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良好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湿地运行方式因能通过调节湿地内部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与分布而影响其脱氮效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连续和间歇运行方式下湿地床内DO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其运行效果及湿地植物根系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连续运行条件下湿地床内植物根系泌氧较少,湿地床后端DO质量浓度基本保持在0.1mg/L以下;间歇运行方式更能有效促使植物根系向下延伸与周边扩展,提升了整个湿地床内的DO质量浓度,使两级湿地床内的DO质量浓度都保持在0.2mg/L以上;间歇运行方式下出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由连续运行下的45.6%,46.1%分别提高到57.8%,62.9%. 相似文献
2.
以陕南某矿山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水葱、野茭白、香蒲、李氏禾构建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对矿山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所设计的潜流人工湿地运行13 d后,对Mn(Ⅱ)、COD、Cu(Ⅱ)和Zn(Ⅱ)初始浓度为229.8 mg/L、368.3 mg/L、28.6 mg/L、56.1 mg/L的矿山废水,A型潜流人工湿地末端出水口处Mn(Ⅱ)、COD、Cu(Ⅱ)和Zn(Ⅱ)的浓度依次为:3.17 mg/L、3.8 mg/L、0.47 mg/L,0.86 mg/L,B型潜流人工湿地末端出水口处Mn(Ⅱ)、COD、Cu(Ⅱ)和Zn(Ⅱ)的浓度依次为:4.25 mg/L、5.8 mg/L、0.96 mg/L和0.88 mg/L。不同的植物种植顺序对最终出水水质影响有限,但是各植物在处理过程中的贡献会因为种植顺序不同而受到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包头某稀土厂稀土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水葱、野茭白、香蒲、李氏禾构建四组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了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对稀土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A1B2能够在45 d内实现稳定运行;对稀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为95.40%,出水氨氮浓度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间接排放浓度50 mg/L的要求。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A1B1能够在75 d内实现稳定运行;对稀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为97.26%,出水氨氮浓度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直接排放浓度25 mg/L的要求。A1B2潜流人工湿地中四种湿地植物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能力呈现为水葱香蒲李氏禾野茭白,水葱和香蒲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起主导作用,水葱和香蒲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A1B1潜流人工湿地中四种湿地植物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能力呈现为香蒲水葱李氏禾野茭白,对氨氮去除起主导作用的是香蒲;水葱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W-SFCW)在相同条件下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W-SFCW床优化了传统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流态,使污水在W-SFCW床内进行波式流动,充分发挥了湿地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W-SFCW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潜流人工湿地.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污水中COD,NH4^ 和TP的去除率分别比SFCW提高12.6%,22.0%和8.4%。 相似文献
5.
6.
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来进行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在0.64 m.d-1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分别具有3种植物(茭白、水葱和鸢尾)的人工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湖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有机污染物COD、NH4+-N、NO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29.2%~39.1%、37.5%~47.2%、70.3%~74.9%、48.6%~59.1%、和54.6%~57.3%).有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与无植物的空白湿地系统相比较,尽管对COD和NO3--N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但对NH4+-N、TN和TP的去除率都是有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显著好于无植物的空白湿地系统,证明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深圳沙田潜流人工湿地用于处理BOD5/COD值为0.33的混和污水的运行情况.该湿地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m^3/d;正常情况下,出水水质好于国家标准(GB8978-1996),平均值如下,COD为29.59mg/L,BOD5为6.23mg/L,TSS为7.42mg/L,TN为14.25mg/L,TP为0.65mg/L.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城镇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ABR-SSFW)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12 h时.组合工艺对COD,TN,NH3 -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42.8%,34.67%,41.97 %6;当HRT小于12 h时,组合工艺对COD,TN,NH3-N,TP各项的去除率都有明显下降.在对COD的去除中ABR发挥的作用较大,占到了60%以上;在对NH3-N,TN,TP的去除中,SSFW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脲酶活性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考察了潜流型人工湿地中脲酶活性的分布特性,分析了脲酶分布与湿地植物、微生物状态及污水处理效果间的关系,揭示了潜流湿地的脱氮机制.