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百日”期间康有为变法策略二题陶水木在近年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中,已有一些论著涉及光绪及维新派的变法策略问题.这些论著大都认为,光绪及维新派变法策略的错误,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我同意这样的看法,但是这些论著都是将光绪和维新派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时期和变法失败后康、梁的思想,并就君主立宪、反对帝制等方面比较了二人思想之异同。文章认为,梁启超的思想形成虽晚于康有为,但比康有为进步。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从工业、商业、农业、生产和流通几方面探讨了变法的方案,虽未成功,但对现实是有借鉴意义的。笔者在阐述其观点的同时加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尝试。然而,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了。史学界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一般认为,袁世凯的告密是促使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的原因之一,这自然有所依据。但是,袁世凯告密仅仅是因为个人卑鄙,还是有某种不得已的客观因素,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的。此外,客观地说,改良派决策方面其实也有不当之处,加剧了形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康梁为核心的变法派在改革战略上确立的大变,快变,全变的激进主义方针,是导致其迅速失败的重要因素。在传统专制政体下,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必须是淅进式的,要讲究改革的具体策略和各环节的操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戊戌维新与商鞅变法的对比性思考,指出在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次改革的天壤之别的结局;并强调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不仅是在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沉重的传统负荷下由一群既无权势,又无斗争策略的书生仓促发动的,因而它的夭折就不可避免;同时,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呼唤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因此,仅以本文纪念戊戌变法失败100周年,缅怀中国两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商鞅和谭嗣同.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与戊戍变法有着极为相关的连系,洋务运动是经济上的维新,而戊戍变法则是洋务运动向政治领域的发展,洋务派的经济变法是维新派政治变法的先声。洋务运动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戊戌变法刺激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纪念戊戌变法94周年而作。文章在概括地论述了变法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大致经过以后,着重分析了它的伟大历史功绩。从打击封建势力、鼓舞后来者、提供重要教训三个方面论述了这场改革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提出了有悖于传统观点的看法:认为戊戌变法的水平要高出义和团,对它的历史功绩必须充分加以肯定。同时,还指出:如果没有戊戌变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偏执的性格导致其情商较低,因此,王安石在变法中因缺乏平衡思维,树敌过多、误用小人和变法措施激进而失败。一个管理者想要在事业上成功,高情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偏执的性格导致其情商较低,因此,王安石在变法中因缺乏平衡思维,树敌过多、误用小人和变法措施激进而失败。一个管理者想要在事业上成功,高情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以失败而告终。细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财措施的争论,变法之所以失败乃在于这是一场没有抓住社会症结而以政府的强权干预控制经济事务,强化官营禁榷搜刮民财为特征的改革运动。这样的改革运动对民间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遏制和打击,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在“人情谘怨”的情况下变法失败也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运动,它由维新派鼓吹和掀起,得到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振荡和影响。光绪帝身为封建皇帝,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但从其思想、政治态度的变化及变法期间的行动来看,他确实顺应了救亡图存,改变中国落后地位的时代潮流,在评价光绪帝之时,不能因为他是封建皇帝,便简单地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举措一概否定。他在戊戌变法中所起的积极而不能替代的作用,更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谭嗣同等六君子为之洒一腔热血,无数爱国志士为之抱恨终天。变法维新给近代中国以巨大的影响,它的失败又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变法中的维新与变旧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十九世纪最后几年的中国,处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自强”的失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鹰瞵虎伺,瓜分豆剖迫在眉睫。“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思想意识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5.
戊戌维新派的阶级属性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问题。从维新派人物的言论与变法行动看,从其依靠的阶级基础看,从近代变法改良的历史演变的逻辑看,戊戌维新派都是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层、先进层,而不是流行的看法所言是资产阶级。戊戌变法亦非资产阶级性质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丛报》与《民报》论战败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改良派与革命派进行了针锋相对、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新民丛报>在与<民报>的论战中违背了历史潮流,在论战方法、整体实力上都处于劣势,最终因失败而停刊.探讨其失败的原因,对于当今舆论宣传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变革中国政体的一次尝试,它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扼杀。通常认为恭亲王奕訢在戊戌维新期间思想相对保守。实际上在戊戌维新过程中,奕訢充当了一把协调各方面均衡存在的尺子,使守旧派和维新派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并存。奕訢在变法前对维新思想所持态度及其死亡对变法运动的开展甚至提前进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时期的梁启超从文化决定论出发,将中国的衰落归结为背离了孔子的大同之义,主张引进西学,尤其是政治学,在调适中西的基础之上,重构作为变法理论的新孔教。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英语教学中,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初一皆大欢喜;初二两极分化;到了初三就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不学了。这部分学生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由于多次失败而形成了心理障碍——失败定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这方面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变"失败定式"为"心理优势"。一、什么是"心理优势"和"失败定式"心理优势论"是张思忠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之一。心理优势是指对实现目标有着强烈的成功的渴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