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工匠精神"作为一个热门词汇在社会各界广为传播,其所蕴藏的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为人所津津乐道。现代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之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该文以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就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与策略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渗透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该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析,阐述了"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并就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技工人才的培育摇篮,"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的灵魂。在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社会、企业的迫切所需,技工院校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浅谈东莞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东莞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产品品质有了更高要求,追求个性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趋势,同时也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重要机会。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企业成为生力军,而人才则是企业竞争的焦点。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从"工匠精神"知识内涵出发,构建了现代"工匠精神"内涵的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工匠精神"多维递进培养模式,即分层递进培养职业技能、标杆分阶式培养职业态度、从他律到自律养成职业道德、迭代递进培养职业价值观;通过"双创"案例表明知识图谱及多维递进式培养模式有助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现代"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和行家里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文章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党员教师是完成这一教育使命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的"工匠"角色分析,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来找寻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进而论述当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如何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工匠精神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具有对技艺进行创造、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特点。高技术人才一直是社会急切的需求且呈现扩大化趋势,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慢慢地被各高职院校定为艺术设计教育追求的目标。"工匠精神"需要在高职中凭借着一定的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以实现其传承目的,这对学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意义非凡。该文希望在对"工匠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人才教育赋予的时代要求,并在3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培养"工匠精神"人才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交通类职业院校作为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对各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王强  张艳 《科技信息》2009,(19):218-218
技工学校是直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基地。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要培养适用竞争、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职业教育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粗浅的谈了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匠精神这一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更是应当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该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分析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最后分析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希望可以有效提升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职业教育应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摇篮,这就需要各个职业学校领会"工匠精神"内涵,掌握"工匠精神"精髓,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工匠型人才"培养平台,校企合作培育"工匠型人才",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各种有效途径,使学生成为企业满意的匠人.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要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注重对知识型、创新型以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和敬业风气,职业教育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和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而思政课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觉悟,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全身心投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需求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我国的职业院校是专门为国家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基地,近年来职业教育为满足社会需求,也逐渐将人才培养目标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上面。而一个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意味着对品质与能力的极致追求,意味着精益求精,这正是当下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素质。该文主要针对工匠精神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呼唤劳动者工匠精神的回归,职业教育也开始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源于德国的职业培养模式——中德诺浩教学模式,其基本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为基石,分析中德诺浩"双元制"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并提出课程具体框架,为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9,(1):80-83
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成为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在2016年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引起了高度关注,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回归与渴望。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更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章在梳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对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应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自身更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并立志奋斗终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对业务能力刻苦钻研的"精益求精"精神,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带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培养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等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技工院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该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瓶颈,倡导将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模式与课堂灌输的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充分释放渗透式教育的延伸拓展等价值作用,并针对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概念,以培育工匠精神发展企业的思想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认可。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具有匠心精神的技能人才。作为为社会输送职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匠心精神的培养更不容忽视。工匠精神蕴含着完美精神、敬业精神、专注精神、厚德精神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是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有力催化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现代职教集团引领下高职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一核两翼三通四导五平台"的工匠型人才培育模式,即以创建一流农业高职院校为核心;以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19.
船政文化内涵丰富,它内含工匠精神。该文通过主观层面、客观层面两个角度论述船政文化内在包含的工匠精神,提出弘扬船政文化,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中,这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是高职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个人成才的需要。为此,需要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设置提高学生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匠术)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即"匠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中去,真正弘扬船政文化。  相似文献   

20.
培育工匠精神对于高校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高等技能人才的"中国特色"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辅导员自身素养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从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4个方面开展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