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分析了梭罗作为生态文学开创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在超验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梭罗走进自然之中,寻求一种真实自然的内在精神生活,创作了生态文学作品《瓦尔登湖》;通过对梭罗《瓦尔登湖》所蕴含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具体研究,提出梭罗是现代生态文学开创者的观点,并指出了梭罗及其所开创的生态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随笔集《瓦尔登湖》的文本呈现为核心,从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出发,通过《瓦尔登湖》所彰显出的梭罗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要素,结合梭罗导师爱默生的相关理念,探求《瓦尔登湖》所呈现的价值理念,与梭罗身上"真正的美国人"这一评价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3.
详细分析了梭罗作为生态文学开创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在超验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梭罗走进自然之中,寻求一种真实自然的内在精神生活,创作了生态文学作品《瓦尔登湖》;通过对梭罗《瓦尔登湖》所蕴含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具体研究,提出梭罗是现代生态文学开创者的观点,并指出了梭罗及其所开创的生态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瓦尔登湖》( Walden )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该作品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因此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从诸多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但用对话理论分析书中梭罗对话的有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作为理论依托,着重分析梭罗与自然的对话,并探讨这种对话的积极意义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这部文学作品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生活、思考的整个过程。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我们对梭罗对世界、自然、生命等多个方面的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从批判精神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刻剖析,全面展现梭罗的精神世界,对梭罗这部作品的理解向更深的层次进展。  相似文献   

6.
湖边怀想     
年前在威海,有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作家参加的“人与大自然——环境文学研讨会”上,王蒙同志所作题为“作家应是保护环境的先行者”的致词中,首先提到的是一个半世纪前的梭罗。他说,如果我们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不能不赞叹这位美国作家凭着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而不是通过统计数字,就已经对于保护环境具有了极超前、极深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沃尔顿湖》这部作品,揭示了其作者梭罗对大自然的热爱,阐述了他对自然的二重性观点的认识:自然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指出了书中充满了象征意义的描述,显示了沃尔顿湖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华杰 《科技潮》2010,(11):44-45
梭罗在《野果》一书中说:“采浆果这活儿本身的意义远大于吃浆果。”他还说,长浆果的地方本身就是一所大学,而城市化使许多人失去了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土地私有化以及劳动分工剥夺了人们亲手采集无数野果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整体意识。书中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并从生态整体利益审视自然万物。梭罗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唤起现代人的生态良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11.
沙畹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汉学研究大师,他曾二次来到中国,二次登上泰山,翻译《史记·封禅书》,他撰写的《泰山》一书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泰山信仰文化的学术著作,他还对泰山石刻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原 《世界博览》2011,(8):81-81
由于法律宗教基础分崩离析,西方生活中的圣俗二元性正变得毫无生命力。 哈罗德·伯尔曼的《信仰与秩序》剖析了现代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法学学派的各种错谬,他据此提出应重建法学与法律的神圣信仰根基,恢复基督信仰与法律间的实际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卓越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美国社会的民主与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管理中,他融人“做中学”思想,并率先采用“方案”教学;他倡导大众教育,即简化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梭罗崇尚思想独立,反对迷信权威。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环境美德伦理学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不难发现蕴含其中的天人观:在自然万物面前态度谦逊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基础,在大自然中低碳生活是维护人与自然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天人合一是人类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颇具特色的存在主义者,克尔恺郭尔提出了"人生三阶段"论,强调突出了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生存的至高无上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作品《恐惧与颤栗》中三个疑问的提出,并讨论了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展示了克尔恺郭尔对于信仰与伦理的判断与区分,揭示了他对于信仰这个悖论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猫之所以被从众多动物中挑选出来成为信仰公敌,很大部分原因是它特立独行的行为与《圣经》中温顺动物形象不符。日前一位名叫亚历克斯·斯帕罗的学生误将一张猫咪的可爱照片当作论文发送给了导师,几天后才发现。就在他心说:毁了,这次一定会挂科时,他的导师的回复来了:如果你把这只猫送给我,无论你写不写作业都是100分。  相似文献   

17.
北村的《诗八首》展示了基督信仰的向往、感动、苦难、赞美、弃绝、救赎、平安、前行的八个历程,在一个无法抒情的时代,抒发了一种真挚的信仰和情感。对基督信仰的真实体会使得北村赋予了《诗八首》非凡的内涵和超越的向度以及心灵的幸福和灵魂的大美。《诗八首》导引了一种生命,即人心的纯正与美好。北村把信仰生命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诗八首》是信仰中被释放的心灵的成熟、自由之歌,是重生的心灵在湛蓝的天空诞生出的精致的赞美。  相似文献   

18.
《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是一位卓越的大乘佛教的导师和宣传家,他通达大乘佛法精义,其所说佛法精义主要包括:一是"缘起性空、法性无住",二是"不二法门"。他的理想追求是"引渡众生"。维摩诘这一富于理想色彩的美好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居士佛教信仰的典范,给中国文学及其它艺术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评价理论分析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选章,具体分析其有别于记叙文或是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细节,从而探讨英语散文的评价特征和篇章结构,以期更好地研究文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班固生活在经学昌明的东汉初年,他深受经学影响,使得《汉书》具备清晰的经学特质。一是强烈的等级观念。作品中无论是格局的安排、人物传记的次序还是对史迹的勾画、对人物言行的评价、对之前史作的扬弃,均依此以“礼”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为据。二是信仰君权神授,在人与人关系上,上级要求下级信仰君权神授,实际上是全民都要信仰,主要是心理上要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