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澳大利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稻绿蝽因不完全的生殖隔离而曾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但互为姊妹的种群 .作者对采自于澳大利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稻绿蝽的雄性、雌性外生殖器及触角节上的感觉毛进行了解剖比较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旨在从外生殖器及触角感觉器等方面找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 .研究证明 ,上述几种器官的微细结构在两个种群间并无显著的差异 ,不存在将二者分为姊妹种的依据 .故两个群体间生殖隔离现象与外生殖器的结构无关 .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欧洲油菜(B. napus, aacc)的二个品种分别与其二个基本种甘蓝(B. oleracea, cc)和白菜(B. chinensis, aa)进行杂交所产生的两种三倍体杂种acc和aac,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了两种同源异源六倍体aacccc和aaaacc.它们和同源四倍体一样,具有横向发育的巨大特性.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正好是两种三倍体数目28和29的加倍而为56和58.它们在减数分裂时的单价体数目比三倍体显著地减少了,但另外却有少量三价体和四价体出现.它们的可育性比三倍体显著地恢复了,但由于其中有同源四倍性部分的存在,因而并不能完全恢复;如再通过一定的选育,或者可有一定的利用希望.它们和欧洲油菜、甘蓝及白菜三种亲本类型之间的可杂交性比三倍体显著地降低了,表示其间的生殖隔离程度似乎是加强了.  相似文献   

3.
四种鼠染色体组型及头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赤颊黄鼠等四种鼠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和头骨比较,可以看出其染色体数目,形状有很大差异,而且头骨也不完全相同,尽管如此,仍可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这一结果,为动物的分类可提供一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花粉形态在种内变异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论述了被子植物9科13属27种植物花粉形态在种内的变异.指出花粉形态种内变异在被子植物某些类群内客观存在,尽管变异的程度和方式因种而异,并认为染色体在种内的变异是花粉形态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在同一个植物复合体中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的差异都导致其花粉形态不同程度的相应变化.花粉形态的种内变异不仅对认识变异本身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植物分类学和系统进化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其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26个(2n=26),包括10个大型染色体和16个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3对,其着丝点为中部、亚中部和亚端部。根据染色体大小,可分为三组:即1组、2-5组和6-13组。在第9染色体的长臂上有次蕴痕。雌雄个体之间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性染色体存在。本文还进一步对虎纹蛙和金钱蛙作了比较,发现两者核型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微小差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第2、4、12三对染色体的臂比指数不同。根据这三对染色体臂比指数的差异,可以对这两种蛙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6.
草鱼和团头鲂的核型及其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和BSG 显带枝术,研究了草鱼和团头鲂的核型和C 带带型,草鱼、团头鲂都是2n=48,均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中着丝点和6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它们在核型中除第9对染色体短臂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染色体形态很为相似,在C 带带型中,大多数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 带,但它们各有特殊的带型,差异较大,草鱼有两对不同圆颗粒状带型亚中着丝点C 带染色体,并有6对短臂全深染的端位型亚端着丝点C 带染色体,还有两对在短臂C带与随体相联的染色体.团头鲂有的在同源染色体长臂间显示对称和不对称的两种插入型C 带,次缢痕位于第9对染色体短臂上,亦为C 带染色阳性,位于缢痕的裂隙内,无端位带,并对草鱼和团头鲂不同亚科的核型特征以及它们染色体与其物种进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油菜几个品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国几个油菜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即白菜型的浠水油菜白(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 Linn.),芥菜型的泸州四棱油菜(B.juncea Coss.)和甘兰型的3529品系(B.napus Linn).浠水油菜白根端细胞具有10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20=4sm+14m+2st(2SAT)。泸州四棱油菜根端细胞具有18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6=14sm+20m+2st(2SAT)。3529根端细胞具有19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8=18sm+16m+4st(2SAT)。  相似文献   

8.
