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马蹄进行保鲜加工研究.利用电阻法测量了马蹄的共晶点和共熔点,采用L12(35)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冻干产品质量和设备生产能力的主要参数,评定了冻干产品的含水量、外观、复水性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马蹄冻干的最佳工艺为:速冻温度-36℃,速冻时间20h,干燥升华时仓压(120±10)Pa;干燥解析时仓压(40±10)Pa,解析时的搁板温度50℃,干燥时间14h.  相似文献   

2.
探讨人红细胞在冻干前经添加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海藻糖负载缓冲液负载后,是否会提高红细胞的冻干效果. 实验组:为6%DMSO 800 mmol/L海藻糖.对照组:冻干前负载缓冲液为等渗PBS.取等量压积红细胞(6份)分别重悬于两组负载缓冲液,37℃孵育8 h后离心去除上清,加入冻干保护剂混匀后程序冻干,15%PVP溶液37℃三步复水.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冻干红细胞复水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复水红细胞变形性、再水化后4℃放置时间对冻干红细胞再水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冻干红细胞长期保存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实验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为(63.019±4.901)%,对照组为(28.787±7.51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两组冻干红细胞的综合变形指数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为(18.133±2.392)%,对照组为(8.017±1.93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冻干红细胞复水后4℃保存4 h、6 h、8h后,相对即刻再水化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复水后4℃保存12 h、24 h后,相对即刻再水化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冻干红细胞4℃保存6个月前后复水后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红细胞冻干前经添加6% DMSO的海藻糖负载缓冲液处理后,可提高冻干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改善复水红细胞变形性,提高复水后4℃保存的稳定性和冻干红细胞长期保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海藻糖、蔗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作为冻干血小板的保护剂,研究糖的浓度和种类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干血小板的保存效果随海藻糖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海藻糖质量分数增加到20%时,非活化血小板的恢复率达到85.7%;对于质量分数均为20%不同种类的糖保护剂,非活化血小板的恢复率都达到70%以上,海藻糖略优于其他几种糖,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菌类多糖疫苗冻干工艺优化方法.方法:首先根据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共晶点温度确定预冻温度;然后统计分析一次干燥阶段和解析干燥阶段制品温度线与设定温度线的重合时间,以确定一次干燥时间和解析干燥时间是否有缩短空间;最终确定优化冻干工艺曲线后,进行冻干试验,对优化前后冻干产品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将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冻干工艺优化为:预冻-40℃、3 h;一次干燥-45℃→-10℃→10℃→25℃→40℃→31℃,总时间为12 h,真空控制为0.10~0.16 mbar;解析干燥31℃、6 h,真空控制为0.005 mbar.优化后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关键质量属性(外观、复溶性、水分、分子大小和多糖含量)均符合质量标准,检定结果无差异;优化后冻干周期缩短310 min.结论:优化后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冻干工艺周期明显缩短,设备负荷和生产能源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预冻阶段会通过影响冻结体冰晶粒度的分布最终对干燥过程的速率、能耗以及冻干产品品质产生重大影响,基于CFD软件对溶液在预冻过程中温度场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冻结后冰晶粒度,并研究控制搁板温度恒定、从常温匀速降温以及含养晶过程中恒温降这3种冻结方式对冰晶粒度分布的影响,分别得出各预冻参数(搁板温度、温降速率和养晶时间)与冰晶粒度分布参数(冰晶粒度平均值和标准差)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并且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回归关系拟合优度和参数准确度较高,且多项式分布显著性水平达0.98以上,这对冻干曲线的优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分别考察药脂比、液固脂质比、水浴温度、两种固体脂质比、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对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冻干制剂,并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和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根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佳处方制备三批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其包封率为22.98%±2.6,载药量为3.71%±0.16,p H值为5.18±0.34,电镜照片显示替莫唑胺纳米脂质载体外观呈圆整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粒径均匀;冻干制剂外观呈白色粉末,复溶后包封率略有增大,平均包封率为23.92%±2.6;体外释放显示出缓释效果。结论: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方法简单,冻干制剂稳定,包封率变化不大,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三种方法对甘薯茎尖进行干制,考察每种方法对产品复水性的影响,比较产品的复水率和维生素C保存率.结果表明,真空干燥(60℃,真空度0.06 MPa)下,复水性最好,复水率为396.49%,维生素C保存率最高,为71.67%.  相似文献   

8.
