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建立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肾病大鼠模型以及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于马兜铃酸的干预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了体内灌胃SD大鼠的方法并测定尿肾功能生化指标以及体外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ouse Lymphoma Assay,MLA)微孔法.结果表明用5 mg/kg.d剂量的马兜铃酸灌胃大鼠及用10mg/kg.d的丹酚酸B治疗所得到的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生化指标都有相应变化,与理论结果一致;而MLA实验结果表明丹酚酸B在100μg/mL和200μg/mL对于马兜铃酸100μg/mL均具有干预作用,可减小细胞毒性,降低突变频率,且200μg/mL丹酚酸B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从关木通中分离提取马兜铃酸-A,合成了两种新的马兜铃酸-A衍生物:1-O-马兜铃酰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Ⅱ)和1-O-马兜铃酰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Ⅲ).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马兜铃酸-A及其衍生物(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葡萄糖基酯、马兜铃次酸)进行了对S180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种子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6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IVa(1)、VII(2),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N-β-D-glucopyanoside(3)、aristoloctam Ia N-β-D-glucopyanoside(4)、松醇(pinitol,5)和葫萝卜苷(daucosterol,6)。化合物5系首次从北马兜铃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马兜铃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反应的形成常数KA及热力学函数ΔG,ΔH和ΔS,并确定了分子间作用力性质;还讨论了温度和微量金属离子对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常数的影响;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马兜铃酸A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不同木通的药性差别,说明了关木通中所含马兜铃酸的毒害作用;阐述了三叶木通的应用价值;初步调查了陕西镇安的生态环境及三叶木通野生资源分布,为三叶木通野生资源抚育及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上世纪50年代起,一种奇怪肾病在全球流行,其病因被发现与马兜铃科中药有关。在面对不断涌现的肾病案例时,欧美不仅对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还在发现致病问题后立即出台法令禁用中药马兜铃。而我们却从第一例病例始直到2004年才禁用马兜铃  相似文献   

7.
采用HPLC对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马兜铃酸A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色谱分离填充剂,确定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马兜铃酸A的检测方法,流动相为乙腈-甲酸(1.0%,35∶6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35℃.结果:该测定方法系统适用性良好,马兜铃酸A在体积浓度为0.505~2.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且回收率较高,经分析比较,该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检测未含有马兜铃酸A.结论:该测定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马兜铃酸A的测定分析,细辛挥发油提取物的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马兜铃酸电喷雾质谱电离规律及其药材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研究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在ESI正离子检测方式下的一级质谱电离规律和二级质谱的碎裂规律,并对马兜铃属植物关木通和青木香对照药材中马兜铃酸提取物进行了电喷雾质谱分析.根据马兜铃酸类物质各分子离子峰的二级质谱碎裂规律和分子量信息对药材提取物中各组分进行了初步认证,并对其中11种已知主要马兜铃酸以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制定了关木通和青木香对照药材马兜铃酸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实验结果表明,马兜铃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电喷雾质谱规律:一级质谱中,马兜铃酸类物质易形成二聚体与加合离子;失去-CO2碎片是马兜铃酸类物质二级质谱的共有特性.以选择离子检测(SIM)方式制定的关木通和青木香药材的电喷雾质谱指纹图谱,特征性强,图谱简单易于解释,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s I,AAI)诱导的HK-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法评价了细胞活力;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法(FITC-Annexin V/PI双染)检测了细胞凋亡;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细胞内NF-κB和NLRP3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A显著改善了AAI所致的HK-2细胞活力下降与凋亡增加的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AAI通过激活NF-κB上调HK-2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组分编码基因的转录. EA则能明显阻断AAI对NF-κB/NLRP3通路的激活作用.综上所述,EA能明显缓解AAI诱导的HK-2细胞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AAI对细胞内NF-κB/NLRP3级联的激活作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建立理气消瘿片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查方法,同时开展急性毒性试验,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 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0 nm.设置空白对照组,24 h内对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 72 g生药/mL理气消瘿片试药,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结果显示马兜铃酸A在0. 198 7. 9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 198 ng/mL,精密度及稳定性符合测定要求,平均回收率为98. 43%,RSD为3. 15%(n=6),6批理气消瘿片样品中均未检测出马兜铃酸A.