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也要充分发挥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慕课”的快速发展主要受全球化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改革和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等因素的推动。“慕课”的出现和发展给我国高校带来机遇和调整,高校要用战略视角思考高校的教学改革,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积极主动应对,推动和促进在线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应当主动应对、主动适应“慕课”对教师的要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重新审视,研究和实践“慕课”教学的要求和规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借助慕课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该文通过对建设慕课遵循原则的阐述,分析慕课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高校推广使用慕课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慕课(MOOC)是一种正在完善和发展的新兴网络教学课程,它的兴起迎合着大数据时代,乃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球众多名校积极探索的教学模式。慕课的出现,无疑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该文在分析慕课教学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而对会计专业课程中慕课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期待为会计专业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慕课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考虑地方高校的教学环境、教育技术和教学对象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如何实现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慕课系统的制作与开发、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的创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应用起来,慕课教学是现下新型的教学方式,而且已经逐步进入了护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各大高校对慕课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在不断探究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促使慕课课程得到很好的发展。该文结合慕课背景下护理专业的教学方式,指出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对慕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慕课教学资源进行护理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慕课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这种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出现之后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了全球多个国家,并进入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多个学科教育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此,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也被很多高校提上了教改的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文针对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文首先在阐述了慕课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慕课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应考虑的问题,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慕课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符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建设可以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质量,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实训、校企合作等资源。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支持力度、校企合作深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慕课管理平台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出发,探索MOOC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各项弊端,更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就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教学效果方面并不理想,这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通过合理地利用慕课这一教学手段,能够全面展现体育教学的魅力所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拉回体育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该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足及问题的分析,指出慕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为高校体育教育开展慕课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慕课应运而生并开始流行。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的队伍。慕课采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时空不受限制,扩大了课程的讲授范围,改善了授课形式,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该文基于慕课在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希望能使慕课教育在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促进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慕课教学模式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慕课因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开放、个性化等特点受到了热烈的推崇,同时也对传统高校教育造成了冲击。SQA-HND项目是由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建立,集升学和就业两种功能的国家高等教育项目,在中国引进多年,已有多所高等院校正在实施该项目的教学工作。该文结合SQA-HND项目和慕课的特点,认为SQA-HND项目在面对慕课教学带来的冲击时,应该集合各项目院校的集体智慧,建立慕课平台,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该项目的升学和就业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突出存在的高校体育慕课课程建设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多元化等问题。因此,在PBL模式下构建高校体育慕课的创新性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该文首先就PBL模式下构建高校体育慕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就PBL模式下构建高校体育慕课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BL模式下高校体育慕课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慕课(MOOC)是一种逐步完善和发展的新兴网络教学课程,它的兴起受到了全世界众多名校的爱戴和响应,它是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必然产物,慕课的发展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进步。该文针对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慕课环境下《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进而使"慕课"与"基础会计"课程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模式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应运而生,那么慕课作为我国在校教育的标志性平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传统教学中的教育资源分散、教学形式僵化、教学团队合作不足等问题。虽说慕课教学模式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契合,但在此大环境下,高校应如何建立和开发教学资源库则是重点问题,因此该文进行具体的研究,望对各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起到帮助作用,进而最大发挥慕课环境下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期,慕课的研究较早地在欧美国家开展,借势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其他国家对慕课的研究紧随其后,慕课的研究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改项目研究热点之一。教育资源丰富、网络平台共享、开放普及、快捷高效是慕课的特点。慕课的实质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把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农业高校仪器分析课程中,对其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进行探究,尝试探索农业高校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慕课"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运用SWOT分析法,对实验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方式改革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要结合高校实际,理性推进这一教学模式改革,并采取加强教师培训、硬软件建设和探索多元化平台建设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慕课"是以名师、名课、名校为基础发展而来.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而言,这对它们是一大挑战,针对这一挑战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在优质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团队打造、评价方式和评估机制探讨、平台建设的推进及制度与组织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建立适合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慕课",走自己的特色"慕课"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再是高分低能的温室弱苗。互联网教学模式被逐步引入到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当中,其中"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该文将介绍"慕课""翻转课堂"的概念,阐述"慕课+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慕课的迅猛发展和扩张,追溯了慕课的国际、国内发展历程,分析了慕课的应用前景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慕课课程实时服务困难、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情况,结合慕课课程特征,对高校实体课堂进行了重构探究,建立了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与慕课融合的教学新体系,旨在促进慕课在高校课堂中的快速发展和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对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慕课大潮冲击着高等学校,冲击着学生,也冲击着各专业领域的教师。为了迎接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该文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了慕课的优越性,提出了教师在知识传授、授课形式、教学创新方面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慕课课程,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