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现场观察、录像回放、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31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各场比赛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提炼出中国女排夺冠制胜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女排8场比赛合计进攻次数922次,有效进攻得分次数398次,成功率43.17%,进攻效率达到31.34%.在8场比赛中只有3场发球得分超过对手,显示出中国队发球技术实力不够稳定;而拦网技术表现稳定,整个8场比赛中中国队只有两场拦网得分少于对手,拦网得分与失误减少成为中国队里约奥运夺冠的重要因素之一;主攻队员得分219分,占比55.03%;副攻队员得分199分,占比24.87%;接应队员得分67分,占比16.83%.朱婷的得分能力突出,个人得分158分,占全队总得分39.70%.建议进一步弘扬女排精神,树立良好队伍竞技风貌,加强女排后备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技术训练效果与战术布局效率,完善国内女排联赛体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奥运会女排接应二传手的竞技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揭示了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当今世界女排接应二传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发展趋势。提出在保持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注重提升接应二传队员网上实力和进攻能力,以迅速提高中国女排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世界高水平男女排在比赛中能合理选择和运用进攻战术打法以及预测女排进攻战术打法发展趋势,对男女排进攻战术打法差异性进行研究;通过技战术统计法,对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男排和女排的最后8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排和女排运用的进攻战术各不相同,女排强攻和快攻的运用明显高于男排,男排在立体攻的运用明显高于女排;各种进攻战术运用的主要进攻打法也不完全一致;男女排进攻区域结构不一致,男排在3号区和1号区进攻的概率明显大于女排,而女排在2号区和4号区进攻的概率明显大于男排;世界女排进攻战术打法应增加强攻进攻点,拓宽快攻与平快掩护攻运用机会,增强组织立体攻的战术意识。  相似文献   

4.
郭斐 《科技信息》2009,(16):212-21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对当代世界男篮优秀大前锋综合技术进行分析,分析优秀大前锋应具备的各种进攻与防守的技术,旨在找出中国男篮大前锋队员与世界男篮优秀大前锋队员的差距与不足,为大前锋队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3—2014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超级赛前七名队伍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与分析,作者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大学生女排主攻队员的身高普遍较高,但是在体重方面普遍偏轻。扣球高度上看,具有明显身高优势的队员扣球高度也随之较高,拦网高度则均较扣球高度低,但其相差不大。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方式上选择站发飘球形式的居多,扣球成功率普遍低于自己扣球总数的50%,几乎所有主攻队员的有效拦网率都在50%及以上。大部分主攻队员参与一传较少,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进攻上,但是所有主攻队员一传能力均较强,都有较高的一传到位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3年中外女排重要赛事的统计和分析,对中外女排的进攻方式、结构比例和效果等进攻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揭示了中外女排在进攻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对中国女排主要对手的进攻特征和优势进行了重点解析,从而为中国女排今后进一步提高进攻质量,限制主要对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来,女排队员身材趋向“大型化”,网上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二传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优秀的二传手应技术全面,战术灵活。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比赛中,二传吊球得分率往往相当高。因此在国内外比赛中被广泛运用。笔者对1990年三次国际女排大赛(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11届亚运会女排赛;香港“超霸杯”女排赛)进行二传手吊球统计分析,并就女排二传手吊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中仅仅获得并列第五名,比赛结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如何看待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国女排赛后要认真总结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女排在该届奥运会比赛中始终坚持灵活多变打法,而快攻的发动一般是以副攻队员为核心,结合个人战术和集体配合对副攻队员技战术特点及进攻效果进行研究,给出了提高副攻队员技战术效果的建议,为我国女排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97~1998年度甲A女排联赛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甲A女排立体进攻战术运用的现状,描述了构成立体进攻战术打法主体的后排进攻战术优势和立体进攻实战运用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晃传与进攻     
本文通过对中、日女排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论述了晃传在进攻中的作用、组成的有利条件以及几种效果显著的进攻形式.还通过中、日双方运动员运用晃传组织进攻的情况与效果之对比,对我国女排今后改进训练工作,进一步发展晃传在进攻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接发球、一攻及扣球是排球运动中的三项重要技术,其技术运用效果的好坏对比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2013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中中国队的五场比赛进行现场统计,并将双方接发球、一攻以及扣球的数据录入spss,对比分析各支球队的技术效果,以期为中国女排以后的训练、比赛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队4号位高点进攻效果较好,但接应进攻能力及接发球能力较低,因此中国队今后在继续发挥网前高点进攻优势的同时,不断提高队员的接发球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明智  辛伟  国梁 《科技资讯》2006,(29):169-169
目前,在国内外高校对此项目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中,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女排比赛中后排进攻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进攻手段。伴随着我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女排后排进攻也终究会被运用到比赛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排球水平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立体进攻已成潮流的当今排坛,接应二传在一支队伍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世界不少强队不仅在进攻体系上围绕接应二传布置,就连防守体系也按这个位置展开.笔者对2010年女排世锦赛中中国女子排球队与世界优秀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了接应二传在进攻过程中总体的进攻效果以及在不同位置的进攻效果,并将中国队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与其他3个国家的接应二传在扣球、拦网和发球的进攻效果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本次世锦赛上我国与世界优秀接应二传进攻效果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我们的不足,为今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对巴西、美国女排2场8局比赛的进攻战术效果进行统计,运用数据、百分比对比等方法,分析研究中国女排在强攻、快攻、后排攻与巴西、美国女排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中国、巴西、美国女排进攻战术项群结构进行检验分析,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对世界其它女排前后排进攻进行统计,得出结论: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是对付欧美高大强攻的最有力的武器,始终保持前排三人的进攻,仍是女排的发展趋势;采用四二配备,更有利于发挥快速多变的战术需要.古巴女排二、三年后,依然是世界冠军的最有力的争夺者.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不同专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克托莱指数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近3届奥运会总体比较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网上高度、克托莱指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外女排主攻队员、接应队员年龄无显著差异,中国女排副攻队员、二传队员、自由人队员与4强队员年龄差距较大,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体重占优;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副攻队员、接应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国外女排队员有明显的优势,二传队员和自由人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前4强队员偏低;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和网上高度显示出世界一流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不同专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克托莱指数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近3届奥运会总体比较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网上高度、克托莱指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外女排主攻队员、接应队员年龄无显著差异,中国女排副攻队员、二传队员、自由人队员与4强队员年龄差距较大,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体重占优;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副攻队员、接应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国外女排队员有明显的优势,二传队员和自由人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前4强队员偏低;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和网上高度显示出世界一流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2002~2003赛季CBA总决赛的录像进行分析,研究优秀持球进攻队员在贴身对抗中运用传球、投篮、突破三项基本技术的特征,期望能够对篮球训练和竞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女子垒球决赛的11支运动队在进攻、防守等各方面的技术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江苏女垒在本届全运会中:整体击球能力较弱,没有进攻尖子队员;进攻战术运用比较灵活;在把握进攻机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投手王兰具备了一名优秀投手的基本素质,年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其他投手较弱;防守成功率还有潜力可挖。建议:重点提高全队击球能力,建立"强棒群",进一步提高防守成功率,培养更多优秀投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力学的足球一对一防守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足球比赛中无论是强队、弱队,进攻型的或是防守型的,防守始终是其最重要的战术部分之一,可以说成功的防守是一半的胜利、本文从持球进攻队员的进攻线路入手,通过对足球比赛中进攻队员的进攻线路和球的运动规律的分析,建立单个防守队员防守能力的数学模型,研究球的飞行线路,结合防守队员防守能力得出了一对一防守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