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明 《科技信息》2010,(36):167-167
倪修山先生于2006年第1-2期《语文月刊》上发表《重塑烛之武再论退秦师》一文,给人以全新之感,然而纵观全文疏漏矛盾之处很多,很难使人信服。该文认为"烛之武救了郑国,是出于老者的宽容、仁者的善行和臣子的义务","秦师能退有秦晋联盟不牢和烛之武两个方面因素。"秦穆公之所以接受烛之武的意见是因为除烛之武"大智大勇"外,最重要的是因为"烛之武年长,德高也。"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中《烛之武退秦师》与《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烛之武与召公 都是向各自的大王秦穆公和厉王进谏,结局却成败不一,这里除了纳谏人的通达与专横 的因素,其劝谏过程的心理把捉与话语策略等艺术优劣,就成为同是劝谏,却结局相反 的一个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读者朱默辉来信问,什么叫东道国,现简复如下: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了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说秦退军的故事。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相似文献   

4.
一从“贰于楚”说起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其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的“贰于楚”,如秦礼军同志在《〈左传〉“贰于×”解》中指出的,许多文选本都解释为:“贰:贰心。郑国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国相近。”个人认为,这解释比起王力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叫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于己”注,即“贰,两属,属二主。贰于己,一方面属庄公,一方面属自已”,似近义理些,只是所释词义与所在语法结构不大相应。论结构,此“贰于楚”当与上句“无礼于晋”同,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5.
《学记》是我国古代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读它令小记者受益匪浅。《学记》里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小记者十分赞同这句话的观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我们应该认真听讲,而在课外休息时,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小记者认为,游玩时的"居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宗经》篇认为"经"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是总结了历代文化精髓的经典。《诗经》则由于其艺术特性而最能深入人心。但"五四"新文化运动颠覆了《诗经》的经典地位,造成了《诗经》研究的偏差。今天,我们应联系经学史的发展过程,重申《诗经》的这一历史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7.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是《左传》里的一句话。目前人们对这句话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曾对晋君(惠公)施给恩赐”。但是,从上下文和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看,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根据语法、修辞分析和前人已有的成果,此句应理解为常见的被动句式,意即“您曾被晋君赐予过呀”。这是烛之武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这种理解更符合文章的原意。  相似文献   

8.
<正>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首先,让我们先从这句的字面意思入手开始解读。先看"二篇之策",关于策,前文曾谈及,蓍草一根称为一策。"二篇"指的是《易经》的上下两篇,《易经》讲了六十四卦,分而为二,上下两篇各三十二卦。乾卦属于纯阳之卦,每一爻按照我们前面谈过的卜筮的方法都剩下36策,乾卦六阳爻共  相似文献   

9.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是<左传>里的一句话.目前人们对这句话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曾对晋君(惠公)施给恩赐".但是,从上下文和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看,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根据语法、修辞分析和前人已有的成果,此句应理解为常见的被动句式,意即"您曾被晋君赐予过呀".这是烛之武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这种理解更符合文章的原意.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刘禅治蜀的二十余年中,他任人唯贤,科教严明,厉行法治,行法治蜀,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德法结合,礼威并用诸葛亮十分崇尚先秦法家思想,在治蜀过程中,他始终强调"威之以法"、"厉行法治"。他说:"威武加则刑罚施,刑罚施则众奸塞,不加成武,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1],他把法治同国家兴亡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一观点与管子《任法篇》的:"不能废法而治国"、韩非《有度篇》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完全是一致的;诸葛亮在治军中切实贯彻"使法量功";主张法律面前人太平等,诸葛亮曾上疏后主…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鲁迅翻译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如雅各武莱夫的《十月》、法捷耶夫的《毁灭》、班台莱耶夫的《表》、淑雪兼打(今译左琴科)的《贵家妇女》、《波兰姑娘》,卢那卡尔斯基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布哈林的《苏维埃联邦从maximGorky期待着什么》等。1933年1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了苏联小说集《竖琴》,内收作品10篇,其中有7篇为鲁迅所译,涉及的作家有扎弥亚丁、伦支、斐定、雅各武莱夫、理定、左祝黎、英培尔。同年3月,良友又推出第二本苏联小说集《一天的工作》,9篇小说中有8篇为…  相似文献   

12.
书林漫步     
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是:《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明末冯梦龙纂辑。各四十篇共收话本一百二十篇。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其中有些可能就出于冯氏之手。“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作。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三言二拍”为研究宋元明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就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说,“三言”在“二拍”之上。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中国中古时期一部伟大的理论批评著作,贾谊是汉初文坛的杰出代表,其人其文具有永恒的魅力。刘勰在《辩骚》《诠赋》等十四篇中对于贾谊的文学创作做了多方面的评价,特别在《哀吊》《体性》《才略》三篇中重复运用"清"字来评论贾谊的文风。知人论世并结合刘勰审美理想中"清"的意蕴,贾谊"清"之文风主要呈现在其文语言明晰省净和其人性情清正真挚这两方面,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楚地文化对他的思想及"清"之文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语》格言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而弥足珍贵的。《论语》警句艺术,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不朽典范,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杏坂娄氏宗谱》,始纂于唐,乃武则天时宰相娄师德之家乘。完整保存有唐乾宁二年柳的《谱叙》、白居易晚年的一篇重要逸文。后经历代续修,自汉迄清,凡50世,叙之精而覆,记之详而赅。非但对娄氏历朝人物,更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都提供了许多正史不载的珍贵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品味。  相似文献   

17.
饶自斌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09-110,143
唐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历来为诗家激赏。笔者试图从其主题、理趣、写景、传情等方面进一步探幽烛微,特别是就诗篇的整体格调和其中的所谓“宇宙意识”两方面的不同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马援《武溪深行》是东汉初年一首重要的诗歌,历代诗歌选都有收录,但关于诗中地名"武溪"存在"武溪""五溪"两种说法。经考证认为用"五溪"更加符合文义,诗歌题目应为《五溪深行》。"五溪"在东汉荆州沅陵郡壶头山附近。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翻开艺术史,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享誉世界的大师,或多或少都有着同性恋情结。这篇讲点艺术的小故事,讲一讲艺术中的"同志"也就是同性恋艺术家,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应该有歧视尤其是对爱情。从古至今,文学家们从来都不惜用最动人的辞藻去表达同性之爱:比如《越人歌》中的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曹雪芹用"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来形容宝玉和秦钟一见倾心的初次相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同性恋的爱之  相似文献   

20.
关于《艳异编》与《太平广记》之间的关系,在小说学构建之初就由孙楷第先生下了断语,之后此观点成为权威,为学界相袭沿用。然而针对《艳异编》所编选全部篇目逐一查找来源,可以得出"并非十分之七"的结论。其中,以"王敬伯"篇为例,查找故事源流,得知《艳异编》中此篇看似与《太平广记》相关,实际上并非编选自《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