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亚洲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利用各种气候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亚洲季风变迁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机制的理解。近年来"高原隆升-气候响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认识到亚洲区域气候响应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形式密切相关。本文对此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通过一系列分区域隆升的数值模拟试验的综合分析,指出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对东亚季风变迁及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最突出的特征表现为随高原北部隆升东亚夏季风和季风雨区向北扩展,内陆干旱区和大气粉尘含量及沉积范围增加。这些模拟研究结果对东亚古环境研究具有良好的启示,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北北部中全新世降温气候事件与古文化变迁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3  
靳桂云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1,46(20):1725-1730
通过对太师庄泥炭^14C测年、孢粉和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6-3kaBP较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记录:5.7-5.4kaBP环境冷湿;5.4-4.8kaBP温暖湿润;4.8-4.2kaBP气候发生突变,出现降温事件,植被稀少;4.2-3.3kaBP温暖干燥,太师庄泥炭记录的降温气候事件在北半球有普遍性。气候突变事件对古文化变迁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苏民 《科学通报》1991,36(1):54-54
湖泊沉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储存有丰富的信息,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目前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湖泊环境演替的序列已成为建立全球气候模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晚近历史时期东亚季风边缘区气候波动的特点,作者在青海湖和内蒙古岱海的深水区,采集1m以内的重力岩心,以1或2cm间隔密集采样,每个样品大致代表5—10a的时段(~(210)Pb测年青海湖和岱海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4.
邓涛 《自然杂志》2008,30(6):334-339
新近纪是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而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变是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迁的重要驱动力。认清新近纪哺乳动物从青藏高原到蒙古高原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是了解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地貌和气候的改造及其对全球气候格局的影响的重要手段。哺乳动物对气候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中国在新近纪哺乳动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临夏盆地和蒙古高原中部分别处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堆积区和影响区,有广泛发育的能够反映隆升和古气候的沉积物,地层出露完好,保存有非常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在两个地区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全球新近纪一系列重大环境和生态事件,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以及亚洲季风形成和生物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组织进行了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北极科考标志着我国在极地组织实施大型国际合作综合考察的能力和总体实力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大提高了我国北极科学研究水平和中国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北极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北极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地区一样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关系到我国经济资源与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变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10ka来海滩岩时空分布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仁  杨松 《科学通报》1996,41(8):723-727
海滩岩是热带海滩的砂砾和生物碎屑受碳酸盐迅速胶结形成的岩石组合。海滩岩的形成与特定的气候条件、海面条件、海岸地形条件和物源条件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海滩岩的研究将为气候变化、海面变化与海岸变迁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谨就海滩岩形成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海滩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行星运动对气候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振球 《科学通报》1980,25(11):501-501
竺可桢同志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论证了我国历史气候的变迁,他的工作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本文进一步探索我国气候变迁的成因。我们以文献[1]用物候确定的距今温度曲线,代表中国历史气候的变迁。行星和太阳位  相似文献   

8.
约7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系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演俦 《科学通报》1979,24(5):221-221
气候长期变迁,特别是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更替的原因、机制和模式,长期来一直强烈吸引着各个方面的地球科学工作者。这个问题与正确认识地质、生物发展史密切相关,同时关系到现今的气候预报和未来气候变动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3,自引:4,他引:89  
王苏民  张振克 《科学通报》1999,44(6):579-587
综合分析了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湖泊沉积记录与亚洲古季风变迁,青藏高原隆升的湖泊沉积记录,高分辨率湖泊钻探研究,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响应,现代湖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扼要综述,指出今后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湖泊沉积环境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高分辨率环境演化时间序列与空间分异规律,现代湖泊沉积动态过程与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察素齐泥炭剖面全新世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王琫瑜 《科学通报》1997,42(5):514-518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土默特平原北部底界年龄为9100aBP的泥炭剖面所做的70年左右分辨率的定量花粉分析,初步重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序列.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迁主要经历了由凉→温→暖→温→凉的序列,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9100~7400aBP,气候偏干偏冷;7400~5000aBP,气候波动剧烈,属过渡期,气候前期温和偏干旱,后期温和偏湿润;5000~4100aBP,气候温暖湿润;4100~1350aBP,属气候过渡期,气候逐渐趋向干旱,人类影响增大;1350aBP至现在,气候温和半干旱,处在人类强烈干扰之下.且全新世温暖期发生在7400~4100aBP,全新世最适宜期发生在5000~4100aBP期间.  相似文献   

