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多种纤维的筛选与混合、多层絮片的设计与复合,研制了一种具有夹心式结构的新型保暖材料,旨在提高我国寒区解放军部队冬季用鞋的保暖性能.经实验测试和部队穿着使用,保暖效果比较好,透气透湿和压缩弹性较高,能够较好满足鞋靴类及服装类产品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18.2tex纯棉纱线为原料,试织了6种不同紧度的织物,探讨了织物紧度对其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织物紧度的增加,织物的保暖性先减小后增大,透气性会迅速减小直至紧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变化趋于平稳,吸湿和透湿性在紧度较小时较好.研究结果为设计开发新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麻织物的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织物的透气、透湿及毛细效应等实验对大麻织物的舒适性能进行研究并与苎麻、亚麻织物进行比较,认为大麻织物在透湿性和毛细效应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易出汗的夏季,大麻面料着装比较舒适.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和DMA对薄膜热性能进行分析。热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对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耐热性能基本没有影响。DMA的结果还表明,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薄膜的储存模量越高。TEM分析表明,在聚酰亚胺中存在较大二氧化硅聚集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探讨了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对非织造材料保暖性能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结果表明: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时间对其保暖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影响最小;获得木棉/ES非织造材料最优保暖性的工艺条件为成型时间10 min,m(木棉)∶m(ES)=30∶70,成型温度120℃.  相似文献   

7.
静电纺丝是一种有效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方法.采用一种可实现收集装置在收集滚筒的旋转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的静电纺丝设备.该设计提高了纤维在收集滚筒上的收集面积,同时也优化了所得无纺布膜厚度的均一性.通过不同溶液质量分数的配比,静电纺丝制备出聚酰亚胺(PI)无纺布膜,电子扫描电镜(SEM)得到纤维表面形貌图片,并对无纺布纤维直径大小和分布情况做出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制作了4种动物绒纤维絮片和3种动物绒与鸭绒的混纤絮片,对絮片进行传导、压缩、透风、变风速保温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蓬松性絮片传导散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絮片厚度,且在温差一定时,絮片保暖能力饱和值对应一个最小厚度值;牦牛绒絮片的蓬松度最高、抗压缩能力最强、阻热性最好;混入羽绒纤维后,动物绒系列絮片的蓬松度提高、对流散热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湿度是仓储、民爆等领域一个重要的环境参量,湿敏材料感湿特性直接决定了传感器本身的性能优劣。选择光纤湿度传感器最常用的两种湿敏材料聚酰亚胺和聚乙烯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光纤布拉格光栅表面涂覆两种不同的湿敏材料,分别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长期稳定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涂覆聚酰亚胺的湿度传感器线性度可达99.98%,灵敏度为5.4 pm/%,响应时间为9.7 min,最大波长偏移量为5.6 pm;涂覆聚乙烯醇的湿度传感器在相对湿度60%~90%的高湿范围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更适于高湿环境下的湿度测量。  相似文献   

10.
导热性、吸湿性、透湿性和透气性测试指标是衡量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玉米和丽赛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和热湿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玉米和丽赛纤维都具有一定的导热性、透气性和吸湿、透湿性能.丽赛纤维散热及吸湿快干性能优于玉米纤维;玉米纤维保温性能好于丽赛纤维.  相似文献   

11.
用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用VILOFT纤维开发的针织保暖内衣面料的舒适性进行研究,证明该类保暖内衣面料具有较高的保暖性、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并选出了较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Coolbst异形涤纶纤维的导湿、透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oolbst异形涤纶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了Coolbst纤维的毛细高度、扩散面积和透湿气性能,并与常规涤纶和棉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olbs纤维的毛细高度、扩散面积等表征纤维吸湿排汗性和透气性等指标均好于常规涤纶和棉纤维,略逊于Coolmax纤维,已达到吸湿排汗纤维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从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空气体积分数出发,研究其热传递性能和湿传递性能,发现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和不良的透湿性.并通过实验得到一定体积分数的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导热系数,定量描述了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导热性能.分析了影响透湿性的因素,展望了它在防护性服装应用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聚酰亚胺(polyimides,PI)是以二酐或二胺合成的耐高温聚合物,因其耐高温性能强成为使用温度最高的工业化聚合物材料之一。针对目前PI薄膜在强度方面存在的断裂延伸率低、拉伸强度低等问题,通过调节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比例、加料方式、加入生物质纤维等方式制得了不同强度的聚酰亚胺薄膜。以4,4-二氨基二苯醚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作为反应的前驱体,在交联剂的存在下,采用正加料法制备聚酰胺酸(polymer polyacrylic acid, PAA),将制备好的PAA放置在表面铺有均匀藕丝的培养皿中,加热使其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薄膜。结果表明含有藕丝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断后标距和弹性模量均低于未掺杂藕丝的薄膜,其中PI-2%藕丝断裂延伸率为6.49%,抗拉强度达67.33 MPa,最大力数据为57.47 N,远高于未掺杂藕丝薄膜力学数据。研究表明藕丝纤维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薄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优良的涤纶化纤仿毛织物除应具有羊毛织物的外观及手感外,还应具有与羊毛织物相似的的舒适性.本文将涤纶化纤仿毛织物与羊毛织物的舒适性能的差异进行了比较.通过主成份分析.探讨影响两者舒适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欧氏空间距离概念,建立评价涤纶化纤仿毛织物舒适性的客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几种熔喷保暖材料的透气率、克罗值、热导率、传导系数及顶破强力与其厚度及平方米克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材料的厚度对其透气性、保温性和顶破强力均有显著影响:材料的透气性随着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保暖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值后基本保持不变;顶破强力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材料的平方米克重与透气性及顶破强力之间无明显关系,而对材料的保暖性影响显著:材料的保暖性随材料的平方米克重先显著增加,之后基本不变.该结果对于保暖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酰亚胺-聚四氟乙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石墨共混体系为基础,研究了体系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并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少量石墨的另入,并未使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有所提高,反而使冲击强度及布氏硬度下降,而聚四氟乙烯的加入,可使复 材料的摩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作为二酐单体,与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和4-苯基-2,6-双(4-氨基苯基)吡啶(PBAP)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了可溶性共聚聚酰亚胺.利用IR、1H NMR、XRD、粘度测试、溶解性测试和TGA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聚酰亚胺的结晶度较低,PAA特性粘数为0.32~0.46dL/g,溶解性较好,并有着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碳化电纺纳米纤维研磨和超声破碎制备碳纳米纤维短纤(SCNFs),并用作填料制备碳纳米纤维短纤/聚酰亚胺(SCNFs/PI)复合材料.研究了SCNFs/PI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CNFs既对这种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也是制备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良好导电填料.与纯PI相比,含 SCNFs质量分数为1%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提升了 39.43%; 同时,这个复合材料也显示了一个质量分数为4%的SCNFs低渗流阈值,此时的介电常数为60.79@100 Hz.这些电纺碳纳米纤维短纤增强的PI复合材料有望作为高性能介电材料在现代电子器件行业中得到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近年来国内外耐高温透明聚酰亚胺相关文献,基于从分子结构分析,总结了制备耐高温透明聚酰亚胺的多种常用方法,包括引入三氟甲基、脂环结构、非共平面结构、大体积侧基和无机材料,并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两方面分析了聚酰亚胺的性能预测.最后对耐高温透明聚酰亚胺的合成与预测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