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变革转型。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培育数字化能力以提升服务化能力,进而提高服务化绩效,是能否抓住技术变革机遇进行服务化转型的关键。研究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构建从数字化能力到服务化能力,再到服务化绩效的逻辑框架。通过对430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的检验,验证了数字化能力通过服务化能力正向影响服务化绩效的理论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能力通过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影响服务化顾客绩效,同时,不同数字化能力影响服务化顾客绩效的路径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数字化、服务化战略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将三者纳入"创新支撑-创新战略-创新流程"的研究框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以长三角地区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SPSS和AMOS统计分析工具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正向影响服务化战略;服务化战略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化对商...  相似文献   

3.
目前,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绩效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从10个制造业行业选取10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5—2020年,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初期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向影响逐年减少,开始逐渐出现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绩效;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营业成本率,但企业绩效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政府补助可以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制高点的争夺是决定汽车行业未来格局的一场战争,在这样的一场关乎未来的争夺中,各大汽车企业都做了什么?他们的准备情况到底如何?新能源汽车成为竞争焦点从全球的汽车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国际汽车巨头,如通用汽车、丰田等跨国公司都出台了具体的混合动力技术普及方案。而且各具特色。致力于氢动力技术发展的宝马公司去年推出全球首款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Hydrogen7,丰田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通用有了"氢燃料",大众也不遗余力地推动节能环保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5.
关于企业网络嵌入性在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获取中的积极影响已深受学界广泛关,研究从网络嵌入性视角出发,以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华中地区225家服务化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与制造企业不同接触程度的增值服务提供保持相对适应或匹配的特定价值嵌入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企业不同接触程度的增...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原创性地提出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即制造业服务化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充分认识制造业服务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制造企业柔性组织为研究对象,结合制造企业组织特点,提出制造企业组织柔性的六维度模型。并以西安市典型制造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组织柔性的六维度模型具有较高的优度。  相似文献   

8.
在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社会背景下,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卫力  崔杨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2):169-174
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本研究将战略柔性作为自变量,服务创新能力作中介变量,研究制造企业战略柔性对服务化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假设。通过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问卷获取研究数据,并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战略柔性对服务化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与制造业服务化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服务创新能力在战略柔性和服务化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制造业柔性战略的制定及服务化绩效的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进一步探索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专利视角构建企业协作研发网络,从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两个维度,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网络结构嵌入特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能够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质性创新。(2)随着网络结构嵌入程度的不断深化,政府补贴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拓展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江波  吴林  万丽 《创新科技》2019,19(10):28-36
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业发展逻辑,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而且是产业价值链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节能减排,进而实现绿色发展。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推进的基本经验体现为发展服务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制造服务业、采用新技术和利用新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制造业服务化制度标准和大数据标准的发展与完善、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等方面。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应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商业运作和管理方式、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强化标准建设等领域推进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此外,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强化相关政策配套建设和人才、数据、信息等要素的培育与发展:一是提高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二是不断深入金融体制革新,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培育与发展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是随着各国以至于全球能源逐渐短缺而成为各汽车制造商研究的重点。汽车是在国外被普及之先,因此,国外的汽车厂商最早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然而,至今还没有一家国外汽车制造商公开宣称自己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技术并批量生产。因为,是否为新能源汽车,关键并不在于汽车,而是使用何种新能源。在我国,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能源短缺问题也被提上日程。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出台,政府的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也在不断提速。然而,"车与人争口粮"、技术不成热,新能源不能持续等问题也不断地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铺上了快速路,希望在此《发展规划》指引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3.
结合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制造企业服务管理的战略演进及其机理,对大连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解析论证;并对大连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设计,以期为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公元21世纪,世界范围内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的争霸战正愈演愈烈,全球乃至中国也掀起了一场“军备”竞赛。在全球市场上,新能源汽车20年之战的焦点逐渐明确,混合动力车已被普遍认为是迈向氢动力车的最佳过渡产品,与纯电动车和乙醇燃料车相比,不会涉及油料供应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改变,方便市场推广和使用。混合动力车在工作原理上与氢动力车有内在联系,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很好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陈孝春  李健 《科技咨询导报》2011,(5):254-254,256
传统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势必加剧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新能源汽车则恰恰借力新能源技术的东风巧妙地解决了汽车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也就自然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原因、发展态势和未来方向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展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从计划经济刚刚过渡市场经济的制造业企业,从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到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导致近年来企业效益大面积滑坡,甚至倒闭关门。制造业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用什么来迎接知识经济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答案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构造数字化企业。  相似文献   

17.
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在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困扰,加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促进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对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新能源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完么才让 《科技信息》2012,(28):354-354
在全球能源短缺,提倡清洁能源的大背号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出发,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措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把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过程分为创新期、推广期、普及期3个阶段,采用博弈论和仿真模型对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阶段竞争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决策结果,为企业的现实运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在不同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程度对企业产量、收益、价格的影响,得到竞争企业应该在何时进入市场才会得到一个相对乐观的收益,以及随着竞争企业的增加,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