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工""商"结合的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关问题入手,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针对机械工程学院和柳工西南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合作情况,把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工"和物流系统的"商"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工""商"结合的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打造具有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结合特色的工业工程类专业学科点的培养和工商结合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相似文献   

3.
刘广静 《科技资讯》2010,(8):153-153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及目前状况,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它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培养专门的人才。现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江苏理工学院“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为例,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硕士奖助体系的构建思路,关键在于统一领导、细化指标、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实现高效率运作、多层次开展、广覆盖实施的目标,为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工程硕士,旨在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正确把握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通过制定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发展的培养方案,建立切实可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评价考核机制,尝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落实好双导师制,建设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全面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工程硕士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音  宋建新  邓艳  范以宁  孔媛媛 《科技信息》2010,(35):I0008-I0008,I001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背景、建设途径和建设过程,分析了设站企业的条件,论述了在工作站建设、运行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法,对工作站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高校构筑了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必将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培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结合“计算机技术”专业和云南的区域特点,以“数据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总结课程建设的应用性、前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使得工程硕士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工程硕士培养单位面临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国家重点产业与国防需求,从项目设计到培养过程、学位授予以及项目后反馈等环节开展积极探索,实现了工程硕士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9.
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大学自2001年获权招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以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面向全国石油大型企业,已累计招收5个年级硕士研究生382名,2004、2005、2006年三届毕业生141名,为我国石油大型企业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中的一部分逐渐成长为企业科研带头人和管理骨干。长江大学积极探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产学研结合,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努力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是当前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详细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工程能力素质养成、职业资格认证暨就业对接”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急需人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研究生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进行培养,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该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设计、企业共建等方面进行创新,搭建微波技术及应用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开展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制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探索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地方高师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赵良忠 《海峡科学》2015,(4):84-85,95
工程能力培养是工程硕士培养的根本目标,培养模式是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石,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硕士工程能力培养的主线,邵阳学院食品工程领域按照"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四螺旋"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实践为主导,以双导师为主责,师生协同创新"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年扩大,传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不能满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本文阐述了制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路,探索了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针对西部院校材料类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分析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培养单位在工程硕士的教育中,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经济需求和本学科发展水平,借助产学研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确保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地质工程是我校首批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领域。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的要求,地质工程领域于2006年开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金华教授     
马金华,男,1965年生,四川省盐源县人,生物学教授。1989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草学专业,2002年参加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结业,2009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完成软件下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并获工程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从如何制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实行双导师制、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横纵向科研联合项目完成论文工作、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环节探讨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随着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高校教师更直接地面对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提出基于"双项目"导向的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项目分为校际学术科研项目和校企联合工程项目两类,通过项目落实,拓展研究生的专业视域,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缩短学习与生产之间的适应周期,对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研究,介绍了学校面向企业需求,构建多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结构,探索出一条使企业满意的应用型工程硕士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