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微乳液及微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对国内外表征微乳液及其聚合物结构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 .按结构分微乳液主要有各相同性的正相、反相及双连续微乳液 ,各相异性的上相、下相及中间相微乳液 ,各相异性的层状液晶等 .对微乳液的结构表征主要包括对微乳液内部分散相结构形态的表征以及对相转变点的界定 .通过微乳液聚合可得到纳米聚合物材料及孔状聚合物材料 ,对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研究主要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表征 ,对孔状材料还包括对孔径及孔径分布、孔的连续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和半导体膜的组装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近年来新发展的几种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和半导体的构建方法,并对所制备的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和半导体进行表征,发现一些如光电化学纳米效应、光电流谱拓宽和量子尺寸效应等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4.
含蜡原油蜡晶形态和结构的定量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含蜡原油流变性的机理模型,必须对蜡晶形态和结构的特征进行量化描述。首先,采用分块二维熵图像阈值法进行蜡晶图像的自动阈值分割;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蜡晶的粒度、形态和连续相原油的形态进行特征提取。考虑到蜡晶形态分析中的离散误差,提出采用改进的离散圆度算法进行蜡晶形状统计,采用计算蜡晶生长区域的数学形态学方法对连续相原油区域进行统计描述,从而实现了对蜡晶形态和结构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三元共聚物MBS树脂和PVCN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性能。采用间歇加料法得到形态规整的核壳型树脂。改变三元组分比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能大大影响PVC增韧效果,当B=42%时S:M=(34~30):(24~28)为宜。DSC测定结果表明:PVC与MBS的壳层PMMA能很好相容,从二相间的相容结构形态证实,共混物间形成良好的粘合界面层,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到PVCNBS共混体系由脆性转变为韧性的结构形态和形貌特征,抗冲击值可由纯PVC时的4kJ/m2增到MBS15份时的50kJ/m2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对山苍籽油纳米微胶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复凝聚法以山苍籽油(Litsea Cubeba Oil,LCO)为芯材,壳聚糖(Chitosan,CS)为壁材,以三聚磷酸钠(TPP)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出了LCO/CS纳米微胶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LCO/CS纳米微胶囊的表面结构、包埋效果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可有效包裹LCO,包埋率为25%; LCO/CS纳米微胶囊的粒径为450 nm,经干燥后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山苍籽的特殊香气;其堆积密度为0.166 7 g/cm3,压实效果较好,可以在较小的空间里具有较大的存放量;休止角为31.72°,黏度较小,流动性良好;(2)扫描电镜显示LCO/CS纳米微胶囊呈现不规则球状,表面有塌陷现象;(3)热重结果显示LCO/CS纳米微胶囊的热释放温度在280~700℃,与LCO比较,LCO/CS纳米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4)缓释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LCO/CS纳米微胶囊在空气中的释放速率增大.以上研究表明,山苍籽油纳米微胶囊在食品、日化和纺织等方... 相似文献
7.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氯化铵为固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包覆了常温下为固体的石蜡,合成了相变储能微胶囊,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调酸过程中的微胶囊形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微胶囊的储热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和微观状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包覆石蜡形成微胶囊,其形貌规则完整,... 相似文献
8.
9.
阐述了近些年来研究、应用较多的几种改性沥青,以及影响改性沥青性能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对评价改性沥青的一些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酸性条件下,一个新的拥有一维锯齿链超分子的二维化合物 [CoO6V10O28]Cl4·17H2O被合成.并用元素分析,IR光谱,TG分析和 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表征,晶体的结构是空间立体的.其空间结构是:a=9.0511(A);b=11. 328(A);c=11.749(A);β=97.60,V=1118.9(A)3,Z=2.同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 标题化合物是由一个[V10O28]6-阴离子,6个氧原子配位的钴原子,4 个氯原子和17个结晶水构成.另外,分子的配位水之间存在氢键作用.结果标题化合物结构拓展成为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芳基乙炔聚合物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DSC和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芳基乙炔聚合物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芳乙炔聚合物固化过程中主要形成顺式共轭多烯结构。芳基乙炔聚合物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108.6-119.7kJ/mol,单体结构对聚合物的固化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聚1,4-二乙炔基苯(p-DEB)的固化反应速率比聚1,3-二乙炔基苯(m-DEB)快。 相似文献
12.
唐洁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2):66-69
将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合漆酚 ( EPU )与氯化钴的异丙醇溶液作用 ,生成聚合漆酚钴配合物膜( EPU-Co2 + ) .采用 XPS、 FT-IR、 DMTA、 AES和 EPM等进行表征 ,确定该配合物的配位结构 (即每个钴离子与 EPU中二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 ) ,AES分析结果表明钴含量达 8.1 3% .配合物的电阻为1 .74× 1 0 1 1 Ω ( EPU为 7.9× 1 0 1 0 Ω) .由于存在着钴离子与 EPU的配位作用 ,并引起进一步交联 ,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三氰基甲基阴离子存在下,CuCl2与氟康唑在H2O/CH3OH介质中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u(HFlu)2Cl2](H2O)4}n(1).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3 1(8)nm,b=0.945 6(3)nm,c=1.984(1)nm,β=123.444(4)°,V=3.668(3)nm3,Z=4.每个铜离子分别与4个不同氟康唑配体上的三唑氮原子以及一对氯离子配位,其八面体几何构型表现出典型的姜-泰勒效应.氟康唑分子将相邻的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波浪层状配位网络结构.主体骨架与客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选取双环戊二烯(DCPD)作为芯材,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包裹。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一摄影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热性能和化学结构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芯材投料量、乳化剂用量以及乳化速率对微胶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和囊芯含量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其囊芯含量最高约90wt.%,体积平均粒径为50~70μm。 相似文献
15.
侯彩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7):159-160
介绍了含络铁基团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讨论了溶剂、温度、光及其他因素对产品收率、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以丙酮为溶剂,以AIBN为引发剂,在60±5℃下合成含络铁基团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Methyl methacrylate(MMA)和Ethylene dimethacrylate(EDMA)作为单体制备了多孔聚合物微球型(PG)和硅胶基质聚合物包覆型填料(PCSG).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尺寸排阻色谱和反相液相色谱对多孔聚合物微球粒径、硅胶基质聚合物包覆程度、交联剂添加对填料微孔构造的影响、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进行了评价和讨论.结果显示:PG和PCSG填料制备过程中形成了与C18填料不同的微孔结构;PG填料的大微孔体积Vb最大,PCSG填料小微孔体积Va最大.PG和PCSG填料的小微孔体积Va的不同导致填料表面具有相同的MMA高分子链却表现出不同的疏水性能;大微孔体积Vb的存在使填料对大体积芳香族化合物分离表现出了与C18填料不同的立体选择性.PG和PCSG填料因其表面残留有相同的MMA高分子链,使其对极性芳香族化合物表现出了相似的色谱保留行为.PCSG填料的柱效能介于C18和PG填料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规格的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维素钠制备了各种微囊.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及溶液浓度对微囊形成和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微囊制备的最佳参数,并发现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无影响而脱乙酰度显著地影响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可明显增加微囊的通透性,而不影响微囊机械强度.这种微囊制备方法简便、通透性可调,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及药物缓释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大俊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2)
高聚物分子设计是近年来在高分子科学领域出现的一门崭新的学科。试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高聚物的系统特征;高聚物分子的可设计性;高聚物分子设计中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