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韩愈提出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是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概括,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赞同者从立身祁向、情感性质、对待别人批评的态度、科举制度、忧患意识等不同角度来解说;不赞同或持怀疑态度的,又分别从宗经、征圣的立场、文体的不同功能、审美心理、创作主体的要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不同的方面来解说.古人的种种解说,虽纷纭散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对我们认识"庐山真面目",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程颢把"知言"提高到了"知道"的高度,从而使儒家之"知言"、"知德"的价值在魏晋"得意忘言"、佛教"不立文字"、"不可说"等思想流行之后得以重新认识,在新的历史、思想契机下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但凡论及何其芳,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他的"延安道路"。在否思革命的"八十年代"话语共同体中,革命话语与知识分子改造之间的压抑与反抗结构,着力建构了一个分裂的何其芳形象,这其中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及文学的独立价值被突出强调,而在特定时代政治语境中的个人选择及其合理性,则在某种程度上被漠视。赵思运的《何其芳"人格解码"》一书,借助人文互证的"双重证据法",试图弥合这一分裂,并呈现出何其芳奔赴延安及其后为人为文道路背后的多重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4.
对"五四"文学的阐释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初期的文学史研究者胡适、周作人、梁实秋等人以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分别展示了他们各自理念观照下的"五四"文学,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史则习惯于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将"五四"文学放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进步/反动、理性/非理性、写实/抒情、民族主义/世界主义、启蒙/救亡等对立框架中进行考量,从而造成"五四"文学的阐释悖论。新时期以来,研究界渐渐摆脱之前那种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的研究方式,吸取西方的非本质主义、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尝试以关系思维的研究方法重新解读"五四"文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五四"文学的复杂与悖论性。  相似文献   

5.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赋予顺应论对言语交际强大的解释力。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甚至日常生活中走红。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淘宝体使用者是如何选择语言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6.
陈馨芷 《科技信息》2013,(18):171-171
VerschuerenSA,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赋予顺应论对言语交际强大的解释力。“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甚至日常生活中走红。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淘宝体”使用者是如何选择语言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7.
太谷话里的动态助词“来”“呀”“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呀”表示将来的,“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侠"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创造了“英雄”与“大侠”的人格形象,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陈娜娟的《背叛》写出了她内心决绝的愤怒,更写出了确确实实是我们辜负了真理和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背叛了历史和我们自己。我们并未尊重“过去”和当下,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承担的勇气和反抗的激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可推卸,把愤怒指向我们的“自身”。  相似文献   

10.
陈娜娟的《背叛》写出了她内心决绝的愤怒,更写出了确确实实是我们辜负了真理和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背叛了历史和我们自己。我们并未尊重“过去“和当下,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承担的勇气和反抗的激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可推卸,把愤怒指向我们的“自身“。  相似文献   

11.
尽管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艺复兴"思想之影响.但他比较自觉地使用"文艺复兴"理念来阐释现代中国的文学改良与文学革命运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及50年代.在具体内容上.其"文艺复兴"理念一方面是以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心的"现代文艺复兴",另一方面是从ll世纪开始直至现代中国、持续近千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但胡适对五四新文学在理论上的阐释语境.从20年代到50年代,发生了一些位移,就是从绝对的五四新文学中心观,向世界新文学(现代文学)和新文化(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扩展,并最终落脚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本土意义与价值的调适之上,并以新文学与新文化的本土化适应与生成结果作为新的文化理念诉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有了质的跨越。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不仅仅是一种修饰语,更不是可有可无的。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对概念隐喻的阐释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视野,但正如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一样,它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Fauconnier和Turner的整合理论(BT)与其相比,对新隐喻有着更为合理的阐释。而两种理论的结合必将进一步完善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史载陶渊明"性不解音",其实陶渊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是不拘泥于具体的曲调、音符,而只寻音乐的真谛的.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抚素琴,独与宇宙精神相往来,追求的正是"乐之至"的"无乐之乐".  相似文献   

14.
韩府《“后生可畏”新解》文释“后生可畏”为:“一个人的未来的光阴是不可低估和忽视的”。然其所有证据与其所得结论不构成唯一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从《论语》中找出许多与之相反的例证来,以证其诬。同时现存先秦、秦汉时的典籍中,无一例可用来佐证《新解》主观解释是正确的,相反类似于传统对“后生”一词的用法却很多。故而今人不宜故作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轻率判定传统解释有误。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但他的诗歌已经具备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因子。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情与理的交融,精神顿悟的"时间之点",悲观的现代情绪。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性特征,恰好说明了文学史发展的继承性与延续性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6.
宋代妇女第一长诗——王氏女《妾薄命叹》全文录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以及现代诗学创造主体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8.
"质明"的"质"训为"端始","质明"训为"黎明的开始"的观点不甚允当。"质"应当训为正,"质明"就是天正亮。"质明"不是"黎明的开始",而恰恰是黎明的"结束"。  相似文献   

19.
20.
《永别了,武器》的生态批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主人公亨利向往神父的故乡、童年生活回忆中的谷仓及幸福乡居生活的瑞士高山这三个地点意象象征意义与其生态哲学思想内涵的分析,探讨海明威对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非常态时期的战争和处于战争暴力下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生命"之间关系,从而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战争除了给人类带来灾难,威胁人类生存的同时,直接影响着人类对于自身生活意义的追求与生存价值的评价,从而展示了海明威诗化生活方式的生态哲学思想和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