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3-(4-乙烯基苄氧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和苯乙烯共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共-3-(4-乙烯基苄氧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并将其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应用于分子内和分子间的Morita-Baylis-Hillman及氮杂-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中,在所有这些反应中,产物的产率都可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四醋酸铅氧化L-2(10)-蒎烯的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三种扩环产物2、3、4,经HR-MS、EI-MS、NMR(~1H、~(13)C、H-H COSY、H-C COSY)、IR等波谱方法确定,分别为(1S,6S)-7,7-二甲基双环[4.1.1]-3-辛烷酮及其异构体(1R,6S)-7,7-二甲基双环[4.1.1]-2-辛烷酮和(4S)-4-异丙烯基环庚烷酮,文中还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ZnCl4]^2-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制备了六元瓜环(Q[6])与1,6-二吡啶己烷(Hdpy)形成包结配合物的晶体,该晶体是由主客体通过Q[6]空腔的疏水作用以及外部的离子一偶极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类轮烷结构,相邻类轮烷之间通过[ZnCl4]^2-阴离子与水分子以及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氢键作用连接成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4.
杂环化合物在新农药研制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从80年代以来化学家发现含有三氮唑环的一些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1~3],先后有大量含三氮唑环、杂环、芳环的席夫碱被开发出来作为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4~8].为进一步探讨含三唑环的Schiff碱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溴化四正丁铵为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以KMnO_4氧化环三(邻亚藜芦基)(Cyclotriveratrylene,简称CTV),得到了CTV-5,10-二酮。经~1H-NMR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为一近似的“马鞍”形立体结构。此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_(2h)~(25)-Pbca。晶胞参数为a=14.301(3),b=16.411(4),c=24.040(4)(?),V=5642.0(?)~3,F(000)=2400(e),Z=8,Dc=1.33g/Cm~3,μ_(MoKa)=1.1cm~(-1)。用SHELXTL直接法解出,以最小二乘修正。 用稀释法合成了1,10-二氧代-2,9-二氮杂-[10](2,6)-吡啶并环蕃和1,10,17,26-四氧代-2,9,18,25-四氮杂[2]邻环[2](2,6)-吡啶并[2]邻环[2](2,6)-吡啶并环蕃。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二次系统Ⅲ类方程,当l<0时,极限环集中分布的充分条件,推广了文献[4-5]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六氢吡咯吲哚环系结构单元的天然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主要从不同的方法对C3a位季碳的构筑,从而合成此类含六氢吡咯吲哚生物碱天然产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海洋天然产物在药物开发方面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树林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优质天然资源宝库。红树林来源真菌生物碱通常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是理想的新药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来,红树林来源真菌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研究日益发展,本文根据生物碱的不同来源,按照鸟氨酸系、色氨酸系、苯丙氨酸系、邻氨基苯甲酸系、二酮哌嗪类以及其他类生物碱进行分类,总结了2015-2021年红树林来源真菌中挖掘到的116个新颖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拟为红树林来源真菌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3-丙酮二羧酸二甲酯与吡啶-2-甲醛、甲醛、甲胺经Mannich反应生成了一种含戊二酮单元的刚性多环化合物2,4-二(2-吡啶基)-3,7-二氮杂双环[3.3.1]壬烷-N,N-二甲基-1,5-二甲酸甲酯,其结构经1 H-NMR和MS表征。该化合物为配体与锰(Ⅱ)离子络合,反应得到一种锰(Ⅱ)配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表明,锰(Ⅱ)配合物在233~286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最大吸收峰为258nm;光漂白测试的结果表明,锰(Ⅱ)配合物与洗涤剂的质量比为0.1%~0.3%时,在10~30°C的温度范围内经洗涤和光照,可去除棉布上的红墨水污渍。  相似文献   

10.
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为原料,过氧乙酸为氧化剂,通过环氧化反应制备了目标产物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产物结构通过1H-NMR、FT-IR和GC-MS分析得到表征和确定。探讨了反应底物、氧化剂以及碳酸氢钠的比例、溶剂、温度、时间等对反应转化率和得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萘二醌、过氧乙酸和碳酸氢钠摩尔质量比为1:3:1.2,以氯仿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可得到目标产物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得率为90.7%。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3-位取代的三环[3.2.1.0~(3,6)]辛烷衍生物的合成,并讨论了合成反应中所包含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和Pre-HPLC等色谱方法,对海南蕊木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鉴定12个吲哚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UHPLC-MS/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eburnamenine(1)、O-Methyl-vin-canol...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salt out-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SO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探讨无机盐对蒸馏方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蒸馏时间、固液比、无机盐、磷酸氢二钠的质量浓度、萃取剂等因素对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松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SD法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蒸馏时间3 h,固液比1:9(g/mL),盐析效果最好的无机盐为4×10-3 g/mL磷酸氢二钠,在此条件下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为0.9%,是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0.64%)的1.4倍。红松壳挥发油成分分析表明:SOSD法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7种可能成分,而SD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6种可能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结果有9种相同可能成分,如反-α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苯甲醛、左旋樟脑、2-茨醇、(1R)-(+)-诺蒎酮、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2-(4-甲基苯基)丙-2-醇、4,6,6-三甲基二环[3.1.1]庚-3-烯-2-酮、3-甲基-6-(1-甲基亚乙基)-2-环己烯-1-酮等,其相对百分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numerous molecules have been discovered or designed to interact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 with a peculiar DNA structure named G-quadruplex. Some of these molecule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anticancer agents. To aid the design of anticancer agents, the ability of alkaloids possessing Protoberberine and Benzophenanthridine groups to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G-quadruplexes were studied using CD spectroscopy. B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ir structures, we found that a benzo[1,3]dioxole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ir inductive properties. The more functional groups the alkaloids have, the stronger their G-quadruplex induc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15.
dl-樟脑经氧化、氨化或经肟化、还原,分别制得双官能基的1,2,2,-三甲基-1,3-环戊二胺5和1,7,7-三甲基-3-氨基双环[2.2.1]庚-2-醇9.化合物5和9分别与硫代磷酰二氯酯6发生关环反应,得到新型的多环硫代磷酰二胺酯7和硫代磷酰胺酯10.本文合成化合物714个;化合物1017个.这些化合物大都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或植物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报道利用3-甲基二环[2.2.2]辛-2-烯-2-羧酸的氧化开环反应合成cis-4-乙酰基环己基甲酸的新方法.该法不仅路线短、条件简单,而且可使总得率由原方法的9.8%提高至17.8%.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马钱科胡蔓藤属钩吻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钩吻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某些成分有显著毒理、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结论:钩吻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药理活性显著,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微机 DUAL-68000-83/80上改编并调试通过了半经验分子轨道程序 MNDO 及从头算 MQM81和 ABHF 程序.对〔1.1.1〕螺桨烷、〔2.1.1〕螺桨烷、〔2.2.1〕螺浆烷和〔2.2.2〕螺桨烷进行了 Hellmann-Feynman 力的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白骨壤果实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H)-Pyrazinone-3,4-dihydro-1,3,5-trimethyl(1)、尿苷(2)、尿嘧啶(3)、indole-3-aldehyde(4)、Miazole(5)。【结论】化合物1,4-5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