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有很强的文学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分析张爱玲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合肥方言在小说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张爱玲巧妙地将合肥方言植入到小说创作中,不仅仅让小说更具张力,同时也是她对自己生命"寻根"的重要方式。张爱玲是孤独的,通过方言的使用,她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沿着这条路走向记忆的深处、心灵的田园。合肥方言在小说中的运用反映了张爱玲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谈片     
张爱玲作品的久远魅力和历史价值与作家所具有的文学品质密切相关。首先,上海沦陷形成“孤岛”特别的文化和文学环境,张爱玲抓住历史机遇,以充分自由的创作心态在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第二,当更多的人被时代和历史的洪流裹挟而去时,张爱玲的独特显得非常醒目。尤其是她对人、人生和文学根本的认识有一种超越性,这使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具有了一种独特品质。第三,张爱玲蕴含了生命感悟、智慧和机巧的修辞能力,是少有人可与之相比的天赋。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这使得她的作品在埋没了几十年后仍大放异彩。她的小说侧重于对人性恶的否定性批判揭露,表现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普遍迷茫,失落与疯狂。艺术上溶传统文学手法和西方表现技巧为一炉,使她的小说深沉、含蓄而又充满了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张爱玲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在小说中,张爱玲充分利用这种修辞的艺术效果,将自己不同于众人的历史感念和人生见解展示出来。她的比喻超越了一般比喻的形似,而更趋于神似。那些或冗长繁复或简洁有力的比喻,总是自然而又猝然地跳出来,代表着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女性意识,向世人淋漓尽致地讲述她眼中的女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6.
作家写作时依赖于个人经验,会有一种确切、踏实的感觉,张爱玲童年、少年生活的不幸,给她造成了深重的心灵创伤,并对她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人生阅历体验及其表现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创作一直围绕着男女之间的婚恋问题展开,在她的小说中往往具有"灰姑娘情结"这样一个叙述模式。在剖析两性关系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往往编织出一个个爱情美梦,又亲手将这爱情童话打破。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她在小说中对男权神话发出批判和冲击,努力揭示男权社会中婚恋关系的虚伪和不堪,通过对时代女性生存环境的复刻还原,对"灰姑娘情结"进行了一次张爱玲式的书写。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中出现的"灰姑娘情结"进行一次剖析,挖掘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其作品再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性的真实以及人类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失落,渲染了情欲对人的支配,对复杂人性给以揭示。对盲目而残酷的人性的关注始终是她作品的最高命意。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国伟大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形式上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她对生活和真实的独特见解使她摒弃了传统文学的主题和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表达现代人的混乱无序的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和意识活动。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为文本,从表达手法等方面探讨伍尔夫如何探索人物在生活中极普通的"瞬间"心理变化,并借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人生,揭示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散文创作的人本主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与她小说的荒凉、苍凉、悲凉这些"冷"的意味不同,跃然纸上的是满腔的"热",是张爱玲对世俗生活,对市民生活,对物质生活的热切投入。在她的散文中,总有人本的幽灵在游荡,在那浮华的世界里,人本主义正是张爱玲心向往之,一意求之的。本文论述了张爱玲散文创作的3个部分:消解崇高———把人还原为人,审视女性———把女人还原为女人,雅致地享受世俗生活———把生活还原为生活。阐明了正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的特殊时期,造就了张爱玲,使这个奇女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在领略了人生虚无的同时,发现了世俗生活的美,还原了人所以为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霍桑的成名小说<红字>描绘了17世纪新英格兰的社会风貌,暴露了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社会黑暗.这部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象征主义的小说.作者在此书中为我们提供了透视美国历史和文学的一面镜子,象征手法在此书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本文从红字的多种象征意义、主要人物以及背景的寓意等方面入手探讨<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在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张爱玲的翻译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女性、还原女性原作形象、增补和强化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对于月亮意象阴晴圆缺的透视有三篇代表性的小说,小说展示了女性的边缘处境,揭示了女性根深蒂固的“女奴意识”。张爱玲之所以选取月亮意象作为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客观原因是对传统文学中“女人是月亮”喻象的继承,主观原因是张爱玲自身的独特经历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非常独特,她用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描绘了一个个情爱婚姻的虚无感、人的孤独感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感。本文从主题思想、选材以及表现手法三个层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彭雅琴 《科技资讯》2010,(36):220-220,222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话语意识的形成受到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审美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这位女性主义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新旧时代交叠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她的作品常被误读为古典式叙事。分析其小说的空间形式,可以显示出其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她的小说是通过日常生活叙事,细节描写、对话性、反高潮等手法凝固时间,并设置地域空间和情境空间来获取空间形式的。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5,(5):48-50
20世纪40年代大上海名噪一时的才女张爱玲,其作品自新中国成立后便从大陆消失。20世纪80年代初,沉寂了近三十年的张爱玲及其作品重返大陆,再度走红,并掀起一股三十年不退的热潮。张爱玲的文学作品被不断印刷出版,她的代表作多次被改编为话剧、舞台剧甚至于影视剧搬上银幕,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也同样被多次改编为艺术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文革"结束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心理等层面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下,文学界对张爱玲及其作品进行发掘并使之"经典化"、文化日益商业化下对张爱玲的炒作与包装、当代社会大众心理的变化以及张爱玲本身与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都对"张爱玲热"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