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浙江省畲族原生态民歌为例,通过对畲族原生态民歌的调查和分析,概括出畲族原生态民歌的主要类型,包括祭祖歌、功德调、嫁女歌、传说叙事歌、盘歌杂歌等,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和简炼性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2.
北迁至皖南地区的畲族,其服饰艺术的民族主体性日益衰退.通过田野考察,分析出安徽畲族传统服饰艺术的生存现状呈现出传统服饰销声匿迹、新制服饰粗制滥造和传习功能缺失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畲族传统服饰有形化、服饰文化艺术项目化和服饰研究成果普及化方针.同时,当地素质教育校本课程也应融入畲族传统服饰文化艺术的教学科目,旅游发展规划的主题需一改以往的山水风景游为包括畲族传统服饰文化艺术体验在内的畲族文化风情游.旨在引发世人对于安徽境内畲族传统服饰艺术的关注,为其传承保护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其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内核,也为当今非遗民歌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歌言是畲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灵魂。随着村寨空心化的加剧,畲族歌言文化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已被不断地消解或异化,文化生态链的良性运作机制断裂,村寨社会价值取向和村落治理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畲族歌言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农民幸福感等均有深刻影响。应站在时代高度,从更深的文化建构层次上重新寻回曾经失落的"文化乡愁",实现畲族歌言传统文化功能的回归,对畲族歌言文化生态进行现代性建构,以助力畲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5.
黄泽豪  林羽  徐伟 《海峡科学》2022,(6):102-104
通过挖掘整理畲族医药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畲族医药的发展现状、特点,并分析了畲族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畲族医药的产业化发展,从政府政策、专项资金、资源普查、质量标准、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从事畲族医药研究以及畲族医药产业开发的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彩带的制作方法以及彩带上符号纹样的象征意义已经逐渐失传。对畲族彩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可以通过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田野调查基地,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等形式保护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民族文化进课堂,保存现存于世的彩带,培养彩带制作的传承人,将彩带上的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等方法,传承文化遗产;以彩带研究为媒介,促进闽台五缘关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丘苑林 《科技信息》2012,(13):180-181
本文针对当前保护和抢救畲族文化遗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梅州凤坪村畲族文化遗产中的有形和无形的特色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畲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采取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措施,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羊隔<祖公歌>等历史歌谣与畲族的历史源流、生活态度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畲族母语使用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13-116
地处福建东部的宁德市,历代以来一直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目前全市畲族人口近19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1/4。随着现代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传媒的普及,畲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据调查,目前能较好地掌握畲语并流利地进行交流的不到闽东畲族人口的36%,从界定濒危语言的各项指标来看,畲语的使用功能已经处于比较危机的状态,而且随着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快,畲语使用功能衰退的趋势将越发明显,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畲族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散落于民间的文化珍珠。景宁畲族自治县图书馆建设的"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正是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介绍了畲族文化现状,探讨了建设"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安徽民歌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而让我国传统文化永葆生机。本文将站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角度,对安徽民歌的传承方式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安徽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宁德畲族民歌分布在福建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等地。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宁德畲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畲族的自然习惯和曲调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福安调、焦城调、罗源调、连江调、福鼎调、霞浦调和古田调等。它的演唱  相似文献   

13.
赣东北畲族分布在闽赣交界偏远山区,保留着本民族年节、歌谣、游艺、婚丧习俗和图腾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荆州马山民歌是荆楚古歌遗风的一个典型代表,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在整个湖北民间音乐宝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当地地理、生产、生活、民俗等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建国以来,马山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宁德畲族文化作为中华畲族文化的主源头之一,在团结与凝聚当地和国内外的畲族同胞。增进人们对畲族历史文化和现实了解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它与聚居区内景色秀丽的山水风光相映成趣,具有潜力巨大的旅游价值与产业价值。但近期以来,该地畲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逐渐失传的现实危机。抓紧实施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遗产系统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对于继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畲族的服饰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刺绣、彩带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更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对这些工艺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南畲族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协调关系到整个浙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人口的质量问题以及发展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对山区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制约了当地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继续调整和优化畲族山区经济结构并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浙南畲族山区PRED协调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讨福建省漳平市山羊隔畲族村的历史沿革、语言传承和语言使用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9.
畲族是福建地区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畲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在长期的迁徙、散居中,形成了几类具有不同地域性特点的服饰样式。  相似文献   

20.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泊与祝英台这四部作品,享有“汉族四大民间传说”的美誉。这四大传说在畲族中广泛流传。在畲族地区,这几部作品与畲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地方景物和风俗习惯等结合,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讲唱者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异性、再创作的随意性以及畲族所处历史条件和区域的不同,是汉族四大民间传说在畲族地区发生变异的内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