理气消瘿片给药组小鼠未见急性中毒症状和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从马兜铃酸A限度检查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两方面初步证实了理气消瘿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马兜铃科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在江西的地理新分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绵毛马兜铃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一质谱连用技术分离和分析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64个峰中鉴定出39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13.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了4种高寒藏药材: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tii Franch)、管花秦艽(Gentiana siphonantha Maxim)、白花假龙胆(Gentianella albiflora Maxim)、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Maxim)原植株及其愈伤组织中5种有效成分: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芒果甙(Mangifer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及熊果酸(Urolic acid)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反相柱(4.6 mm×250 mm,5μm);柱温:室温;獐牙菜苦甙、龙胆苦甙、芒果甙检测条件:流动相V甲醇∶V水∶V冰乙酸=25.00∶75.00∶0.04,检测波长259 nm,流速0.8 mL/min;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检测条件:流动相V甲醇∶V水∶V冰乙酸=85.00∶15.00∶0.04,检测波长209 nm,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4种藏药材原植株药效成分种类及含量均有差别,4种藏药材中仅有川西獐牙菜含有所测定的5种药效成分单体,其余均含4种。各药效成分单体中,龙胆苦甙含量最高(1.9536%~3.7285%)。4种藏药材愈伤组织的药效成分含量均低于原植株,但同一有效成分在不同藏药材愈伤组织中含量下降的幅度不同,按生长速度推算,各药效成分的积累量均高于原植株,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法准确、快速,可有效的分离和检测4种高寒藏药材原植株及其愈伤组织中的药效含量,为通过细胞工程生产藏药材有效成分提供了准确、灵敏、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几种中草药中啶虫眯痕量残留的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Florisil硅土层析柱净化后,采用不分流进样方式,DB-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m)经柱程序升温技术,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70 ? 10-4~1.5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1。检测限为6.0×10-4mg/L,最低检出量为6.0×10-10mg,被测样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存.本方法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预处理净化效果好,可用于中草药中啶虫眯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三角咪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三角咪植株根、茎、叶中共分离鉴别出104种挥发性成分,根中分离鉴定出了40种,茎中分离鉴定出了50种,叶中分离鉴定出了60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分别为42.91%、71.11%和92.22%.其中三角咪各部位均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13种,三角咪植株中主要的成分有:水杨酸甲酯(17.04%)、(S)-4-甲基-3-乙基-1-戊醇(7.29%)、α-紫罗酮(3.72%)、14-甲基十五酸甲酯(2.90%)、alpha.-金合欢烯(2.39%)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投喂药饵的给药方式,研究了苯扎溴胺和芳草中药对加速大菱鲆体内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代谢物3-氨基-2-噁唑烷基酮(3-amino-2-oxazolidinone, AOZ)和氨基脲(Semicarbazide, SEM)消除的作用。总的来说,经过连续2个月投喂,苯扎溴胺和芳草中药均未显著改变大菱鲆体内AOZ和SEM的消除规律和趋势,消除185 d后,两种代谢物在大菱鲆组织中的含量仍高于检出限,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实验过程中苯扎溴胺不但未对AOZ消除速率表现出促进作用,而且产生一定的毒性,导致大菱鲆生理活性出现异常现象。比较而言,芳草中药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增强大菱鲆的免疫力,还可以促进AOZ的消除,使其消除半衰期(t1/2)缩短3~5 d;但芳草中药对SEM的消除并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导致其半衰期延长。因此,苯扎溴胺不具有促进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消除的作用,不应用于这类药物的消除;而芳草中药具有促进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消除的潜在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温和气单胞菌对10种中草药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沸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0种生药中,五倍子(Rhus chirensis M)、黄柏(Phellodendron anurense R)、大黄(Pheumofficinale B)、野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抑菌性强,抑菌效果好,缺点是药力减退快。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乌梅(Prunus mune S.et Z.)抑菌性没有以上4种强,但药效持久,稳定。由此可见,利用中草约对温和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抑杀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运用五倍子、黄柏、大黄、乌梅、地榆是治疗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无水乙醇、50%乙醇水溶液和水为提取剂,分别超声提取16种中草药,并运用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各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红景天、何首乌、肉苁蓉的乙醇提取液对DPPH·、·OH和·O2-自由基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石榴皮的无水乙醇、50%乙醇水溶液和水3种提取液对DPPH·和·O2-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陈皮、丹参的水提取液对DPPH·和·O2-自由基也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所有中草药的水提取液对·OH自由基的抑制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实验测定了甘肃定西地区的几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及这几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Pb元素的含量,通过两者的含量对比,考察了Pb元素从土壤到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相关性.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了微波消解法.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中的含量,说明中草药对土壤中的Pb元素有微弱生物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