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发育解剖学角度研究了冬小麦顶端分生组织各区的发展衍生情况.在冬小麦中,顶端分生组织应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节与节间由过渡区细胞分化产生。节间开始伸长及小穗原基分化均发生在起身期.  相似文献   

2.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解析厚壁毛竹茎秆节间壁厚腔小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细胞学结构差异,采用超椭圆方程精确描述顶端分生组织外轮廓。【结果】厚壁毛竹竹鞭实心、无髓腔、横切面布满维管束组织,而毛竹竹鞭横切面中心为髓腔。连续纵切及横切切片显示,厚壁毛竹鞭笋顶端分生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未分化出髓组织; 且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相比于毛竹,形态细长、细胞数目多、面积大,但细胞层数相似。数学建模分析显示,毛竹与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外轮廓均可以被超椭圆方程精确描述,但是毛竹长轴与水平轴的夹角约呈45°,而厚壁毛竹的夹角近乎90°,显著不同于毛竹。在光学显微镜下与毛竹比较,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质浓、形态更规整。【结论】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及结构异常是导致其竹鞭实心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玉米芽尖培养和丛生芽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芽尖分生组织在添加适宜浓度6-BA的改良MS培养基上,经过四周诱导培养和四周芽发育培养,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和再生植株,芽尖倍增数可达3-8芽/芽尖。通过比较试验,建立了利用玉米自交系芽尖分生组织的快速成苗培养体系,确立了诱导丛生芽发生的适宜培养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5.
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Brassica Pekinensis Rupr.)个体发育过程中顶端解剖结构的观察发现:白菜顶端在胚胎期及萌发期是原套——原体结构;幼苗期逐渐变成分区结构。由五区组成:原套、亚外套、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结球早期苗端变成生殖顶端,但呈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结构中,没有形成层状细胞区。结球后期,潜伏的生殖顶端略有延长并分化明显的花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中有活跃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一个倒园锥体的形状。以上观察说明:顶端结构是随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变化的,每种结构和顶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莲座期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的配合活动,使顶端直径增加,并把已形成的叶原基移向外围。当新陈代谢类型发生变化的时候,内部解剖构造的变化比新的外貌形态特征出现得早。虽然结球期顶端变成生殖顶端,但是由于这时的生殖端呈潜伏状态,营养物质可用于球叶的生长。因此,我们认为:结球和花端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 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的组织脱分化始于维管束周围的维管束鞘细胞,随后开始分裂的是与其临近的薄壁细胞并能很快形成胚性分生细胞团.经30d左右的培养,进一步分化形成芽原基.子叶愈伤的芽原基通常出现在愈伤的边缘.叶柄脱分化比子叶快,不定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以由愈伤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215-215
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包含多个部位,它们的生长要合理安排、平衡分配,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这种平衡是怎样维持的,长期以来都是谜。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热处理分生组织脱病毒技术,成功地获得草莓无病毒苗,经反复鉴定,脱病毒彻底,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可比同品种未脱病毒苗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热处理分生组织脱病毒技术,成功地获得草莓无病毒苗,经反复鉴定,脱病毒彻底,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可比同品种未脱病毒苗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由营养状态转入生殖状态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转变过程受遗传因子及环境的双重控制,光周期与温度是影响开花诱导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植物的同源异型基因参与植物器官内细胞排列方式形成的调控过程,是控制花分生组织特异性、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和花器官特异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真盐生植物盐地碱蓬茎尖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地碱蓬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盐地碱蓬茎尖为外植体,在附加1.0mg/L6-BA和0.5mg/L I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天可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的诱导频率达到100%以上,每个外植体的平均出芽数达到3.63,60天后形成丛生芽.不定芽转至MS培养基中培养10天生根形成完整植株.本文建立了真盐生植物盐地碱蓬高效的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茎尖为外植体,对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再生体系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尖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IAA0.3mg·L^-1+ZT0.3mg·L^-1,萌发率为91.11%;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IAA0.1mg·L^-1+KT0.5mg·L^-1,增殖系数为4.67;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琼脂0.6%、pH值5.8),生根率为90%。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13.
14.
静止中心(QC)形成和干细胞区特化是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确立的标志。静止中心位于根尖分生组织中心,干细胞围绕在静止中心细胞周围。依赖于生长素的PLT途径和不依赖于生长素的SCR/SHR途径共同发挥维持静止中心细胞稳定的作用。静止中心和干细胞区的柱干细胞之间存在类似于WUS/CLV3的WOX5/ACR4/CLE40的反馈抑制调节途径,该调节途径维持着静止中心细胞和柱干细胞之间的平衡。静止中心和其他类型干细胞之间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反馈抑制调节途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信号在根干细胞功能发挥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与各种基因一起组成根分生组织干细胞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5.
毛竹竹笋在不同的生长期呈现不同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竹笋尖端处于旺盛的有丝分裂时,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带多而色深。随竹笋的生长和节间的伸长,节间上部的细胞先停止分裂,居间分生组织随之逐渐缩小而只限于节间下部,同功酶谱也表现相应的酶谱变化,并出现一条色深带宽的特殊酶带(C0)。在竹笋退败过程中,竹笋尖端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活性减弱,多胺含量减少,同时也出现一条特殊C0酶带。  相似文献   

16.
实生核桃茎段的组织培养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核桃幼年和成年树为试材,取当年生嫩枝上带有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对核桃组织培养的一系列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的抗氧化剂和吸附剂防止核桃初植外植体褐变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mg·L~(-1)的抗坏血酸,抑制褐化的效果最佳.以改良DKW为基本培养基,对不同激素组合下外植体的生长分化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试验表明:幼年树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DKW+BA1.0+IBA0.1;继代培养以BA1.0+IBA0.01为宜.成年材料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DKW+BA1.0+IBA0.01,而继代培养以改良DKW+BA1.0+IBA0.001为宜.  相似文献   

17.
以不夜城幼茎为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4周左右出现不定芽不定芽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2周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又经3周长出完整根系,再生根株炼苗后移栽到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18.
玉米茎尖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不同浓度6-BA(6-苄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经过4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4周芽发育培养,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和再生植株,芽尖倍增数可达3~8芽/茎尖.通过比较试验,确立了诱导丛生芽发生的适宜培养条件和程序,反映了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从而初步建立了利用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黄瓜子叶节为外植体,设置了不同激素浓度,直接诱导出不定芽,建立了黄瓜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IAA 0.1 mg/L+ABA 1.0 mg/L+AgNO3 2.0 mg/L,平均每外植体可诱导出2.9个芽;最佳芽伸长培养基为MS+KT 0.5 mg/L;1/2 MS最适于黄瓜的生根.  相似文献   

20.
84K杨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4K杨的叶片作为外植体,MS作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BA和NAA对84K杨再生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单独添加2.0mg/L BA时,不定芽分化率为90%,单独添加0.3mg/L NAA时,不定根产生率最高(90%),但无不定芽生成.采用1.5mg/LBA 0.3mg/LNAA组合搭配时,不定芽分化率最高(95%).在此基础上,采用M1(MS 1.5mg/L BA 0.3mg/L NAA)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同一着生位置叶片的不同切段以及叶片在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对84K杨叶片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叶柄的下切段比其余叶片切段不定芽再生率高,幼嫩叶片比老化叶片再生率高,叶片近轴端向下接触培养基比远轴端向下接触培养基再生率高.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为开展84K杨的工厂化育苗和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