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尚娟 《科技信息》2011,(16):351-352
随着宗教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宗教工作已经成为涉及党和政府以及宗教界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江宁区宗教发展情况的探索,总结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新策略,使宗教工作更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包头信众队伍逐步扩大,信教原因:1、心理痛苦,寻求化解;2、缓解压力,寻求平衡;3、环境影响,不觉入教。包头地区宗教的继续发展和变化,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须考虑宗教的因素,采取妥善对策,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浩繁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奋斗。宗教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应当挖掘宗教教义中蕴涵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信教群众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界定及时代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科学理论,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界定,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产生的国际与国内宗教背景,研究当前中国宗教形势,探讨如何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宗教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是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宗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还发挥着某些积极作用和功能。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历史上对待宗教的“左”的错误,全面贯彻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阐述了在以德治国方略下,应当充分发掘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是一个既敏感又不断引起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恩格斯关于早期基督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的有关论述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他所运用的方法论标准问题,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只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积累以及弱势群体的增加等。这些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与贡献,分析当代中国宗教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探索我国宗教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几乎是全民信教的地区 ,宗教问题往往同民族问题连在一起 ,准确把握好宗教现状 ,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是西藏地区局势稳定 ,经济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在改革开放中所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入手,从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政治制度、分配制度及共产党的领导五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之所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进而探讨了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改革探索和实践,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逐步走上了一条成熟理性的发展道路。本文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为背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层面,探究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和价值取向,一是从历史看,改革开放是摆脱思想束缚,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创新;二是从现实来看,改革开放是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再造;三是从面向未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创性的事业,当代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仍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知耻自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文精神的完整表达,体现了党的人文关怀。他统揽当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走向,把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高度凝练为社会主义新文化,使其既具有民族优秀传统的经典和厚重,又具有与时惧进的生命和活力,是我们长期坚持和恒守的人文准则和行事规范。  相似文献   

13.
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危机,这是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改革的共同追求,然而在做法和方式上,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国情出发确定改革战略,坚持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忽视国情,走激进式的改革之路,最终导致亡党、亡国、亡社(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两种改革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党必须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略,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使党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执政党;党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提高执政能力,使党成为政治坚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7.
王冰  迟斌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26(3):236-237,240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历史观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出发点不同;研究历史的归宿点不同;研究社会历史和人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不同;本质特征不同.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道主义历史观根本达不到科学,或者从根本上说,不能作为科学的历史观出现;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是真正科学的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长期发展,导致新的资产阶级的产生。由于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和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其矛盾有着特殊的性质.即属于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对于这种新的矛盾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以避免矛盾性质的转化。政府只有高度重视并能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表现出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产业转移升级加速、消费缺口得到弥补、贸易保护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等主要特征。因此,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经济转型、经济发展内需增长后劲不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外经济环境变化等诸多方面的新挑战。应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对外开放战略、对外贸易与投资方式、对外经济增长方式、营造对外开放环境等方面转变开放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的社会视角、自然视角、科学视角和价值视角,并以此为根本指针来认清我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而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