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0-73
浅析《活着》中余华所传达的人文主义,这在小说主人公福贵身上最能体现。福贵具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进而折射的世俗人文主义,都是对"活着"主题最好的诠释。从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期开始,其小说就带有了世俗的悲悯情怀,在苦难与温情的相互激荡下,演绎着生命的本戏。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鲜明地表达出他的人文主义政治历史观。他对王子哈姆雷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极高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雷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以及他坚信人类前途的光明,相信依靠人的理性和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社会都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鲜明地表达出他的人文主义政治历史观。他对王子哈姆雷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 ,给予了极高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雷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 ,以及他坚信人类前途的光明 ,相信依靠人的理性和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社会都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钟妮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7)
伊恩·麦克尤恩从艺术科学、道德理性出发,探讨人生价值和人性理想,表达其人文主义信念。通过分析《阿姆斯特丹》,审视主人公艺术创作的理想与失败、道德抉择的失误与胜利幻觉,揭示文中人文主义的缺憾与理想。 相似文献
5.
成良臣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80-82
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塑造两个层面入手 ,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并探讨了作品思想倾向与作家的丰富生活体验和长期的情感积累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父爱如山,是深沉的,是厚重的,自古以来为人称颂。该文以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为材料进行分析,借车站送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节,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紧扣"背影"这条线索,着重对文中父亲的描写展开论述。虽然面对天灾人祸,在厄运面前有过痛苦挣扎与命运作斗争以及人情冷暖的反抗,但更多的是显露出父子之间的凄凉而又辛酸的爱。该文围绕父爱这个主题展开论述,透析了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为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因善用讽刺和机智的语言而著称。小说《愚人颂》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全文以动态的内心独白为基础,揭示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和渴求。本文将对《愚人颂》里的人文主义和人性关怀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的浅析,指出人文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影响,说明其在我国教育思想领域兴起的必然原因,从而提出人文主义思想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坎特伯雷故事》表现了乔叟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乔叟的创作立足现实,面向人生,反对神秘主义的创作手法,与中世纪虚幻故事、幽灵般的圣母圣徒形象和千篇一律的宗教题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受时代的影响,乔叟处于由神学、宗教思想向人文主义思想的过渡时期,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154首十四行诗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在《十四行诗集》中,莎士比亚通过歌颂人的高贵性、永恒性以及肯定现世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林黄真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4-77
西方的人文主义以及其所引发的文艺复兴并非是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更是一场艺术运动,标志着西方思想的美学转向和语言转向。英国乔叟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女修道士的故事》综合体现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灵知、欲望和语言这三者的共同强调。 相似文献
12.
乔叟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但其生活在中世纪时期。可以说,英国十四世纪后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孕育乔叟人文主义思想的沃土,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则指引了乔叟,使他最终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而步入近代,成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乔叟在中世纪的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林语堂以民间文化为内核,以西方文化为对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吸收改造,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人文主义的思想观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以及“顺应天命”的宗教观、“直觉洞悟”和“近情”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国式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人文主义的提出适应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和夹杂其中的民族、宗教的矛盾.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的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余华编剧、张艺谋导演的故事片《活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首先从徐福贵、家珍等人的性格命运入手,分析其特征剖析其形成的深刻根源,从而揭示了作品表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博大的主题;其次说明了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形式方面的特点,并且发掘了这些特点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骏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帖木儿对金帐汗国的策略,不仅在中亚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在俄罗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的研究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可是,目前我国史学界对此研究还很不足,很少见到专题论文。为填补研究领域中的这一空白,笔者拟对帖木儿对金帐汗国策略的嬗变及其影响,作些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不同阶段的三个代表人物但丁、卜伽丘、莎士比亚的三部作品中的爱情故事的比较,探寻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马骏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帖木儿自中亚崛起后,建立了继蒙古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然而,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挥师进攻中国明朝途中,撒手归天,帝国遂四分五裂,王位继承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持续竟达15年之久。关于帝国的这场继承纷争,目前国内尚无专文探讨。拙文拟就河... 相似文献
19.
马骏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一帖木儿一生,不仅军功煊赫,而且长于外交。在撒马尔罕,他曾热忱接待过西班牙使臣克拉维约。并致书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要求扩充两国贸易。埃及、拜占廷均与他创立的帝国有外交往来。“和明朝的使节往来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也很密切。”帖木儿死后,其帝国与明朝的关系一直没有间断。帖木儿在中亚崭露头角时,蒙古在中国,西域的统治已经式微。明太祖朱元璋已在长城之内,推翻了元蒙统治,创建了大明帝国,势力已及于塞外。甘肃、宁夏等西北边陲的少数 相似文献
20.
复仇者的批判力量——重新解读人文主义悲剧《哈姆莱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代表剧作《哈姆莱特》突出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一方面主人公哈姆莱特身上所蕴含的机智、勇敢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全部特点,另一方面优柔寡断和迟疑不决又使得他的复仇故事最终归于悲剧。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所有内涵都显现在这里。人文主义对于社会的批判充分显示在这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