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1月15—17日,第10届亚太工程塑性力学及应用国际会议(AEPA 2010)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协办.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我校校长李培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领导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正>"面向增材制造的可预测理论、计算及实验方法国际研讨会"(WAM2016)于2016年10月17~19日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共同资助,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计算力学研究中心、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以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程耿东院士和美国西北大学Wing Kam Liu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大连理工大  相似文献   

3.
11月6日上午,第8届全国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由中国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承办.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委员会秘书长黄宝清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同济大学李杰  相似文献   

4.
《国际学术动态》2009,(3):22-23
由浙江大学、美国科学基金委和国际实验力学协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08力学、材料与结构最新进展国际会议(AMMS2008)”于2008年11月6-7日在杭州召开。大会开幕式由本次会议主席、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尧治教授主持。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应用力学专家、浙江大学鲍亦兴教授应邀致辞开幕,鲍院士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来自海内外的会议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正2016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大会于2016年10月17~20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本会与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6合办。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国外与会嘉宾13人。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主办,会议主席由北京大学袁明武教授、清华大学姚振汉教授、清华大学庄茁  相似文献   

6.
<正>由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7届国际离散元(DEM)大会于2016年8月1~4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主要针对颗粒材料的基本物理力学行为、离散元方法中的接触模型、高性能计算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灾害与工程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与颗粒物质相  相似文献   

7.
<正>4月18—21日,第十九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在厦门杏林湾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专委会主办,我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风工程研究中心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600名风工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在历时4天的会议交流中,与会代表围绕当前结构风工程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共收到400多篇学术论文,内容涵盖了边界层特性与风环境、钝体空气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地下结构工程中的施工力学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地下结构施工力学的特点、研究课题及相关内容.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把握研究方向,有效地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地下工程中的施工力学问题.把地下工程中的施工力学问题研究与设计水平推向新阶段,以促进对施工力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1 0月 1 8日至 2 5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 4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在春城昆明 ,举行全国第六届分析力学学术会议 ,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韶关学院和长沙大学承办 .中国力学学会原副事长陈滨教授来电致贺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罗绍凯教授主持开幕式 ,梅凤翔教授致开幕词 ,中国力学学会原副事长刘延柱教授出席会议 ,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总结我国 40年来 ,特别是近 1 0年来非完整力学和分析力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交流最近的研究成果 ,研讨学科的未来发展 .会议安排了 1 8个学术报告 :罗绍凯、梅…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倒虹吸结构三维节理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倒虹吸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 .通常 ,在工程实际中大多采用平面的力学模型 ,三维的力学模型由于其复杂性而很少被用于工程实际 .因此 ,为了使模型接近实际情况 ,采用了三维有限元 ,但结构的材料与周围土层的性质相差较大 ,有可能在其接触面上产生错动滑移或开裂 .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本文提出采用特殊的接触面单元 ,建立倒虹吸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节理元模型 .  相似文献   

11.
<正>第7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7月12~14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白欣副教授承办。来自全国众多单位的8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其中包括力学界院士、资深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活跃在力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和浙江、江苏两省力学学会联合发起的"面向21世纪工科力学教改研讨会"(南方片)第一次会议于1999年4月1日至3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和直辖市的47所高校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共10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于2000年12月12日至15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技术研究中心张福泽研究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洪友士研究员、郑州机械研究所所长刘元杰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董平教授等120余人.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140余篇,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发表论文10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疲劳专业组副组长、大会副主席、我校交…  相似文献   

14.
学术动态     
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学术会议即将召开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12月15-1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警官度假中心(武警疗养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实例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宏大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力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发展,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中国力学学会中南、西南九省(市)力学学会联系会议决定:1989年6月将在重庆大学召开“近代力学与数学方法学术讨论会”。会议将就下述方面进行学术探讨:弹塑性、粘弹  相似文献   

16.
全国力学、理论力学教学教材研讨会暨《力学基础》教材修订征求意见会于1992年9月2日~6日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校党委书记赵小松教授、教务长高安民教授及物理系党政领导到会祝贺。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8位代表在大会上交流了他们在力学理论力学教材研究方面的成果。会议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决定成立全国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力学研究会和全国高校理科理论力学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漆安慎教授和北京大学林纯镇副教授分别担任力学研究会和理论力学研究会理事长。会议决定下届研讨会将于1994年在云南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综合院校力学教材建设深入发展。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了冬瓜山铜矿的地质模型和工程结构模型,采用实体模型与块段模型套合技术,并把所构建的三维模型应用到力学分析模型中,实现了力学模型单元网格的自动划分,解决了多介质复杂结构条件下岩体工程开挖力学响应三维数值模拟问题.通过对冬瓜山的3种回采方案的力学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回采方案,研究结果对岩体工程设计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图9,表3,参10.  相似文献   

18.
牛岭水电站坝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分析了皖南牛岭水电站坝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坝区岩体按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分为:整块结构体、层状结构体、碎裂结构体、散体结构体.对坝区断裂构造展布特点及其力学性质,特别是构造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详细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布局,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Altair Engineering协办的“第一届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CSMO-2009)将于2009年9月3—4日在大连市举行。此次会议旨在为国内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CAE工程师提供一个交流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的开放平台,推动结构优化的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在中国的更快发展。会程包括特邀报告、专题讨论和会后培训班等。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8月5~7日,2019 ARMA-CUPB地热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美国岩石力学协会(American Rock Mechanics Association,简称ARMA)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主办,ARMA前主席John McL ennan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李根生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