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WMTS,切片地图技术是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提出的一种空间数据发布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采用预定义图块方法发布数字地图服务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本文围绕切片地图技术在省级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地理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切片地图数据的制作技术,实现了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在WMTS环境下的发布和调用显示。  相似文献   

2.
WMTS,切片地图技术是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提出的一种空间数据发布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采用预定义图块方法发布数字地图服务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该文围绕切片地图技术在省级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地理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切片地图数据的制作技术,实现了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在WMTS环境下的发布和调用显示.  相似文献   

3.
多样化的获取能力、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理信息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也对其在线服务应用提出了挑战。目前,在线方式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主要是通过WMTS提供地图服务、通过WFS提供矢量服务,响应速度和数据量、服务器、网络环境相关性大,而且还存在事先切片费时费力,切片后属性信息缺失而无法支持空间分析和在线编辑两个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地理信息数据价值的共享与应用。因此,如何提升在线地图的价值,发展快速、有效的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在线服务模式,是最大化挖掘并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该文围绕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在线服务的现状及需求,讨论一种无需切片、直接基于数据服务的GIS地图引擎,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发布、秒级响应、实时配图渲染、前端分析与运算等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C/S的网络地图的研究与实现——以天地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网络地图天地图为例,分析基于WMTS标准的网络地图服务切片组织及访问形式。采用ArcMap软件中插件开发模式,扩展ArcMap软件中显示图层类型,开发出ArcMap软件中调用天地图的插件。程序使用多线程方式下载切片数据缓存到本地,以牺牲硬盘容量来屏蔽访问网络地图服务时对网络的限制,提高了加载显示地图切片的效率。借助于ArcMap软件中的打印出图工具,可以将网络地图拼接出图,并辅以相应的地图要素,极大地提高了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WMTS服务功能接口的分析,基于Node.js平台非阻塞式I/O、事件驱动等高并发特性,实现了高并发响应的地图切片服务,并利用Openlayers实现了地图服务的调用和展示.  相似文献   

6.
天地图·新疆作为国家“天地图”项目的省级分节点,为新疆公众提供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矢量电子地图数据的制作流程、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采用Arc GIS相关软件生产"天地图·上海"电子地图的数据处理流程、地图配图及瓦片切片技术,包括数据融合、数据库建设、数据提取、数据抽稀、坐标转换、符号库及配图模板制作、地图整饰、地图瓦片切片等步骤,在此基础上总结编制方法和经验,为其他电子地图项目的编制和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并通过不断完善数据的快速更新机制,不断提高上海地理信息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水平,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地图地理信息点的数据描写值滞留在数据的表面级上,数据间缺少必需的相关性和匹配性,从而直接影响用户访问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地理信息点的数据融合算法(DFGI)。该算法在计算语义相似度的基础上,增加地理信息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以判决地理信息数据之间的相融性,实现地理信息数据之间的目标匹配,提高了单纯相似度匹配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实验结果与实际值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且能提高地理信息的匹配效率,减少误差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地震信息服务模式存在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交互的高耦合性、表现形式的单一性等特点,难以满足多源异构地震信息快速、准确、综合发布的要求.为了有效、及时地管理地震信息,在“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信息在线集成服务的方法,将“天地图”的地理信息与地震信息进行了有效的集成服务,基于此方法,开发了原型系统,并实时集成了地震空间统计与分析服务,有利于地震信息的快捷发布与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用ArcGIS Desktop制作精美的地图,用ArcGIS Server发布为地图切片服务,但是,在有些时候仅需发布地图切片服务,如何将庞大的后台轻量化,笔者进行了摸索,通过NodeJS来发布符合OGC-WMTS规范的ArcGIS紧凑地图切片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总结了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的需求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总结并分析了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在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共享云平台的建设、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HNCORS平台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应急测绘数据快速采集与服务平台4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思路与解决方案,为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化时代的地图演变趋势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三维虚拟地图的特点分析、架构体系研究以及现有技术的比较,提出一种多视角的城市三维虚拟地图的建设方案,并结合实例利用Google Sketchup技术完成三维建模,在Google Earth平台上实现城市三维虚拟地图的共享与发布。通过不同视角的城市三维虚拟地图对同一区域的地理数据进行展示,进一步提高了地图的地理信息量,丰富了地图的展示手段,可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大数据及其特点,分析了地图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困难,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与空间大数据开展地图编制的方法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在全球地图编制中的应用,为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高效开展全球地图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近年来,河南省地图院为河南省民政厅行政区划管理工作所做的任务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数据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框架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空间据数据的技术是采用地图数字化,从而增加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为避免这种重复,本文提出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着重讨论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地图生产的过程、地图显示的方法和测绘数字化的层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淑虹 《科技资讯》2012,(22):26-26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本文简要的介绍如何利用Geoway DLG Checker软件在入库前对数据的图形关系、拓扑关系、逻辑一致性、属性信息进行检查修改。  相似文献   

