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进程中,屡屡出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而提出的,是衡量改革成败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不能简单的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作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标准的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既不能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简单等同起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从倡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他不仅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更加深化和具体化,而且还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高度辩证地统一起来,为我们判断理论上的是非和检验实际工作的成败得失提供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3.
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打开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大闸门。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本文认为实践检验过程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前瞻的逻辑论证和终裁的实践检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把实践标准推广和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丰富了实践标准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吸取了牛顿力学受力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和系统科学结构分析方法的全面性,探讨了生产力系统的层次,要素和多种因素,提出了构成社会物质生产力的“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的新的三要素说和生产力系统的“软硬因素说”,并绘制出了一张比较完整的生产力系统一览表,为生产力构成和生产力标准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 ,本文认为实践检验过程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前瞻的逻辑论证和终裁的实践检验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把实践标准推广和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丰富了实践标准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就是说在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者关系中,是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生产力起决定作用。在对待社会主义问题上,同样强调生产力标准,反对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此相反,它不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而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抨击资本主义弊端,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补充了生产力要素中的领导要素、动力要素和保障要素。从政治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来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效应。政治文明的生产力效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其检验标准,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应充分发挥政治文明对生产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标志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标准是,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减少。在机器或资本替代劳动的条件下,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或物化劳动。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都一样,都必须无条件地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按照这一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把它概括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规律”。在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如何运用好劳动生产力提高规律,对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以对话形式讨论"生产力标准"对"实践标准"的超越、生产力标准的结构的过程中,论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准不是指单纯的产值、利润,而具有整体综合性;生产力的动态体系决定了生产力标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生产力标准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华东科技》2006,(1):42-44
“德国制造”根植于科研机构。300多所高等院校、数以百计的研究机构, “制造科技”都是其研究的重点。同时,德国还制定了很多制造业的“德国标准”, “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贡献约160亿欧元。德国制造业还重视加强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联系,让中小企业参与尖端技术领域研究,促进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南巡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三条标准,他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标准,是辩证的、统一的,而其中更为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三条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上述三个观点和三个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跳出传统的“原语中心说”的框框,从“译语中心说”的视角重新审视严复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不难得出“信”为“诚信”,“达”为“可传达性”,“雅”为“用标准语”的结论。由此可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融道德标准、内容标准和语言标准三者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1 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一切社会现象的客观度尺。这就是说,我们用来衡量社会进步落后,评价政策正确与否,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不是静态的生产力,而是动态的生产力。因而,要准确把握生产力标准,首先要正确理解“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标准讨论中,有人提出:“不能把生产力标准绝对化什么事情都和生产力标准论优劣,断是非。”其理由是:现实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个人,采取偷税漏税、倒买倒卖紧俏和计划物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行贿诈骗、掠夺性经营等不法手段去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虽然发展了生产力,但危害甚大。如果用生产力标准去套,认为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或允许的,那么这类违法乱纪行为岂不合法化了。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纲领.从其内涵和实质来说,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把生产力标准从实践抽象到理论的高度,是党建工作与生产力标准的高度统一.生产力标准的系统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生产力标准的多样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生产力标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要求党员干部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8.
周爱香 《广东科技》2011,20(6):16-17
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命题,也是我国现阶段的新命题,它具有历史性。本文分析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特点,提出建立新的标准来评价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民主与公正的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对“两个凡是”标准的彻底否定,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说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难题,解决客观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对我国四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是衡量和科学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状况的根据,更是今后民族地区要取得更大发展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说明邓小平同志所倡生产力标准系实践标准的唯物史观展开.文章重在论证马史思主义认识论同构于唯物史观;它与哲学史上所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首先把人的认识问题放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宏观社会──历史框架中来审视,也从中引出对个体认识的说明;在这种社会──历史模式的认识论中,归根到底,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检验人们的社会性认识以及个体认识是否具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实际上是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唯物史观展开,是对后者的发挥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崭新的篇章。还论述了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唯物史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至今在我国理论界的一些表现,在对比中展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贡献,从史的高度深化生产力标准即真理标准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