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23):44-44
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调查显示,从高管到专业人员、再到体力劳动者,有68.2%的人正面临  相似文献   

2.
据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显示,从高管到专业人员、再到体力劳动者中,有68.2%的人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其中有58.5%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0,(11):47-47
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心理性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6,(21):44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职场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处理公务时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遗忘率增加等症状。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症呢?专家分析认为,都市人由于常坐办公室,会经常有腰酸腿疼的毛病,还有一些特殊工种带来的职业病,身体上的疲劳会引起心理上的疲劳;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提高,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给员工造成了压力;另外,在个人奋斗目标遇到发展瓶颈时会产生心理疲劳。调查显示,由于白领女性压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4,(17):51-51
<正>提到压力,许多人可能马上就联系到焦虑、紧张、失眠等负面的、具有伤害性的概念。确实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而且会给人的生理心理方面带来诸多的不良反应,一直被视为公众健康的敌人。可是,压力就真的是"坏"的吗?心理研究表明,其实,压力只有在你觉得它是健康威胁的时候才会对你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当你视压力为积极、正面的,就可作为生命中的激素,促进个人成长;若你将其视为消极的、负面的,就会成为个人的死敌,令人喘不过气来。而生活中的我们,却总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7):45-45
正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剧,很多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这样就使得很多人成天心情不好。其实,摆脱糟糕的心情也很容易,大家只要时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并进行一些常规的心理保健即可。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剧,很多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这样就使得很多人成天心情不好。其实,摆脱糟糕的心情也很容易,大家只要时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并进行一些常规的心理保健即可。1、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0,(21):17-17
<正>不少白领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感觉疲惫不堪,即使在休息日故意延长睡觉时间但症状依旧不能缓解,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表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消除疲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味睡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13):50-51
美国健康咨询网站给现代人总结了几种最简单可行的缓解压力方法,提醒我们除了运动,心理健康也很重要。●睡足觉美国疾病管理预防中心调查发现,充足睡眠不仅有益美容,也能改善健康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克瑞顿大学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有慢性压力积累症的人,睡眠时间短浅;而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有压力。要断绝这  相似文献   

9.
, 《科学大观园》2012,(23):49-49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于2012年4月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0~45岁的565位受访者中,有56%的人表示自己不支持AA制。其中,已婚女性和35岁以上的受访者不支持AA制的比例略高。80后对AA制支持与不支持的各占一半。餐桌上,总有人抢着埋单,也总有人默不作声。时间久了,爱埋单的人也不免心生怨言,看不起"吃白食"一族。其实,抢着埋单的未必是餐桌上最富裕的,有的人是真大方,很多人是要面子。从国人的付费心理上看,明明心里在乎嘴上却不说,明明有解决问题的办法(AA制)却不好意思实行。这就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5):15-15
身体上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来临的征兆。怎么判断它们是"大"还是"小",不至于耽误治疗,也不至于过于紧张让人笑话呢?美国《妇女家庭杂志》近日列举了5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头痛小病信号: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紧张、疲劳;三餐吃不饱、血糖过低;长时间呆在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的屋子里。这些原因导致的头痛虽然令人烦恼,但并不危险。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很多心理活动都是额外的心理负担,因为许多时候着急与担心根本于事无补。美国某著名大学对2842名一周工作超过100小时的工作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作超时与工作焦虑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必然关联。"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累,更多的是因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  相似文献   

12.
心理疲劳并不是身体疲劳,与性生活中活动量的大小也没有关系。它最主要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感。这里说的压力感并不在于所受的压力太大,而是在受到压力之后自己觉得无法释放,从而打击和削弱了自信心。所以,有的人在大灾大难中反而磨炼了意志和能力,有的人却因为一些接连不断的小矛盾、小困难而感到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9,(3):47-47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首次公布了本市155家医院急诊室的自杀者调查显示,抑郁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同时公众普遍认为,目前日益加剧的竞争工作压力是导致抑郁自杀的主要原因。在职场拼杀的白领该如何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危机呢?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19日,60岁的麦当劳总裁杰姆斯·坎塔卢波心脏病突发逝世;4月8日,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杨迈猝死在跑步机上;2003年8月4日,韩国现代集团所属峨山公司董事长郑梦宪跳楼自杀……人们也许还会联想到10年前跳楼自杀的上海大众总裁方宏。据这些老板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在出现不幸事件之前,他们都面临非常严重的职业压力。但是,职业压力大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些老板身上。国内外调查显示,不适当的工作压力不仅损害个体,而且也破坏组织的健康。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压力与情绪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企业管…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4,(11):45-45
正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哪个不是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生活着呢?长期的高压生活,如果得不到缓解,必然会为我们的健康找来很多麻烦,从心理角度上讲:焦虑、疲劳还有抑郁会随之而来,这些疾病直接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看下面七个症状,如果你有,就快快找些有效的方法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4,(15):4-5
<正>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中。提到猝死,多数人都认为中青年人猝死增多与过度劳累、压力等因素有关,即个人的"小环境"会造成猝死增加。但大量资料显示,工作压力引起猝死的论断少有数据支持;相比于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3,(1):46-47
高压环境白领如何抓住周末来减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在日益加重.对上班族来说,压力很普遍,既有来自工作上的,也有来自人际上的,还有家庭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总之,压力多种多样,绝对的轻松是不存在的.压力就像洪水,累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释放. 又到周末,如何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如何度过一个快乐轻松的周末,如何调整挫折反应积极应对未来的每个工作日呢?"周末减压"成为不少人热衷的生活,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7):49-49
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接受精神疗法的男女病人,比率大约为1:2,女性高于男性。国内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也有同样的结果。这可能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特殊的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的。从心理角度看,凡是不能与周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1):50-50
经过多项检查证实身体非常健康,却总是感觉疲劳,目前,市民吕女士被诊断为“隐匿性抑郁症”。在企业做经理助理的吕女士近半年来由于公司拓展市场业务,工作繁多且压力较大,起初她总觉得身体容易疲劳,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头昏、胸闷.后来还经常出现心悸、腹痛,健忘且反应迟缓。为此,她跑了几家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几乎看遍相关的各科室,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20.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其一、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其二、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