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臣 《科技资讯》2012,(28):107+109-107,109
农村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对高、低压线路、供电设备均造成危害,对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线路损耗、以及终端用户的用电均造成较大影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纠正三相负荷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线损是电能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低压线路特有的技术状况和用户用电的多样性决定了低压线损成因的错综复杂。本文探讨了常见的低压供电线损问题,通过对台区相关因素的分析,总结出低压台区线损的降低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居民用电负荷总量也不断增加。所占地区用电负荷的比重也有增加之势,大量的居民生活用电有时会造成冬季、夏季用电高峰时段的负荷紧张。采用经济和技术手段做好居民用电负荷的管理,同时加大推广家用节能产品的力度,逐步扩大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范围,让每一个家庭充分利用太阳能,从而实现电能的节约、高效和有序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防止低压供电系统零线断线故障对人及设备造成的危害,提出相应保护措施,以提高用电质量。方法 从故障发生的原因入手,以电气原理为依据,采取相应材料处理,提高保护装置功能及改变系统运行方式等措施。结果 对零线断线故障的防范和保护理论提出了较全面的措施。结论 提高了用电质量,保证了用电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新兴企业日益增多,用电需求更是不断加大。不断上升的用电负荷使得不少原有供电线路超出负荷,需要得到及时的整修与改进。35KV的输电线路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的,用来满足更多地区的用电需求。这个设计方案在施工方面有着技术的先进与创新之处,可以减小施工过程中因技术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居民日负荷预测精度,基于自下而上的建模思想,提出一种模块化的群体居民用户日负荷预测方法.考虑外界因素和用户自身用电行为对负荷的影响,构建相似日提取模块、聚类分析模块和用户用电行为分析模块以实现单户家庭负荷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方法对家用电器组合、家用电器功率和用户用电时间点这3个随机变量进行抽样模拟,构建用户负荷预测模块,实现群体居民日负荷预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的居民日负荷预测平均误差为1.3%,最大误差为5.6%.相较于基于灰色模型预测的平均误差2.7%、最大误差7.5%,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平均误差2.3%、最大误差6.9%,所提方法显著提高了群体居民日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黄钧 《广东科技》2007,(11):75-76
当今城乡的三相四线制供电(380/220V)多是从变电站的10kV母线引出10kV配电线路,除专线使用三相10kV的用电户外,一般都是在靠近负荷中心处装上三相10/0.4kVYyn0型配电变压器,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引出三相四线(380/220V)的低压线路供电给附近的低压用电户,其供电简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魏德育 《科技资讯》2007,(35):99-99
分析了计算机房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中低压零线断线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性,指出在民用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施工及维修时应对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中低压零线断线故障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推广之窗     
编号:T201078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用电负荷管理到户,使用户按计划用电,是用电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一项高技术。安装于用户的各类终端能采集所需的用电数据,及时掌握用户负荷情况,通过数据传输信道采集的数据可根据指令传送至中心主站,汇集成整个地区用电负荷状况。通过数据传输信道,中心站给相应终端下达指令和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时代,准确高效的居民用电负荷评估对改善和调节电力网络的传输结构至关重要.对用户用电的电流、有功功率和谐波电流等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对数据降噪,建立基于HOG和SVM分类识别模型提取数据特征,并进行负荷识别.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极大地降低数据收集和分析成本,对居民使用电器类型和数量的实时监测,为准确估算居民用电载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分时电价环境下,居民用户大量负荷转移至低电价时段,形成新的负荷高峰。为了缓解这一状况,提出了居民用户参与电网调峰的激励机制。以用户最小用电成本为目标函数,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分类并建立数学模型;考虑调峰功率约束和补偿费用约束,运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并通过用户响应次数、响应功率等4个指标对每轮次参与调峰的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最终确定参与调峰的用户名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能够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减小系统的峰谷差。所提方法能够引导用户有序参与电网调峰,实现用户用电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时电价是有效调节居民用电方式,降低城网峰谷负荷差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实施效果一直难以量化。本文从淮南市供电公司用电营销数据库提取城网居民三年的分时电量相关数据,按照年用电总量将用户分为三类,分别建立居民用电模型,尝试对淮南市居民分时电价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该模型包括月谷电系数,月谷电量增长,月平电量增长,月负荷峰谷差和月电费支出等指标。结果表明,淮南市分时电价政策大大促进了居民用电量的增长,使用分时电价的居民用电量的增长率均大于当年用电量的自然增长率;大部分居民倾向于谷时段用电,填谷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峰谷电价差小,各类用户平时段转移电量积极性不高,所以消峰作用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现有分时电价机制可能造成新的负荷高峰情况,提出了一种从负荷侧考虑的对电网调峰有贡献度的用电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各类家庭用电设备负荷模型、蓄电池负荷模型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型,其次提出从负荷侧间接调整电网峰谷差的激励机制模型,最后以用电成本与用户舒适度为目标函数,采用基于小生境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目标Pareto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激励机制在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同时能显著降低用电成本与用电峰谷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网压力并提高其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小区用电特点及负荷确定,介绍了小区lOkV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小区内变(配)电所的设置、小区内道路及景观照明设计、小区内低压线路导线藏面的选择以及小区内低压线路的敷设。  相似文献   

15.
住宅小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小区的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小区用电特点以及小区低压供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障小区用电的正常供给,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16.
居民住宅楼的用电线路的安全保护问题长期不被人所重视。随着住宅内用电负荷的不断加大用电设备数量的剧增,这一问题逐步显示出来,由于保护接地问题而引出事故常有出现,本文将教材理论内容与实际理论施工和应用相结合,讨论居民住宅楼用电线路安全保护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金良 《科技资讯》2006,(33):159-159
居民住宅楼的用电线路的安全保护问题长期不被人所重视。随着住宅内用电负荷的不断加大用电设备数量的剧增,这一问题遂步显示出来,由于保护接地问题而引出事故常有出现,本文将教材理论内容与实际理论施工和应用相结合,讨论居民住宅楼用电线路安全保护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裴豫华  董天杰 《科技信息》2013,(25):422-422
<正>在低压三相四线制的城乡居民供电系统中,由于用电户多为单相负荷或单相与三相负荷混用,加上千家万户电器不同、负荷不同、用电时间不同,造成400V电网三相电流不平衡严重。对于三相不平衡电流,供电企业只有经常进行测量或监控,并根据每项负荷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加强对新增用户接入进行控制,以确保三相负荷尽量趋于平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就三相负荷不平衡带来的危害都有哪些,采取何种措施尽量减少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环境下多电动汽车协同充电优化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量电动汽车通过居民侧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接入电网充电时,若各用户独自对充电过程进行优化,会使充电负荷集中在低电价时段,形成巨大的负荷峰值,造成变压器和线路严重超载,威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引入了一种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动汽车协同充电模式,建立了最小化用户用电费用的最优充电模型,提出了一种多电动汽车协同充电优化调度算法。该算法能有效避免用户独自优化调度时出现的弊端,同时显著降低用户的充电费用。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潘慧 《广东科技》2006,(6):23-2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电结构的改变,城市以及地区电网昼夜电力负荷差值越来越大。由于空调用电主要集中在室外气温较高的中午和下午时段,使得原本已是波浪型电力负荷的高峰时段负荷激增,大多数城市电网出现高峰电力不够用,而低谷电力用不了的情况。这种不断增加的电力负荷差给电网安全、合理和经济地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由此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仅靠电网调度来满足昼夜电力需求变化已经非常困难。通过用户侧的用电负荷调整来实现电力负荷均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