17.
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常面临土地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农用地流转、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问题,由于相关数据源自多个部门,数据共享与互操作困难.针对厦门火炬园开发区建设管理部门面临的上述问题,提出采用网络服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管委会部门数据以Web Service形式发布,通过调用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使用Web Service实现Auto CAD数据Web端动态浏览与叠加.基于Flex技术实现网络服务的富客户端聚合,开发了建设处地理信息系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各种原始规划、规划变更、土地利用、土地开发红线等信息,在统一地理信息框架下实现了多部门分布式数据的叠加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特点,分析建设多源异构地理信息检索的应用需求,设计开发一种通用的多源异构多维地理空间搜索引擎,研究了存储结构与存储方式,开发插件式的索引引擎,实现可扩展、可定制的多应用查询引擎。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天津市勘察院数据资源平台,满足企业的数据资源检索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数据是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多源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挖掘出巨大价值。但地理信息大数据面临多种安全威胁,可能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现有针对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安全保护研究多关注安全技术,缺乏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管理和安全保障的研究,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方案应该是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并重。本文在分析了地理信息大数据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后,提出了一个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框架,从安全管理保障、技术保障、工程保障和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来实施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工作,该安全保障框架可以指导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建设者和运营者提升地理信息大数据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能力。同时,为落实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框架,提出了一个配套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标准框架,旨在以安全标准为抓手,切实推动我国地理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工作,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该课题的总体目标为在特大城市层面建设一体化的智能位置服务开放式平台,实现基于B2B的位置服务模式,为位置服务开发商提供安全的运营平台,从而实现各类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共享共通。并在此运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商业化的位置服务模式和领域,拓展导航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突破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B2B商业化服务。该课题构建云架构的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吞吐率每秒600 000次以上,基于平台的服务开发商数量不少于100个),创新研究一种室内外位置信息的智能发布模型,实现无缝化的位置信息集成管理,并提供高效的访问接口。该课题总体进展如下所示:(1)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智能位置服务平台设计、室内外位置信息智能化集成管理设计。(2)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初步形成,目前其吞吐量可以达到10万左右。(3)重点研究了课题中"终端位置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终端位置信息智能化管理技术、B2B服务开发商应用访问体系和接口技术"3个关键技术,建立了用户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数据服务与基本GIS空间服务。(4)完成了平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与模块的详细设计,研究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完成了位置云平台设计,形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构架与工程实施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设计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实施方案》《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设计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服务接口标准》。(5)开发了导航基础地图数据与位置服务专题数据的动态迭加协议,研制了位置信息搜索与服务平台,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位置云数据库规范》。(6)研究了位置云服务平台的集中资源管理,形成了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用户管理平台程序设计》。(7)该课题研究了室内地图的制图规范与技术流程,完成了室内地图数据采集、室内地图数据编码规范、室内地图配图、室内外无缝导航地图数据库建设、室内位置信息源控制点部署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