型中断层的产生,滚动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断层在平面上的保存;距离边界断层一定范围L0内,断层的产生受张应力和重力共同作用,次级断层与边界断层近平行,距离大于L0后模型变形主要受张应力控制,产生与其近垂直的断层;合理设计的模型可以解决边掀斜边伸展模型中力的传导问题。  相似文献   

9.
鲁西隆起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演化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相关试验模型,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的发育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裂陷作用主要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新生代两个阶段,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初期(65~53 Ma)、早始新世-晚始新世(53~39 Ma)和始新世末期-渐新世(39~23.5 Ma)3个时期,各个时期与研究区伸展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相符;物理模拟试验证实泰山在新生代有两次快速抬升,分别为始新世(45 Ma)和渐新世(23 Ma);伸展构造的形成归因于晚中生代和古近纪近南北向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其深部背景主要为晚侏罗世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及速度的改变、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活动、新生代印欧板块的碰撞以及幔源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晚古生代伸展结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构造岩石地层-沉积盆地-热水成矿流体及沉积组合-要造变形分析等,对秦岭造山带晚生代菜构造特征及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从加里东期末-海西期末一直处于(剪切)伸展体制下,形成一系列伸展构造,其伸展构造样式主要有同生断裂,剥离断层,陆表海域中的盆-岛构,守堑-地垒式盆地构造,三级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沉积盆地内的伸展构造样式有褶叠层,分层前切流变构造,滑塌同沉积构造,阶梯状同生断层等,这此伸展要造样式显示秦岭微板块是以伸展作用发生陆壳变形的,可称为秦岭型伸展的菜构造样多,伸展要造是主要控矿构造,低序次同生断裂是含矿热水运移的通道,三级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聚矿空间和热水沉积成矿场所,热水喷溢通道口及含矿热水沉积岩相是矿层赋存的部位,认为秦岭菜的构造样式对成矿学和区内的矿产资料与预测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断层落差与生长指数法对比研究,分析了二者应用的假设条件、应用范围及研究断层活动特征时的优缺点,认为在准确地层对比的基础之上,断层生长指数法要求凹陷内不同部位、各时代的沉积速率一致,断层上下盘没有大的沉积间断,而断层落差法则假设剥蚀区内断层上下盘的被剥蚀厚度保持一致,不必考虑沉积间断。生长指数法、断层落差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挤压和断陷盆地中研究反转断层和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历史;而断层落差法在分析断陷盆地中的生长断层时更为直观、可靠,尤其是上升盘地层缺失及具有相对升降幅度差的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开展了不同方法对比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以期更好地探讨研究区的断层演化或活动历史。  相似文献   

12.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滑断裂系统,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平衡剖面复原表明,柴达木盆地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1) 断裂在中新世(N1)定型;(2) 断裂在上新世(N2)—第四纪(Q)期间发育形成;(3)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在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这些断裂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侏罗纪的扩张、古近纪的初步挤压反转、新近纪大幅度逆冲走滑、第四纪最终定型等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以一组 74系列集成电路产品和ISCAS85基准电路为例 ,研究了基本寄存器传输级 (RTL)元件的门级单故障到RTL故障的映射关系 .结果表明 :①对大多数电路来说 ,仅考虑电路的单个原始输出端出错将无法达到所希望的门级故障覆盖率 ;②RTL电路的实现不宜包含异或门、与或非门 (AOI)和或与非门 (OAI) ;③在选择差错模型时 ,不同功能的RTL电路需要同时考虑的差错数是不相同的 ,功能相同但仅局部逻辑结构有差别的RTL电路可以考虑相同数目的差错 .这些结论为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测试、容错设计与验证 ,以及基于故障注入的系统性能评估等技术提供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14.
过去所谓的鲁西诸多弧形断裂,实际上是几组断裂的交切;所谓弧形的凸起和凹陷实际是由几组断裂控制的呈不同几何形态的中生代断块凸起和凹陷;所谓的尼山穹窿实际是中生代的一个断块凹起,它既不是太古代的穹状古隆起,也不是古生代的水下隆起;因此鲁西旋卷构造难以成立。鲁西的基本构造格架,是在NW和NEE向两组断裂组成棋盘格的基础上,经后期构造的迭加改造所形成的“x”型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气测量技术是捕集并测定地下上升气流中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来揭示较深部地层的信息。文章论述了不同类型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的特征,主要可概括为:(1)地气异常元素组合具有相似性,主要元素为W、Sb、La、Sm、Co、K和Na等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对隐伏含矿破碎带,除出现上述元素地气异常外,还叠加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地气异常。(2)在地气异常形态上,主要呈现异常“群”的分布特点,异常位置均出现在隐伏断裂的正上方;异常的宽度基本上反映了隐伏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对地气样品进行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证实,地气样品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的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锂离子电池传感器故障对电动车辆安全与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电池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结合锂离子电池电热耦合动态模型,构建2个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观测器,估计电池单体的状态量,对比状态量估计值与传感器测量值以生成残差,并使用累计和(cumulative sum, CUSUM)测试方法进行残差评价,根据残差组合的不同响应情况实现锂离子电池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以及表面温度传感器故障的诊断与分离(fault diagnosis and isolation, FDI)。在不同的传感器故障情况下对诊断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对锂离子电池单体3种传感器故障进行诊断与定位,性能表现优异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7.
鄂东南地区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的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在库车组沉积时期以来的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了滑脱和调节地层变形的作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表明,盐上构造圈闭主要有盐上背斜、盐上逆冲断层遮挡圈闭等;盐层内部圈闭是由其中碳酸盐岩和砂岩夹层所形成的岩性和褶皱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有盐下背冲断块圈闭等。结合研究区的成藏条件认为研究区具有以断裂和不整合为输导层的它源-侧向排烃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构造活动期与阳霞凹陷的烃源岩演化有着很好的匹配关系,使研究区构造圈闭内聚集了大量来自阳霞凹陷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
同生断层也称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通过对大港滩海区同生断层研究发现,内部同生断层具有分段和连锁生长特征。同生断层分段成核、分段生长,然后追踪连锁为一条断层。凹陷内部同生断层分段生长对地层沉积、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也不相同,至使同一含油气系统内部同一断层同一层位在不同地段油气运移、富集规律不同。分段研究凹陷内同生断层,对指导油田现场勘探开发具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影响煤矿生产最为严重的断裂构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思想,模拟了“专家”预测经验。首先指出断层形成和分布具有的模糊性,论证了模糊理论解决矿井断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以白皎井田为例,讨论了模糊论域、权重及评语集等参数的选择,并得出矿井断裂预测中隶属函数的建立方法以及断裂构造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在矿井内进行了复杂程度等级的块段划分,取得较好成果。该方法也可推广到综采地质条件分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