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内容、媒介、运营方式等方面皆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驱动要素,毫无争议,自然是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融入与改造。2014年,中国网民6亿人,手机网民5亿人,一跃成为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用电脑,手机看新闻,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知识的主流方式,且不可逆转。纸质媒体、电视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订阅量、广告量大幅下降。如何顺应市场变化、主动求变?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媒体突围、变革、新生的唯一出路。因此,2014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新媒体融合元年"。然而,如何新生?新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刘小溪  黄建新 《甘肃科技》2014,30(21):12-1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首当其冲。由互联网技术衍生出的一大批新媒体,如Facebook、微博、微信等,它们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这些新媒体稀释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撼动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垄断地位,引发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就此提出"纵""横"方法,能较全面地挖掘新浪微博中的异常数据。在这个传统媒体转型的发展机遇期,传统媒体要寻求突围,让数据真正成为新闻生产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3.
陆屹 《安徽科技》2021,(12):38-39
互联网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巨大.技术的更新无法阻挡,但"内容为王"仍没有改变.主动为政府服务,加大一手政务信息的首发力度,用足用好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坚持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引领和引导,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探索"定制化"发展模式,精准定位、扬长避短,从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入局,把成就传统媒体公信力的资源转变为融合新媒体的重要载体,通过全媒体运营,聚合优质内容资源,打造视听平台,发展新业态,走融合发展、产融结合的路径,"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推动安徽省广播电视台成为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作为区县广播电视台,如何选择新媒体平台?如何发展壮大新媒体平台为广电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摆在区县广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下面以云阳手机台创办为例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热点与前沿课题,传统媒体创新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主流趋势。媒体融合的未来就是媒体的未来,合肥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离不开几个核心要素:革新发展理念,确立互联网传播思维;政府主导,推进媒体融合有序进行;以用户为中心,建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高校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新闻宣传的同时,还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空间、时间、形式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当下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需求。虽然新媒体行业在信息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上相较于传统媒体都有巨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信息真实性不稳定、信息缺乏深度等问题。目前,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是实现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沟通重点和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媒体行业的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媒体下媒体的发展特征,分析大数据对于新闻生产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下实现融媒体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探讨传统医学期刊的发展前景,顺应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概括了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化医学期刊的发展;以对比的形式分析归纳了互联网、网络化医学期刊与传统印刷版医学期刊的优点及不足。论述了新媒体之间的联系,传统医学期刊不会被取代,而是将与网络化医学期刊合作,以互联网为平台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了交集,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才会发现掌握最新科研信息越发便捷。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展与应用,新媒体成为补充广播传播手段的新载体,重新焕发了广播活力。湖北广播技术团队通过与英夫美迪公司合作,在基于SOA架构的基础上,从五个功能方面打造了一套适合广播应用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平台功能基本能满足广播对新媒体的管理要求,应用以来,拉近了新媒体用户与广播主持人之间的距离,通过新媒体交互的广播听众越来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郝点菊 《山西科技》2013,28(2):19-22
简述了媒体的定义、特性及其存在形态和发展阶段,阐明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钟将  巩文凤 《华东科技》2024,(1):110-112
<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诞生了更加适应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速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媒体的兴起给信息的传播以及新兴产品的发展都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负面的新媒体传播内容给新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正确引导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当代新媒体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正在逐渐被被迫发生改变,凭借自身平台,借力新媒体来发展自己。另外,一大批新媒体的诞生,也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而在直播领域,除了既有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也存在着新旧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时代,传统媒体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紧跟社会时代发展步伐,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构建全媒体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瑛 《科技咨询导报》2014,(36):254-254
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近几年以势不可挡之势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个人门户网站、论坛、贴吧、QQ说说、博客、播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只要拥有一个互联网终端,只要自己想对世界说点什么,总有很多渠道可以把想说的东西发表出去。只要所述事件、观点有看点,无论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会像病毒一样被迅速复制、转发、传播,顷刻之间传遍世界有移动数字技术覆盖的每一个角落。这股强大的"自媒体"力量对传统媒体显然是极大的挑战。在越来越强势的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借新媒体的力量充实和壮大自己,才能站稳宣传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发展来势凶猛,在信息的采集、发布、传播等发面发挥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作为传统媒体的大众期刊在期刊广告和读者数量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威胁,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期刊要取得不断地发展必须做到:功能定位明晰;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进行内容创新;整合已有资源,进行创意活动;充分应用高新技术,融合新媒体,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传统媒体日益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技术则快速发展,并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而变成多样,并且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参与者、制作者、传播者。自媒体也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应运而生的。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更及时、素材更丰富、传播面更广泛、舆论监督作用更大。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舆论风险的问题,如存在以讹传讹、谣言四起,舆论风向、错误引导,煽动性强、引发事端,为博眼球、不惜触线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宣传、监督、立法、技术管控等手段对自媒体新闻的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气象影视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陕西气象影视两大品牌节目《晚间天气预报》和《农情气象》为例,对比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气象影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和劣势,并就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广电领域掀起了创新发展的浪潮。国家对融媒体发展的支持,也使各个省市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如雨后春笋,不断挂牌成立。这一系列变革,实现了新闻宣传工作从传统的"简单相加"到互联网时代"不断相融"的重大变革。论述了融媒体时代,广电领域基于混合云架构的数据平台建设要点,其整合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通过移动可视化、移动回传、移动直播等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内容、传播平台、获取渠道、经营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查阅,从新媒体概念内涵、外延、特点等角度梳理出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虽然对新媒体的确切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研究趋同认为新媒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旧"媒体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同时,当前新媒体的突出特点是应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新信息传播技术,并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在传播方式上大大区别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上的崭新特征,以及对影视传播的巨大影响力。认为随着新媒体在影视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与融合会成为未来影视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