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背景及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从总体来看,其概念包括理念、法治、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四个层面;从具体来看,其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内涵。这五个内涵的视角、地位和功能不同,但他们都以社会主义法治为主线,以"理念"为经,以"社会主义法治"为纬,相互协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伦理构架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党在汲取传统文化“和谐”精华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对“和谐”的内涵、和谐的基础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总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具有相似性,但是,儒家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中的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相比,其社会背后所包含的伦理精神、支撑社会的伦理构架以及在伦理精神指引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底蕴和精华,对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本文以现代法治视角,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传统儒家和谐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儒家和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不相适宜,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为指导,对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转换和科学构建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介入,中国历史进程出现了一种"断层"。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断层"的处境和语境中,中国学者先于西方学者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只有以一种"历史断层"的视野来审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现代化"会作为一个核心主题在中国凸显出来并贯穿始终,才能正确地理解"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考察其概念的历史逻辑,发现:它本质上为和谐社会的内涵建立了一种朴素的内在规定性。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正是规避:我国在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拓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便是从局部功能上试图纠正上述偏差。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以追求公平正义为目标的,只能通过民主法治这条根本途径才能建成。民主法治端赖行政权力为被规制的权力,道德控权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因而不能成为主要的控权方式,法律控权才是可以依赖的主要控制行政权的方式。政府取信于民,自觉地接纳法治,辅之以人伦道德,形成人性化执法,才能实现官民和谐,而官民和谐却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8.
论如何构建人地和谐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人地和谐的和谐社会,首先在于认识人地关系,以及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阐述了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人地矛盾及其表现,论述了构建人地和谐的和谐社会应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系统发展观、树立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观念、加强立法工作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国民生态文明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和措施.依照人地和谐的规律行事,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和人和谐相处、人和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建设一个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些现代理念、各个社会阶层利益协调的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社会成员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清代日渐兴盛。"很"的义项由实到虚的发展轨迹,与其句法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庸思想作为儒学的重要内容,经常被人们曲解为陈旧落后、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它积极有益的和谐品质却常被人们忽视。因此,挖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中庸思想的和谐意蕴,将会有助于现代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共同推动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制造业领域诞生的动态联盟的成功运作,已经超出了其作为一种生产模式或管理手段的本质内涵,而抽象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或思维范式,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不但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而且意味着人类对传统生存方式的超越和生存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管理内含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需要优秀文化的支撑。中国大学软实力的研究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进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具有精神境界上的包容性、是非判断上的道德性、价值取向上的发展性以及实现路径上的平衡性等特征,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潮流"经历了兴起(1917-1927)、发展(1927-1937)和延续(1937-1949)三个阶段,但都统一于"五四新文学潮流"的整体之中,具有"五四新文学潮流"的整体性和发展的阶段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发扬"五四新文学"传统的革命意义,将深化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晶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99-101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核心概念,“世界体系”具有方法论性质和实体性质的双重含义。方法论性质的“世界体系”,以其整体性的分析打破了传统社会科学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范式;实体性质的“世界体系”,以其批判性的阐述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积累的不平等本质。因此,对“世界体系”概念的解析,是研究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前提,也是理解世界体系理论之所以成为8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有"■的用法,包括实词和虚词在内大概有10余种之多。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趋势是由实词功能逐渐向虚词用法扩展,从而实现实词的语法化。集合"有"的各种用法和义项,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有"的语法化过程,展现"有"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