11.
沈承德  周明富 《科学通报》1981,26(3):162-162
一、前言对大陆架松散沉积物作C~(14)年代学研究,有助于认识大陆架演化、海陆变迁和气候波动。本文通过东海大陆架32个沉积物样品的C~(14)测定,对海洋碳酸盐沉积物C~(14)年代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我国东部平原海相地层的C~(14)年龄数据,大致勾划出东海大陆架数万年来历史的轮廓,同时对海面升降及古气候变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气候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气候的变迁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关系至为密切。引起太阳辐射能变化的条件是多方面的。气候变迁,冰期、间冰期循环的根本原因,被认为是地球轨道和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度变动使地球上受到的太阳辐射发生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正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可是,在2亿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由于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历经沧海巨变,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亚洲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本期专题介绍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貌演化与隆升过程、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密切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对东亚季风变迁及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让会  黄青 《科学》2006,58(2):33-36
中国西部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神奇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但同时也面临着干旱的气候、贫乏的水资源、稀少的植被、荒漠化的土地、频发的沙尘暴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事实上,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度有过良好的状态。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开垦过度、人口剧增及自然条件变迁的影响,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干旱区,脆弱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和推进西部干旱区生态建设,不仅对西部开发起着重大的作用,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气候与浑沌──突然的气候变迁对社会的影响LesterW·Milbratk著徐今强编译极端的气候状况会引起人口变迁和农业歉收,人类可能会面临最后的生存考验,气候类型学家已谨慎地预言:地球将在今后的年代里逐渐变暖,气候类型也将逐渐变化,例如,北美中部将会...  相似文献   

16.
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东亚季风的变迁可视为太阳辐射条件下, 全球大气、海洋、陆地和冰系统相互作用在东亚地区的表现. 干冷冬季风和暖湿夏季风优势期的相互交替反映了东亚季风的历史. 高分辨率的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至少自7.2 Ma前开始建立. 青藏高原的脉动对东亚季风变迁有重要影响, 数值模拟实验说明, 高原隆升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远大于对夏季风的影响. 末次冰期旋回气候记录显示了东亚季风气候千年或更短时间尺度的变率和不稳定性的特征. 北半球高纬冷空气活动、穿越赤道的气流和ENSO活动影响着东亚季风气候的变率. 有必要加强高分辨率季风气候记录的年代学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研究,将东亚季风环境整体系统置于全球变化框架中,研究各因子相互作用或相互耦合的过程, 以深入认识东亚古季风变迁的规律和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农作物品种及栽培方式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文章以山西省晋中盆地为代表,初步分析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主产区的气候变暖概况,冬小麦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栽培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半部近五百年旱涝变化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琼 《科学通报》1983,28(11):678-678
在探索地震长期、中期和临震预报因子时,气象条件的突变、气候的变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曾引起人们的注意。已有的研究对气候寒暖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看法较为一致,但是对气候干湿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看法则有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产生的原因,在未弄清降水与地震相互关系的物理机制之前,通过一些资料分析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所取资料多  相似文献   

19.
南极冰雪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冰盖与全球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建成  王芳  郑琰明  吴涛 《自然杂志》2005,27(6):351-356
南极冰雪圈作为地球系统的最大冷源主导着全球水汽环流的变化.处于大气环流沉降区的南极大陆,以其巨厚的冰盖,保存着详细的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记录.通过对南极冰盖冰雪气候环境记录代用指标、南极冰盖气候环境区域分异与冰盖地球化学分带和冰芯的综合研究,目前已揭示了过去80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这些成果将为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南极冰盖在全球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冰芯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姚檀栋  王宁练 《科学通报》1997,42(3):225-230
冰芯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是通过从冰川(包括冰盖和冰帽及其他类型的冰川)中钻取冰样,检测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监测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多学科交叉性前沿研究领域.通过对冰芯中气候与环境信息的研究,可揭示近至现代、远至过去几十万年的气候、环境特征,同时也可通过与现代气象记录的结合,提高预报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冰芯研究的思想最初由H.Bader 于1954年提出,C.C.Langway等人又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这一思想.第一根穿透整个冰盖的冰芯计划是1966年在格陵兰Camp Century实施的.其后相继完成的有1968年实施的南极Byrd Station冰芯计划、1979年实施的南极Dome C冰芯计划以及80年代初在南极实施的Vostok冰芯计划和在格陵兰实施的Dye 3冰芯计划等.1989年至1990年,秦大河等通过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实施了大范围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