以吸附处理染料生化废水的饱和活性炭为研究对象,采用活化过硫酸氢钾(PMS)和过硫酸钠(SPS)的方法再生活性炭.分别考察了活化方式、氧化剂用量、pH值、再生时间、温度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再生前后活性炭吸附对废水COD,TOC和UV254值降低率的比值来计算再生效率.结果表明,热活化与其他活化方法相比,再生效果更好;当氧化剂质量分数为100%、活化温度为100℃、再生时间为60min时,活性炭经活化PMS和SPS再生后的再生效率(以COD值降低率计算)分别为53.90%和55.98%.表面基团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再生活性炭与原活性炭性质相近,恢复程度较高,与吸附试验结果对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冰晶粒度的分布对干燥过程以及冻干产品的品质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模拟研究搁板温度恒定、从常温匀速降温以及含养晶过程的恒温降这3种冻结方式对冰晶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搁板恒定低温和匀速降温条件下西林瓶的高度方向呈中间大两端小;当各冻结方式中温度条件变化时,搁板温度越低,则冰晶粒度越细密、越均匀;而且较大的降温速率也会产生细密且分布均匀的冰晶。当取恒定温降的最终温度等于恒定搁板温度时,恒定温降条件下的冰晶粒度比恒定搁板温度条件下的粒度平均值更大,但前者产生的冰晶粒度分布更均匀;若在恒定温降条件中加入养晶过程,则冰晶平均粒度会增加,且可通过调节养晶时间调控分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0.
高红莉  胡军周  郭雷  李洪涛  张硌 《河南科学》2019,37(7):1058-1063
为了提高粉煤灰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PSAF)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了二氧化硅浓度、酸灰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熟化时间、熟化温度、n(Al+Fe)/n(Si)(铝铁硅比)、n(Al)/n(Fe)(铝铁比)等因素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法建立的2FI模型回归项极显著(P=0.010 8),复相关系数R2为0.862 5,模型选择合理.二氧化硅浓度为1.5%、酸灰比为1.8、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40℃、熟化时间为138 min、熟化温度为83℃、n(Al+Fe)/n(Si)为0.86、n(Al)/n(Fe)为13.5时,所得絮凝剂对絮凝效果最好,对腐殖酸模拟废水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利用颗粒状物料的恒定干燥曲线求取实际干燥曲线的通用方法.作者以酚醛树脂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恒定干燥过程的经验方程,并扰此确定实际干燥曲线,用于干燥工艺的改进及装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喷雾干燥过程的热干燥机理研究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雾干燥技术的热干燥机理十分复杂,机理的研究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本文分析喷雾干燥过程的机理,理论推导了逆流喷雾干燥过程一维双向静态数学模型,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说明,增大空气量比提高空气温度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炼化三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搭建薄层干化实验台,以兰州石化某炼厂炼化三泥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干化过程的物料厚度、干化风速和干化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于干化效果的影响。在参数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模型参数与三个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干化温度提高、干化风速增大、薄层厚度减小时,被干化的物料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干化平衡状态。干化温度和风速主要作用于干化的升速阶段和恒速阶段,薄层厚度主要作用于降速阶段。得到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干化温度120 ℃,干化风速2.75 m/s,干化厚度3 mm。经过薄层干化后的样品含水率<2%,体积明显减小,研磨后呈粉末状,基本无粘性,实现了减量化,也为资源化奠定基础。此外,利用Karathanos干化模型建立了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各工况下的活化能和扩散因子,为三泥的薄层干燥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非稳态干燥动力学优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稳态干燥动力学实验可获得较稳态即恒定干燥条件更优化的传热传质。对升速、恒速、降速3个干燥阶段的基本干燥规律作了深入探讨,所建立的干燥动力学方程为非稳态(变温)干燥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外部干燥条件对多孔介质干燥过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外部干燥条件,如对流干燥强度、辐射传热、变温干燥等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利用Stefan问题的研究方法对带有移动边界的多孔介质干燥过程的三个干燥阶段的热质耦合方程进行了联合求解。从而为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各种具体干燥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冷冻干燥过程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质量和能量衡算,建立了描述冷冻干燥过程的非稳态耦合热质传递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可以从物理过程中区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2 个阶段,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较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采用变时间步长和步进的算法求解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干燥室压力的降低使升华干燥时间略有增加,却减少了解析干燥时间,有利于减少总干燥时间;尽管强化冻结层的传热可使升华干燥时间显著地减少,却增加了解析干燥时间,但总干燥时间并未由此明显减少.因而,增加冻结层的热通量对于总干燥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方法,对试材大红皮萝卜进行了脱水干燥实验研究.通过对试材质量、送风温度、送风风速和萝卜丁尺寸等单因素变化实验,得出了各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分别以SMER(单位能耗除湿量)和产品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对试材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优化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木材的透气性对高温干燥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马尾松木材的横向渗透性进行了测量 ,讨论了马尾松木材的渗透性与高温干燥中水分迁移的关系 ,认为在高温干燥过程中 ,纤维饱和点以上木材的渗透性对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速度的影响最大 ,纤维饱和点以下木材的渗透性对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速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木材干燥工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木材干燥工业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中国木材干燥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讨论了新世纪木材干燥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木材干燥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顾震  徐刚  张森旺  徐建国 《江西科学》2010,28(3):331-332,369
采用感官评定、微生物评定,对烘箱干燥和联合干燥的肠衣产品进行比较,确定肠衣干燥的工艺。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前期(2 h)采用热泵干燥,干燥温度为35℃,干燥后期(3 h)采用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