正不同的生物属种之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会相对稳定地保持本种生物的遗传特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如此。即使我们把瓜和豆的雌、雄生殖细胞人为地放在一起,它们也不会发生融合。有些近缘物种的生殖细胞能够结合,这也是远缘杂交技术的原理,但成功率相对较低,且很容易导致子代不育。而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理论上可以把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随意转移。人们是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的斯洛文尼亚的稻绿蝽因子不完全的生殖隔离而产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互为姊妹的种群。作者对采自于澳大利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稻绿蝽的雄性、雄性外生殖器及触角节上的感觉毛进行了解剖比较和扫描电子显微下的观察研究。旨在从外生殖器及触角感觉器等方面找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研究证明,上述几种器官的微细结构在两个种群间并无显著的差异,不存在将二者分为姊妹种的依据。故两个群间生殖隔离现象与外生殖器的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蛇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对探索蛇的系统发生,种群分类有着重要意义。不同的生态类群常在表型上相似而其内在因素并不完全一致,染色体的结构和组型有时也就不同。对染色体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弄清它们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分类地位。据报导,目前只有少数种类的蛇的染色体被研究过。其染色体2N 变化在24~50之间。我们参照 John w.Bicknam 及濑户武可的骨髓细胞涂片法;根据蛇的生理特点相应地作了一些改进,对蝮蛇(Agkistrodonhalys)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组型做了分析,现将有关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牛科(Bovidae)中3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我国牛科中3种动物(即羚牛、绵羊、黄牛)的染色体组型,从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这3种动物彼此之间的进化亲缘关系和进行杂交育种的可能性,为畜牧育种培养新类型提供细胞遗传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种蚯蚓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9年起,对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和“北星二号”先后作了形态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雄性生殖细胞作实验材料,研究方法为活体注射秋水仙素,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三种蚯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观察结果表明:三种蚯蚓的单倍体染色体数为11个,2n=22。其中四对是大型的,四对是中型的,3对是小型的。三种蚯蚓的所有染色体除去个别的以外,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以三种蚯蚓的染色作相对长度为材料,对规模为5的三种蚯蚓的每对染色体相对长度进行了全盘差异的检验后,所得的统计結果说明各染色体序号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蚯蚓种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从形态学或遗传学方面都证实国内的赤子爱胜蚓和从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和“北星二号”蚯蚓,在分类学上均属于Eisenia foetida(Savigny),它们的亲缘关系是比较清楚的,这为目前人工养殖蚯蚓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以外周血液培养来研究人类染色体的技术,这些都是我们实验室几年来根据国外文献作了一些修改,以适合于我们的具体条件而拟订的.同时应用这些方法对若干病例作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四例先天愚型:在这些病例中,绝大多数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47.核型分析表明为G-三体型.一般认为这是由于母亲在卵细胞形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2.睾丸女性化:这里报导了一个很大的家系,这一综合症的患者在该家系中已络续出现了三代.其中的一个病人用于白细胞的染色体研究.结果是正常人的双倍体数(2n=46), 具有正常男性的核型,即XY.口腔粘膜及多形核嗜中性球的性染色质扦查为阴性.这种结果显然不符合于这样的假设,即认为该种综合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结合以往一些作者的研究,我们认为该综合症是以伴性隐性或限性的常染色体显性而遗传的.但从现有证据尚不足以区分这两种的可能性.3.无睾畸形:白细胞的双倍体数为2n=46,显示正常的男性核(XY).性染色质为阴性.鉴于该病例为散发性的,我们认为它有可能起因于基因突变.4.女性假两性畸形:由白细胞的初步分析,认为可能是XO(45)/XY(46)嵌合体.但为了肯定其确切的核型,还有待于对病者的皮肤和骨髓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属性层级模型(AHM)和确定性输入、噪声"与"门模型(DINA)2个认知诊断模型,讨论不同因素对判准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含有可达阵的测验比不含可达阵的测验判准率高.对于线型结构测验长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增加测验长度对诊断准确率的改进不大.虽然总体而言,DINA分类准确性要优于AHM,属性结构紧密度越大,判准率越高;但是AHM估计结果符合属性层级结构,而DINA估计结果却可能违背属性层级关系,这和2011年De Carlo的发现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细胞学的研究证明,甘兰型油菜是白菜型油菜和甘兰杂交合成的异沅四倍体。但是,人工产生这种异沅四倍体是很困难的。白菜型油菜和甘兰都有许多亚种和变种,它们之间相互杂交,对培育新的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都很有用。作者通过子房离体培养法,育成了白菜型油菜和甘兰杂交的种间杂种。并研究了白菜型抽菜和甘兰正反交的子房,在不同浓度的酵母膏和酪旦白水解产物,以及椰子汁和酪旦白水解产物对子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我国牛科中3种动物的染色组型,从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这3种动物彼此之间的进化亲缘关系和进行杂交育种的可能性,为畜牧育种培养新类型提供细胞遗传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B染色体传递的规律与A染色体不同,B染色体的传递是非孟德尔式的,其遗传控制甚为复杂.植物B染色体传递率可区分为高和低2种,它们是受基因控制的,与B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无关.在一些材料中,控制B染色体传递率的基因处在A染色体上,而在另一些材料中却是在B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8.
世界制造中心的变迁、特点及趋势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制造业变迁在说明世界制造业变迁之前,有必要弄清几个概念,即:"世界工厂"制造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恒的看法是:这三个概念是世界制造业在三个发展层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空间布局形态不同的功能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绝非目前国内外媒体所认为的那样只是空间上的简单国别替代。世界制造业的变迁是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形成的。到目前为止,世界制造中心已经历过三次迁移,目前世界工厂正在向中国转移。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可以真正称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即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及G带、C带和银染技术,对成都麻羊、吐根堡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山羊G带核型模式图.这三种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普通核型和G带核型在三种羊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种类的山羊C带核型有差异;Ag—NORs频率在不同种类的山羊中差异显著.因此,C带核型和Ag—NORs频率的研究可以为山羊的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植物细胞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对采自横断山区四个居群的隐瓣蝇子草(Silene gonosperma)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隐瓣蝇子草的四个居群数目都为48,基数都为12,所做的四个居群都为四倍体,核型不对称类型都为Stebbin′s-1A.上述隐瓣蝇子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数据为首次报道;根据此结果初步讨论了隐瓣蝇子草生境和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隐瓣蝇子草的同源多倍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