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的实验特征,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几何画板”动态不变性,展示数学原理;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形象性,凸现数学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几何画板是一种适合数学教学的简单工具.使用几何画板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在操作中学数学。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受到动态教学的魅力,从而建构数学课堂“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验证-练习-回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轨迹形成的特点,结合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和“直观性”,分析几个比较复杂的轨迹问题,让学生经历由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的奇妙数学过程.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徐慧星 《科技信息》2007,(19):66-67
“Mathematica“和“几何画板”是数学上比较常用的两种数学工具软件,但这两种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都截然不同,并且各有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于两种软件在几何做图上的应用,通过作图比较的方法,得到了“几何画板”在中学教学中的几何作图方面更为适用,而“Mathematica“在大学专业教学和科研中的几何作图方面更为适用,两者在作图方面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运用的范围也各有不同,通过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种软件在教学和几何做图上的应用以及展望了这两种数学软件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大学数学系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5届几何造型和处理国际学术会议(GMP2008)”于2008年4月22-25日在杭州市浙江大学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6.
《国际学术动态》2009,(5):56-56,F0003
“几何分析展望(Perspeclives in Geometric Analysis)”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7~29日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顺利召开,该会议主要是为了纪念“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诞辰九十七周年。会议特别邀请了1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作专题演讲,共有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代表参会。会议组织委员会由北京大学田刚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张伟平院士、北京大学史字光教授和朱小华教授组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培养21世纪高师院校数学教师的素质出发,提出高等几何教材改革的几点意见及实施措施,主要是:1.高等几何教材内容的现代化。2.介绍定性处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3.穿插数学史科和数学家生平。通过这些实施方案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部分中学数学教师使用几何画板的情况及其使用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新课改中的理念,探讨了几何画板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几何画板教学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实践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数学实验”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通过“数学实验”分析解决几何问题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欧氏几何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火车头,是古代数学公理化方法的一个辉煌成就.文章简要介绍了欧氏几何及其公理化方法。并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了欧氏几何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最后,对中学几何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为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更好地付诸实施,提出了一些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代数几何历来是纯粹数学的重要分支,近数十年来它在许多应用领域(如物理、计算机科学、统计、工程及计算生物学等)中也日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关于代数几何的论著都以“抽象”的方式进行论述(例如基于层论、上同调、导函子、范畴及抽象交换代数),使不少人(包括非数学专业的科研人员)望而却步。本书作者2001~2006年间在美国Rice大学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包括非数学专业)讲授代数几何,考虑到不同领域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抽象”方式,以大学线性代数及基础抽象代数几何的基本结果为主,收效甚好。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代数几何引论教材。  相似文献   

12.
集合论、欧氏几何与中学几何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论作为数学的语言和基础,几乎涉及到一切数学分支。中学教学是数学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能否用集合论观点来改写它。纵观国内外中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对代数部分的这种改写是比较成功的,但对几何部分如何改写一直处在争论之中,并且这种争论成为数学...  相似文献   

13.
《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2007年5月7~11日在法国Tahiti举行的第一届“代数几何及其应用”会议(SAGA)的论文集。共有5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出席了会议,交流了代数几何在理论和应用(特别是对于编码论和密码学)两方面的新进展,并且也对Lachaud教授60寿辰表达庆贺之词。G.Lachaual是著名的法国国际性学术机构Luminy数学研究所所长,在数论、代数几何及编码理论等方面著称。  相似文献   

15.
李理论基础     
所谓李理论,就是研究李群、李代数及其推广的一个数学分支。按照布尔巴基学派的主笔Dieudonne的说法,“李群是数学的中心,没有它什么也办不成”。它与所有的数学分支均有联系:代数、分析、代数几何、微分几何、拓扑学、数论均包括在内。而且它有着各方面的应用:物理学、化学甚至经济学。李群、李代数的李,是挪威数学家Lie,他在19世纪后期创立了李群理论。此后,李理论一直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后,大学数学系大都开设有关李理论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射影几何对初等几何教学的指导性,以提高学习射影几何的兴趣,从而说明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开设射影几何课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伦敦数学协会大学数学教材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是为大学数学系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而写的二维双曲几何学的引论。作者由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即平面刚体运动出发,基于无穷小观点,首先定义密度,然后用积分定义度量。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任意区域上双曲几何的基本结果,特别注意给出双曲度量和双曲型度量的一些新结果,经典结果的推广和应用,还包括若干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给出了超几何分布的概念,推导出超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方差,求出了最可能出现次数,说明了超几何分布与二琐分布的关系,并对该分布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学学科属性的角度对问题表征形式进行研究,界定了中学数学问题的代数表征和几何表征,并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探讨了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识问题的全息性,促进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形成良序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2007年8月27~31日在捷克Olomoue举行的第10届“微分几何及其应用”国际会议(DGA2007)的论文集,汇集了会议邀请报告和研究论文共58篇,涉及微分几何的经典的和现代的各个研究领域、整体分析及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与会学者主要来自欧、美及东亚等地区。会议召开之际正值数学大师L.欧拉诞生300周年,书的卷首为R.Wilson所撰写的纪念文章,介绍了欧拉生平、主要数学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