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对农业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及行政体系进行调整 ,把特色产业列入农业发展中心目的 ,才能使农民增收 ,农村稳定 ,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结合,提高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发挥了农业生产的潜力。农村经济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农村经济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敏 《科技与经济》2010,23(1):51-54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87-2007年的财政金融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金融机构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明显;西部地区存在财政支农和金融信贷资金年增长率高者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相反;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财政支农、金融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效应不同。平均西部最高,依次是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在各种城乡分割制度的影响下,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要走出此困境,必须创造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如有步骤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内部改革,实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农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与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参与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能力;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程剑 《安徽科技》2000,(2):20-21
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又是农业产业运作策略,是面向市场经济、谋求农村经济较大发展的思想变革和战略选择。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源于农民的启动、“龙头”的带动、市场的拉动、利益的驱动,但也需要科技的推动和政府的助动。本文将就科学技术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和国家政策的保障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经历了从兴起、发展到衰败的全过程.尽管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组织从形式上已经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此而引发的地方政府或有隐性负债及财政风险问题却愈加突出.通过详述农基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其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汉娜的"政府风险矩阵"理论分析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其债务对地方政府及其财政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增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意识、减少非理性行政干预和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各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规模与效率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影响,选取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构建效率指标体系;其次,加入规模变量构建面板模型进行研究;最后,通过门槛模型计算得出农村经济边界。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的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显著的边界特征,但财政支农效率仅对东部地区农村经济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支农规模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呈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效率仅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呈显著的抑制作用;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作用下,效率层面仅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有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支农政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合作体系提供一定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财政管理的极度忽视,是我国财政工作中的一个长期性痼疾。它既是命令经济、计划主宰、统收统支的经济财政模式的必然产物,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结果,为使我国的财政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4日至7日,国家科委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农村科技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德乾,顾问谢绍明,农村司司长王晓方,农村中心主任张景安,还有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陕西、辽宁、吉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青海、江西等省市科委以及北方交大、中国农大、华中农大、河北农大等高校的负责人及农业专家。 与会代表就当前如何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与原则;如何切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出贡献;如何加强农业科学研究,为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农业持续发展奠定科技基础;如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经济建设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不容人乐观。通过不断的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当前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素质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5-2004年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比重对短期经济增长率具有不显著的正相关效应,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率具有较高显著性水平的负相关效应;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比重的变化对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效应,对于中期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对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北京山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流失、建设用地粗放利用、产业同构严重以及乡村地域文化消失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打造与营销、山区农村空间重构、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促进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和严控体量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7条切实可行的山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路径。结合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农田质量动态监测、严控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管理审批制度和加大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政府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定西科技》2006,(3):11-1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已明显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科技人才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严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制约,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不够,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支出是政府为了扶持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之间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将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支付给农业领域而形成的支出。本文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及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和方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陕北绥德县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总结出贫困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受生态脆弱、环境闭塞、产业低级、经济基础差,以及人口数量多且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具有不可持续性,根据对影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要素的阶段性与动态性分析,并以绥德县为例,建立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通过对绥德县SARD的综合评价与态势分析,提出该县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到2010年后将进入弱可持续发展阶段,而且具有长期性与不稳定性,这一结论可为该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新成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5):103-105,117
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检验了我国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论是:为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支援农业资金的投入,在农业受灾之年要增加农村救济费用,适度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压缩财政价格补贴支出,这些措施应成为我国今后调整支农支出结构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及合作程度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文章结合财政支农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在分析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西藏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扶贫开发、推动农业科技工程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对策,以提升西藏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实现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农业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和可行性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突破现有的农业发展的固定模式,根据现行农业政策和农村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模式,对比各种农业体制下对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农业人口经济生活水平的影响,在理论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农业土地流转的运行体制,并初步得到一个适用于旨在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体制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英 《科技资讯》2006,(30):198-19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都具有很强的长远意义与战略意义。本文将从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家财政支农倾斜政策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调整中,党和国家提出和实施了对农业的财政倾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比重,增加了对农业的贷款,发放了大量的农村灾区救济款。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政策,是财政支农的主要方式,对于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生产困难,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