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库尔勒香梨和蜂蜜为原料,对发酵型香梨蜂蜜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0.1% NaCl +0.04% VC +0.1%柠檬酸钠制得的护色液浸泡梨块20 min后榨汁最不易褐变;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起始糖度19~21%,酵母直投用量0.4%,酒精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约5天,制得的香梨蜂蜜酒酒精度约6%~8%(v/v),糖度约9.0%(v/v),成酒口感好,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
蜂蜜酒酿造酵母的优劣是生产高质量蜂蜜酒的关键。通过对8种一般酿造酵母产酒、耗糖、生酸能力及原酒风味和澄清度的比较,筛选出耐酒度高,发酵能力强,并能产酯生香的1450菌株作为蜂蜜酒酿造的优良菌种。此外,将接种量和营养物质对酵母发酿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甘草与柚子为主要原料,研究甘草柚子酒的发酵工艺.首先确定柚子汁:甘草液=2:1(m L/mL)时甘草柚子酒的感官品质较好.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糖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值、酵母接种量对甘草柚子酒感官品质的影响.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甘草柚子酒发酵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初始糖度为18°Bx,发酵时间为7 d,发酵温度为22℃,初始pH值为3. 6,酵母接种量为0. 04%条件下可得到品质优良的甘草柚子酒.用β-环状糊精对甘草柚子酒脱苦,其最佳添加量为0. 8%,得到了淡黄明亮,酒香浓烈,清爽润滑,健胃益气,消痰止咳,清热功能的甘草柚子酒.  相似文献   

4.
权美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9082-9084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确定了小曲发酵酒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酒发酵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是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酒曲用量。试验确定的小曲酒发酵的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2B1C1,即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0 h、酒曲用量为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酿酒酵母高产菌株Ygxas-49木薯酒精产业化应用进行试验。【方法】先在200t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对该菌株的各个发酵指标进行评估,再将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放大至年产12万t酒精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稳定性试验,最后为考察该菌在产业化应用上的潜力,在200t发酵罐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试验。【结果】200t发酵罐分批发酵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8.92%,发酵时间减少12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采用该菌株生产酒精可以提高酒度,大大节约发酵时间,增加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酒精生产成本。12万t酒精生产线稳定运行30d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5.35%,发酵时间减少10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200t发酵罐高浓度酒精发酵结果:酒度为15.1%(V/V),发酵时间为56h,与目前文献报道最高生产水平(酒度13.5%,V/V;发酵时间69h)相比,酒度提高11.85%,发酵时间缩短13h。【结论】Ygxas-49菌株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各项工艺指标均显著优于国内目前最高水平,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优质野生沙棘为主要原料,以天然的纯蜂蜜为辅助原料,发酵得到蜂蜜沙棘酒。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茵种为驯化后的Yl茵株,接种量5%,发酵时间9天,后酵时间90天,发酵温度25-28℃,沙棘浊汁的最适初始pH值为3.5,S02加入量为80mg/L;添加1%壳聚糖-0.1%明胶复合澄清剂澄清效果较好。对工序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其它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兰州冬果梨果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冬果梨为原料,研究冬果梨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对影响冬果梨果酒发酵的主要因素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研究得知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pH值4.0,酵母添加量为6%,发酵温度为26℃,发酵时间为10d,此条件下产品的酒精度为9.8%vol。  相似文献   

