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稀土分散剂对羟基磷灰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土La(NO3)3,Ce(NO3)3和Y(NO3)3做分散剂,化学沉淀法制备了颗粒分散均匀的羟基磷灰石(HA)粉体,以实现其良好的力学和生物性能.宏观上观察了HA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沉降高度研究不同分散剂的分散效果,微观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其颗粒的微观形貌,比较各自的分散性.并测量了块体HA的显微硬度、压缩强度进一步验证分散效果.结果表明:用Y(NO3)3分散的HA颗粒沉降速度最慢,颗粒分布均匀,分散效果最好,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分散效果愈差,Ce(NO3)3其次,La(NO3)3最差.力学性能与羟基磷灰石颗粒的分散效果密切相关,采用Y(NO3)3时HA的显微硬度和压缩强度最高分别为87.55和92.44MPa,Ce(NO3)3,La(NO3)3作分散剂时依次减弱.研究表明,采用稀土分散剂能制备分散性良好的HA粉体,提高HA的力学和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2.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的可控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作为前驱体,在水溶液体系中成功合成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研究了溶液的pH值、陈化时间、反应温度、热处理温度、Ca-P摩尔比、加料方式及速度等因素对所制得粒子颗粒大小、晶型、分散度、纯度等性能的影响,探索出制备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简单的工艺条件,基本实现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n - HAP)后再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研究pH值及苯酚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范围内对苯酚的吸附效果好,随着pH值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在pH≈11时吸附量能达到23.3mg.g-1;n - HAP对苯酚的吸附属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12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速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样品形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六方晶型纳米羟基磷灰石长轴约为60nm,短轴约为20nm,粒径均匀且分散性较好.该文还研究了纳米HA对Ag^ 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内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制备方法、制备原理及其进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吸附水溶液中的氟离子(F-),考察反应时间、体系pH值和F-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平衡出现在反应进行120 min时,吸附速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量在pH=6时达到10.55 mg/g,与初始c(F-)呈正相关关系;n-HAP是F-的有效吸附剂,对F-的吸附属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Zn2+,考察吸附时间、pH值及Zn2+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时间60 m in即可达到平衡;吸附量与pH值和Zn2+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纳米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属Langmu ir等温吸附类型。  相似文献   

8.
卵磷脂参与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进传统的沉淀法,利用卵磷脂形成囊泡时产生的特殊反应环境限制羟基磷灰石(HAP)晶体的生长,得到了纳米HAP粉体.经500℃灼烧晶体粒径为10~20nm,700℃灼烧粒径保持在50nm左右,比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由沉淀法获得的晶体(700℃灼烧时粒径在80~120nm左右)粒径显减小.这一结果与卵磷脂-水体系形成的高度分散的反应微环境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使用不同磷源与钙源制得纳米羟基磷灰石,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究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原料等实验条件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晶体生长;不同钙源对产物的影响不大,改变磷源对产物组成的影响较大;产物羟基磷灰石中的磷酸根会被磷酸氢根所取代,并且以磷酸氢二钠为原料时产物中磷酸氢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pH值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以硝酸钙乙醇溶液和磷酸氢二氨水溶液为前驱体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工艺方法 .借助X射线衍射 (XRD)、红外吸收光谱 (IR)、差热分析 (DTA)、激光粒度分析 (LSPSA)和透射电镜 (T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晶相、组成、形貌等进行了观察分析 ,着重讨论了制备工艺中 pH值对样品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pH值的增高 ,样品的组成和结晶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在水浴 1 5℃、溶液 pH =1 0 .5、陈化 1 4h后可制得结晶较好、组分单一、尺寸在 30nm左右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 .  相似文献   

11.
醇对SDS-CTAB-H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耐候光转换无滴农膜的转光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稀土转光粉和其他助剂添加到聚乙烯树脂里,制得新颖的耐候光转换无滴农膜。它与长寿无滴农膜相比较,具有将紫外光转换成红光的特殊功能,可提高棚温,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氩气气氛下稀土氧化物对不同碳源形成SiC晶须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化硅晶须的形成.稀土氧化物能够改变碳化硅晶须的形貌,主要表现在提高碳化硅晶须的直晶率和直径.不同种类的稀土氧化物,其催化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稀土镧及其配合物对植物铅、镉单一及复合污染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稀土La及其配合物La(POA)3(HPOA=苯氧乙酸)对铅、镉毒害小萝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稀土或稀土配合物对铅、镉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用逐步提取法研究萝卜根、茎叶内重金属存在的化学形态,实验表明稀土配合物处理对铅镉主要存在形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聚乙二醇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的方法,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以PEGDA为交联剂,研究了其对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Gd^2 的铕-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配合物.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62nm;在此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 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而不发光稀土Gd件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三元复合水凝胶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含水率,采用燃烧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水凝胶材料组成均匀,各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具有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该复合水凝胶材料可作为一种人工软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2种稀土(Y、La、Ce、Pr、Nd、Sm、Eu、Gd、Tb、Dy、Er、Yb)—罗丹明B的固体配合物制备,通过元素分析、溶解度及摩尔电导测定、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紫外、可见、荧光光谱以及~1HNMR谱等对它们的配位作用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稀土在钢中的作用规律与最佳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20.
稀土拮抗污水对小麦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研究了小麦种子采用不同浓度的Ce(ON)3处理前后,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前后污水浇灌下生长出的小麦幼苗叶的过氧化物酶(POD)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胁迫能促进POD的表达,而稀土元素对重金属离子有拮抗作用,使小麦幼苗叶的POD同工酶酶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