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贵州是长征中红军转战时间最长、历经地域最广的省区。在这里,工农红军不但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压跨,反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如遵义会议的召开,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红军队伍的壮大等。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很多,但与红军在黔卓有成效的后勤供应工作是分不开的。红军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后勤供应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的灵活多样的物资筹备工作,赢得了贵州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障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以后人民军队后勤供应工作的完善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星》报是长征中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唯一报纸,其中不少关于群众工作的报道。这些报道说明,长征途中,在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的情况下,党和红军从实际出发,迅速转变观念,通过全体红军战士的热情参与,以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严明的红军纪律获得了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持,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的长征时期,红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工作,充分发挥了文化工作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红军战斗力的生成,并进而对提升红军的文化软实力、打造独特的长征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长征的胜利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没有长征的胜利,就难有西安事变的发生.其联系具体表现如下1.长征的胜利为把红军与东北军在西北形成的内战对立关系向统一抗日方向转化提供了条件.2.长征胜利前红军对东北军的三次重大军事打击,是促使张学良、东北军走抗日道路的重要条件.3.长征胜利后中共与东北军、西北军在西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事变发动和解决的政治基础.4.长征的胜利把党和红军的指挥中心放在陕北是事变发动和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民国年间,甘肃、宁夏地区相继修建了许多堡寨。至红军长征经过甘宁地区时,国共两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就这些堡寨展开了一系列争夺和抗争。尽管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依凭各地堡寨阻击红军,使红军遭受一定的人员损失,但红军灵活采取军事、政治教育等手段,宣传我党政策,最终取得了堡内民众的积极支持,成功到达长征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迫使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业绩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党和红军努力的结果也与少数民族的帮助有密切关系,而在发动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军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我们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薪火不熄,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在它的鼓舞下,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纪念长征的胜利,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先进军事文化是在优秀的传统军事文化的传递与传播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这种传递与传播相互作用、促成的伟大胜利。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角度很多,从军事文化交往的角度分析,则是对其即往研究成果的超越。红军长征,是现代先进军事文化成长的一个缩影,优秀的传统军事文化传递与传播贯案其中。它们分别是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它反映了军事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时代选择与先进军事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的经济供给问题初探王秀梅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以气壮山河的气概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传奇般的英雄业绩。但是,长征始终处于战争环境之中,红军的后勤供...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为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灵活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了准备,同时也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06,(12):86-91
时事·胡锦涛·内政活动 1.10月22日,胡锦涛出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出席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时事     
时事·胡锦涛·内政活动1.10月22日,胡锦涛出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出席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3.
论红军“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演变张俊英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途中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难险阻,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地区,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了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胜利70周年。70年来,从偶然走进了长征队伍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到千里迢迢来到陕北采访红军和他们领袖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再到今天仍在长征路上络绎跋涉的不同肤色的人们,这些原本带着好奇与怀疑态度来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长征后,竟然都不约而同地成为长征精神忠实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5.
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决定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亲自领导了创建陕北大本营工作,主要在组织上纠正了“肃反”错误;在军事上进行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大本营的建立,保障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并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6.
回顾红军长征苦难辉煌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生动写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路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带领广大红军将士战胜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王瑛 《甘肃科技》2016,(18):78-79
红军长征过境通渭,是近代通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工农红军留给通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年代的久远,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史料因当事人、知情者的相继离世,而逐渐流失。通渭县图书馆作为通渭县重要的文化交流、服务与知识保存、开发中心,开展了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历史工作,不但完善了这段历史,丰富了事件的细节,也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18.
孙浩男 《科技信息》2013,(21):293-293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开始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先河;为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军事路线;为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坚强后盾;而且是伟大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开始。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拯救了红军,并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新发展。帮助红军从危险逆境中得以生存,顺利地完成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使命,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危难时期抗日战争的新起点。遵义会议的成功坚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体制,引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领导了工农红军的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9.
<正>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由此中国革命又一次从失败走向彻底胜利.长征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下取得的,长征的成功为以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进程,为历次战略转移提供了丰富的新鲜经验,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巨大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中共创建以来对中国国情进行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宽广、内容最深刻、代价最昂贵的历史性探索.通过探索认识了  相似文献   

20.
《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的机关报,由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发行.该报对于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对于宣传红军的战略战术和战斗生活、对于根据地建设、红军的成长和长征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红星报》的基本概况、在长征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研究长征落脚点的史料价值及其历史作用作一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