8.
以西瓜为主要原料,利用多菌种混合发酵工艺生产西瓜酒,开发了一条适合西瓜酒的发酵工艺路线,对工艺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说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3株不同菌株接种量的最佳配比,即Zymaflore X5接种量250 mg/L、Lalvin DV10接种量200 mg/L、Lactoenos SB3接种量30 ...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一定载体中,固定化完整酵母细胞的制备和增殖方法.关键是研究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发酵能力强的固定化酵母.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使用、大大缩短发酵周期,用于液态白酒,糖蜜酒精及蜂蜜酒的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浓香型白酒发酵糟为微生物源,经青梅酒发酵试验,以酒精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出2株耐酸性好、发酵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鉴定结果表明,2株菌株均为酿酒酵母。根据2株酵母各自的发酵特性,采用双菌株混合发酵工艺进行青梅果酒的发酵。实验对菌种比例、接种量、碳源、p H值、温度共计5个涉及到青梅酒质量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优化后的青梅果酒发酵工艺为:以白砂糖﹕葡萄糖=4∶1(质量比)为混合碳源,初始p H值为5,混合酵母(10号酵母﹕16号酵母=3∶2,v/v),酵母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28℃,发酵7天后酒精度为12.5%vol。与优化前相比,发酵周期缩短一半,青梅果香突出明显,酒体丰满,口感柔和,具有明显的果啤风味。  相似文献   

11.
姚禹  陈立岩  柳虹亮  高智 《科技信息》2012,(33):I0172-I0172,I0206
微生物发酵是一类典型的生化反应过程,在各个工业领域的应用都很广泛。针对微生物发酵中的溶解氧浓度、pH和发酵温度彳4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阐述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微生物发酵控制.而后用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了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实践表明,该控制方法对微生物发酵过程控制性能优良,提高了发酵精度,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恒温发酵与变温发酵柠檬酸过程及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纤维素水解液为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研究了恒温发酵和变温发酵过程,并对二者发酵柠檬酸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恒温发酵在8h~104h为主要产酸期,在l0h时,产酸量最大;变温发酵可刺激菌体生长,产酸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恒温发酵相比,变温发酵初期的产酸量较高,之后,产酸量降低。但变温发酵最终菌体的量要高于恒温发酵。  相似文献   

13.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糖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14.
鱼露外加酶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鱼露外加酸发酵及自然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挥发性盐基氨的分析,可比较出鱼露在外加酶发酵及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以市售优质天然鱼露作对照,检测外加酶鱼露产品的氨基酸及多肽的组成,得出了外加酶发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青霉素发酵工艺与最优控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二步优化法优化青霉素发酵过程.用该方法得出的优化结果指导青霉素发酵工业生产实际过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证明用本方法求得的优化结果可弥补生化过程动力学模型的一些不足,寻求出较适合工业生产实际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五味子红色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五味子红色素分解试验,探讨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五味子红色素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中,红色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8.36%,41.10%,18.74%,其分解率与发酵产生的乳酸质量浓度、酒精体积分数、醋酸质量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6,0.89,而在不同酸度的五味子果酒酿造过程中,其红色素的分解率为11.05%,明显低于红色素的酒精发酵过程,其分解率与酸度负相关(R2=0.97),因此证实适当提高酸度会增加五味子红色素的稳定性.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研究对进一步优化五味子发酵食品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啤酒酵母CBR-3120的发酵实验,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测定其基本发酵性能、菌体生成情况.实验表明,菌体在生长60h后发酵程度最高,吸光度达到3.6.随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对其发酵液中杂醇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异戊醇、异丁醇、正丁醇含量较高,其中异戊醇的含量在发酵72h后达到最大值48mg/L.  相似文献   

18.
对不带搅拌的发酵罐内以葡萄糖为基质对酒精发酵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发酵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细胞生长期发酵速率与基质浓度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发酵速率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基质初始浓度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细胞生长稳定期发酵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类似零级反应;随着发酵基质初始浓度的增加,发酵速率与基质浓度的线性化程度也逐步增加。并建立了只有发酵速率方程斜率和截距两个实验参数,实用范围更广的酒精发酵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果粮醋的醋酸发酵工艺, 用实验证明双醋酸菌的醋酸发酵优于一次加入发酵法和补水发酵法; 液态发酵法果粮醋优于固态发酵果粮醋。  相似文献   

20.
在用糖蜜为原料的酒精发酵生产过程中,通过气象色谱仪测出发酵环境中有大量乙醛的存在,同时酒精浓度也一直偏低.于是通过对发酵温度,pH和去除金属离子等因素做出调整,研究乙醇脱氢酶对发酵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脱氢酶活性会对发酵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