结果表明:潜流湿地中含氮污染物的去除以生物降解为主要途径,脲酶活性与TN去除率显著相关;各潜流湿地中,有植物湿地脲酶活性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高于美人蕉湿地,垂直流湿地与水平流湿地无明显差异;潜流湿地的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紧密相关;湿地各层的脲酶活性均沿程下降,中、上层明显高于下层;植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脲酶活性,使其由根面至非根区递减.芦苇根际脲酶活性高于美人蕉,新生根根际明显高于老根;潜流湿地脲酶活性受温度变化影响,低温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使湿地脲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潜流人工湿地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试规模的潜流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探讨了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碳(total carbon,TC)等对有机物(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TSS,BOD,TOC和TC浓度对潜流湿地系统中COD的去除有显著影响,通过沿程样品的分析发现,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的前半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型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监测了水力停留时间为50小时下的CODCr、TP、NP-3-N、NH3-N等指标,旨在通过实验,比较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与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对CODCr、NH-3-N去除相对较好;而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对NO-3-N去除相对较好;而对TP的去除两者没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典型工程实例,采用生物滤池作为前处理工艺,运用自由表面流和水平潜流两级人工湿地处理江南某城市的生活污水设计表明,其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每吨水投资为286元,处理费用为0.15元/m3,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除氮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湿地不同功能区——沉淀池、潜流区和表流区的现场观测,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观测数据。比较各功能区除氮效果的差异。研究发现沉淀池除氮效果不明显,但在该区内,有机氮可能发生矿化作用而转变为氨氮;有植物系统的潜流和表流区除氮效果较为明显,其中表流区除氮效果优于潜流区,该区活跃的植物生长及微生物作用有效地降解、消减了各形态的氮。针对污染物的化学组分,选用合适的功能区,并加以串联组合,将有助于提高综合去污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低浓度生活污水筛选适于华南人工湿地的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拓展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范围,通过盆栽实验,利用低浓度生活污水对14种待选植物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与无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绝大多数待选植物的存在并没有明显提高盆栽对COD的去除能力,但却能够有效提高盆栽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8h和24h时,植物吸收对去除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5%和40.0%,对去除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9%和25.1%.故对COD的去除能力不适合作为筛选湿地植物的指标,而应以氮、磷的去除率作为筛选指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在帽峰山森林公园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黎武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4-37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生态水处理技术.通过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程流程,工艺设计方法,并得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是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表观水力停留时间HRT(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水深和运行前间隔天数对模拟径流处理人工湿地内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运行控制参数对径流处理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RT、水深、运行前间隔天数,其中HRT为关键影响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2个参数;有机物去除效果随HRT的增长而增加,但当HRT大于36h,HRT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降低;HRT越短,运行前间隔天数对CODCr去除效率的影响越大;0.2m和0.4m水深的CODCr去除率差异并不明显,但0.6m水深时,CODCr去除率显著降低,水深增加导致氧传质能力的减弱和水力效率的下降是有机物去除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停止进水期间,人工湿地水相CODCr平均浓度随停进水天数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但UV254与CODCr的比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系统内根系分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源有机物占水相有机物组分增加。 相似文献
18.
潜流水平沸石湿地系统的脱氮调节再生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了潜流型芦苇沸石人工湿地.通过两块并行湿地的相互切换运行,使得湿地具备了较强的氮去除能力,也实现了沸石在湿地中的生物再生.系统出水总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低于1.98 mg.L-1和0.697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4%和97.8%以上.研究了铵交换饱和的沸石分别在湿地系统中和在沸石床中生物再生过程,模拟了沸石生物再生时的动力学方程,探究了湿地中沸石生物再生的机理.沸石在湿地系统中经过1个月的再生,交换容量恢复到了原来的60.3%~62.6%,3个月后恢复到了原来的94.6%~94.8%.结果显示,沸石在湿地中再生比在沸石床中再生效果好.测定了再生后沸石再次交换氨氮的能力,氨氮交换容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87.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