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7,(13):66-68
潜入中国的间谍组织晚清,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接连不断。“玄洋社”大约是最早在中国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其“实绩”之一,是1884年在上海昆山路建起的东洋学馆。1886年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19):40-43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05年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最大特点是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这意味着日本下一步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大力扩充军备,致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大国的目标。核武器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我们在关注日本军事动向和军事力量建设时,就不得不聚焦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关键问题是关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这个系统性问题包括了“是否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谁”、“向西方学习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还是战术性的、短期的任务”等7个子问题.这个问题由魏源首先提出,经李鸿章深化,至郭嵩焘而达到了对这个问题分析和认识的最高潮.最后论及了这个问题和“李约瑟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路易丝·米歇尔是巴黎公社时期最著名的女性,“红色圣女”路易丝的名字曾经和贞德一样充满了魔力。1870年11月,路易丝当选巴黎第18区国民自卫委员会主席,她穿上自卫队的男装制服,带领妇女孩子赶修街垒,成为妇女参与政治事务的象征性人物。此后路易丝数次被各种因素推到最醒目处,其作用甚至超越了公社其他男性领导人如瓦尔兰等,成为巴黎公社史上几次重大事件的主角。作为战地护士和女战士,路易丝一直坚持到最后几场巷战。她本来可以逃出巴黎,但是为了交换被政府军扣押为人质的母亲,她主动站了出来。她在法庭上承认一切指控,不为自己做任何辩…  相似文献   

5.
精选程度异常严格 大约正是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日本陆军急速扩张的欲望,如打桩机一般在体内频频炸响.在发动了侵华战争之后,蓄谋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出于更大规模的情报战的需要,成立了陆军中野学校.  相似文献   

6.
肖兵 《科学大观园》2014,(15):81-81
<正>随着的飞速发展,机械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近日,日本最新研发的机械外骨骼"大力士外套"在东京惊艳亮相,犹:如"机械战警"的外形力量感十足,引发了众人关注。据悉,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前景,自卫队士兵可利用它轻松完成搬运弹药等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调查全国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主要任务的资源考察,成为新中国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先期任务。中国科学院以全国学术中心的地位和多学科的优势,在资源考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大跃进”期间西北地区实施的资源考察为例,分析了新任务提出的社会、学术和政治背景;总结了特殊社会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回顾了资源考察带动下新学科的形成过程。试图通过这个案例研究,探讨“大跃进”中科学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月球卫星”的称谓值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正式开始执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绕月探测,研制我国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器“嫦娥1号”,计划于2006~2007年发射。这一消息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眼球,也深受有关专家的关注。在关注之余,资深航天专家发现,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文件及发布的消息中都称“嫦娥1号”为“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或“绕月卫星”(可参见《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第1期“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嫦娥工程”),这个名称似乎不太科学。“月球卫星”一词的使用并非自“嫦娥工程”始,多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介绍月球探测的文章中时有出…  相似文献   

10.
查农历你想知道某一天对应的农历日期和节气吗?你可以请Word帮忙,方法如下。1.启动Word 2002。2.在“文件”菜单中,单击“新建”,打开“新建文档”任务窗格。3.在“新建文档”任务窗格中,单击“通用模板”,打开“模板”对话框。  相似文献   

11.
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吕航天发射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人们熟悉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7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绕火期间一次次从火星首选着陆点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观察着陆点,开展预着陆区成像探测,为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研究与社会和经济频繁互动决定了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理由,而且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不同理由.然而出于科学自治和政治需要,科学研究呈现的理由往往被“泛化”为“安全”和“福祉”,看似不需要理由.实际上,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制度后,“理由”成为科学共同体与政府进行委托代理交换的桥梁,这个桥梁主要以“同行评议”和“专家咨询”具体实施.这两种交换机制,对科学研究本身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一家酒馆算是为深受脱发困扰的白领操碎了心,这家位于东京的‘お助け’酒馆宣布,将会用打折的方式为那些毛发稀疏的顾客提供支持.“头项无毛”的白领们从此不必遮遮掩掩,尽可以大方地在这里展示真我. 这家酒馆在东京赤坂地区开张首日,便吸引了全日本关注——酒馆老板在门口挂上了这样的牌子:“本店将为毛发稀疏的白领顾客打折.”该店经理良子告诉当地媒体,她和老板是在都北町做重建服务时想到了这个点子的.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2021年1月1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当人们为此欢欣鼓舞时,这项重大任务的“主帅”却已不在人世. 2020年5月20日,中科院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万卫星在京病逝,年仅62岁. 大弟子丁锋想起了4月底的那一天.当时万卫星刚刚拔掉呼吸机的管子,病情稍有稳定,气息还很微弱.丁锋去医院看他,他只轻轻说了句“7月份”,然后便是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15.
对于火星一号移民计划,有些人认为过于雄心勃勃,有些人认为具有可行性,有些人则认为是一场骗局,但不管人们怎么看待这项任务,“火星一号”至少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想象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殖民.为此,丹麦“太空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范-本格特森不久前公布了他的“火星一号”任务栖息地的概念设计,本格特森的设计包括居住区、一间实验室、一间温室以及一个全息甲板.如果付诸建造,首批登上火星的宇航员便能居住在这个栖息地.本格特森所设计的火星栖息地由两个圆柱形充气栖息地构成,其总面积200平方米栖息地包括居住栖息地和工作栖息地.为使宇航员顺利进入栖息地,在每个栖息地中都安装有可以和登陆器与对接的模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神五”和“神六”的圆满飞天和“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进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以后第三个拥有载人技术到地球以外太空飞翔的国家,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目前,在英文媒体上taikonaut一词用得已经很普遍,国内媒体上也不时有出现。但是,相对于美国人常用的astronaut和俄罗斯人常用的cosmonaut,taikonaut一词的产生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似乎仍然有些扑朔迷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发展阶段与任务的认识,提出了“十二五”期农村公路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英军被围,恳求孙立人施救 1942年1月,在日军空袭珍珠港一个月后,日本陆军4个师团涌进缅甸——英国在印支半岛上最后一块殖民地。骄傲的英国人毫无情报准备和防御部署。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要开发ASM-3导弹日本《军事研究》称,目前航空自卫队执行反舰任务的是F-2战斗机和F-4EJ战斗机,它们装备ASM-2空舰导弹(即93式空舰导弹)。今后日本致力于研制新型空舰导弹ASM-3。报道还称,由于中国海军大力发展航母,日本开发新型反舰导弹"显得更有必要"。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进指出,日本以"应对中国航母"为借口发展新型空射导弹,似乎难以令人信服。以日本公开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苹果公司成为技术领域的最大公司,那么苹果又是如何成就了今天规模的。 不落俗套 在20世纪80年代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笔记本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要求工程师们打破俗套。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很难吸引他们。而苹果的魔力在于他们自己钻研,用不落俗套的设计去吸引其目标客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