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黎明 《科技信息》2013,(26):116-11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异变、动摇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面对当前共产党员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怎样认识当前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并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的要求和表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要重视胡乔木同志论中共党史研究和撰写工作的意见。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本质属性和特点。要始终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发展的历史。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发展的历史。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等的综合研究。坚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关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兰 《科技信息》2008,(21):147-147
大学生信仰教育事关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呈现多样化、功利化、世俗化等特征。重建大学生信仰体系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支撑,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推进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归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逻辑关系的视角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一切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确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把培育研究生马克思世界观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对话西方思潮相结合。对策主要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培育研究生的民族精神,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通过文明的对话,让研究生在更宽阔的视野里了解全球化和网络化语境下多种思潮激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通过"关怀和疏导"关照研究生群体的现实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使个人理想的实现植根于为社会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实践中,这也是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非理性信仰盛行,原因既有现实的,也有传统的,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现实的分析,采用现实的手段,建立非理性信仰的抑制机制,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自主性、坚韧性和果断性,是意志的特征。青年学生的意志自主性导引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的坚韧性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的果敢性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发青年学生的意志果敢性,铸造青年学生的坚韧意志。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形势,不断探索的历史性课题,是党和国家的大事。要办好此事,第一要务是要建立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大众的信仰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载体"——中国共产党的信服。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体"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员的人格力量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结合起来,显示"载体"的榜样魅力,吸引大众信仰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才能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信仰问题,涉及人的思想灵魂,也涉及到社会制度和党的指导思想。从知、情和意三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科学的信仰。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践行过程。井冈山红色文化就是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明成果。从知、情、意三方面解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对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批驳、抵制"过时"论的消极影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分析问题,具体分析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某一个国家内不可能胜利"和列宁提出"在新的发展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完全可能胜利"的这两个不同结论,就能清楚二者不是"过时"和"与时俱进"的对立关系,而是唯物辩证的有机统一、革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内在统一,同放真理光芒.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形成、确立乃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时期。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作用。因此,必须着力剖析影响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把握其本质特点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研究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是积极的,但还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知识欠缺、入党动机不纯、缺乏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勇气等倾向,而且理工类学生比文科类更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大学生身处开放的多元社会情境下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增强研究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和研究生党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必由之路。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求广大青年学生理解、掌握、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肩负着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武装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与青年学生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协调,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思维向度上有所创新。即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维,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要求,做到以真理服人;要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做到以事理服人;要符合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做到以情理服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社会模式。社会现代化中的文化转型处处影响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逐渐被自己生产的物奴役,精神领域被外在的物填满。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文化产业入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培养人们高尚的理想和信仰。  相似文献   

15.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大学生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的问题,这就需要找到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陈成志  焦春红 《科技信息》2013,(16):120-12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自觉反对来自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和攻击,避免迷失政治方向。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弄清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历史必然性,在当代中国,尤其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够经受住"四大考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式微的局面是一个事实。在此事实下信仰教育应尊重本课程的内在规律,坚持信仰教育的方法是引导而非灌输的思路;其次,信仰教育应直面社会现实,提高理论品味;再次,信仰教育应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存在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为核心导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导性,以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很大冲击,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从五个方面冷静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强化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讲信仰马克思主义都是指在革命时期 ,而在建设时期则总是强调必须把它当作科学来学习 ;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要把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服 ,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既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词汇盲从 ,又启迪人们以改革开放的观念思考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