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始设于1958年,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现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地理学科为依托,先后衍生和开设了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462人,硕士研究生78人。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以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为对象,以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办学条件,学科特色与优势,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质量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等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实践,培养出被社会所认可的,具有竞争优势,特别是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海口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为关键突破点,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以全面塑造旅游管理职业能力体系为特色,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旅游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急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确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教育部不仅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而且还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开发和挖掘了学员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科自身特有的优势,整合学科建设,从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平台。本文就如何发挥科研优势,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问题进行了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网络查询和典型凋研,获取典型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对比分析了12所典型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研究表明: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实习课组成;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性强.非综合性大学更注重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农林院校在教学实践实习方面投人时间和资金比其他院校要多;③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可细分为地理科学课组、计算机及3S技术课组、资源环境与管理课组和城乡规划课组.各高校在课组设置上各有特点.为此,文章从专业交流、专业发展方向、师资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不断促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浅析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特点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在专业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建设目标。以学科特色、优势为依托,整合现有资源,实施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注重实验项目的优化,重点解决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紧密结合实验教学改革,做到以改促建。  相似文献   

7.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学科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管理4个专业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个二级学科,并设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心、土地评估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人文地理学科和自然地理学科均是院级重点学科,2002年人文地理学科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相似文献   

8.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进行修改后设立的新专业。该文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在分析该专业目前面临的发展背景基础上,对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修改的内容及实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总结了三峡大学在工业工程专业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定位于近机类专业,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学科,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模式体现自身学科特色;制定了专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发展方向。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表明,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有效地保证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应考虑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专业培养目标应有所提升和拓展;专业培养规格应具备科学理论、方法技能和身心素质,专业课程设置应拓展夯实基础课,强化专业基础课、精选开发专业课,完善实践课,建设有特色的旅游管理课程,构建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电子科技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电子信息学科与地球空间信息学科交融的行业精英人才。该文从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关联出发,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良好,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又突出了专业特色,对其他交叉学科本科实践课程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科竞赛对应用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的学生有参与学科竞赛、提升自身能力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引导以及系统的学科竞赛培训,导致他们在参加学科竞赛时存在盲目性、连续性不够及竞赛成绩不理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例,制定了相关的学科竞赛指导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学科竞赛课程体系,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指导,为本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核心技术课程体系设置是关键。文章分析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并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模块化的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阐述了课程建设的方法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办学实践表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及就业定位都与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存在一定偏差,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在专业面广而综合的专业背景下.综合性大学、理工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农林院校等不同类型院校对该专业的定位、培养模式的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导致学生就业与专业设置目标存在较大偏差,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与多个专业竞争.笔者认为,各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与条件,实施分类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提高专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应以教育改革、地理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在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基础课以及拓展选修课教育的基础上来优化课程体系以及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6.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把握旅游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驱动机制的前提下,在对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增设选修课、体现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等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为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以特色的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品牌企业与学校共建的实践基地,结合先进软硬件装备与工程技术资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大学与企业合作-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专业,培养工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影响的因素。以新时期国家和地方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城乡规划管理的人才需求,结合该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提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和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以模块化改革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全过程技能培养凸现专业应用型特征;多维度人才拓展彰显专业跨学科综合性特点。并以合肥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证。立足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以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课程以及拓展教学资源3个层面出发,对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进行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地方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培养和思维的创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时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需求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对于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而言,如果培养出的人才既能够下得去又能够干得好,也就突显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采用矩阵分布和统计的方法,以西昌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近3 a在课程设置上的变化为例,考察其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的契合度。通过对考察结果的分析,认为城乡规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及时把握区域发展趋势,融入地方语境;要合理增设人才培养进程中与区域发展相关联的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培养过程中要致力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把握上述设置原则才能让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提升,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